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今,艺术对都市生存体验到关注,已经从以往的形象记录转向精神深度的追寻。王文明的绘画正是这种精神维度上的表达,但他的表达方式很难让人理解。因为他的作品近乎“写生” ,但又不是很符合学院派的规矩,更与前卫艺术沾不上边。他的绘画看起来并不“美”,但却有一种气势憾人的力量。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印象中,王文明是一个怪人。生活中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他的“怪”可能在于他的特立独行:不去顺应社会或艺术潮流,总是默默地沉浸在自我的绘画世界中;甚至在“下海”经商盛行,艺术市场红火的年代,他也坚持画着被视为绘画基本功的素描。他选择沉默,似乎只有绘画能表达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种表达并非显性的。也就是说,绘画是他内心自我表白的方式。
所以说,王文明的绘画是对“自我”精神意义的探求方式。他力图从日常生活的描绘和感悟中,透析当代人的精神空间。在其画面中,平常的人物和场景成为他关注的对象。他放弃了特定的表现形式,以一种平实的手法追求日常事物的真实感 。他的作品近乎“写生”,而画中的人物处在一个具有朦胧空气感的空间里,远远看去如置身于人物的精神氛围。
从表象看来,王文明似乎没有脱离传统的现实主义,但他其实是要通过超越现实的表现,以进入真实的世界。当然,这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事实,并非人们所理解的“真实”。在追求这种真实的过程中,其绘画因为越来越逼近内心的想法而更加自我。此时,对于他而言,表达方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追求本质的过程中享受着乐趣,以至达到忘我的状态。
可以看出,在绘画方法论上,王文明深受具象表现绘画的影响。具象表现绘画受到现象学理论的影响,认为绘画不能一次性获得本质的真实,只有通过反复抺去、重来的方式,在不断否定的基础上步步接近真实。从这样意义上说,它与东方的文化思想是相通的。因此,“具象表现”绘画有利于接通东西方艺术。王文明所选择的绘画道路正是他长期修持与顿悟的结果。他在艺术实践上注意适当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因素,譬如其绘画的用笔是“写”出来的,类似于书法用笔。但这种影响并非单纯的表现方式,而是个人性情和心灵再现的真实流露。在创作过程中,王文明往往先用写生的方式表现对象,然后根据对象的感觉,反复修改、涂抺,造成一种具有浓厚精神氛围的“真实”。因此,他的绘画有一种入境感,仿佛自身的精神状态处于空间中,也许这就是观看王文明作品时,观众所感受到的“气场”。
“有些美术史习惯于将印象派之前的绘画划分为描述性、再现性绘画,而20世纪之后的绘画则划定为表现性的绘画,这样的美术史家可能过分地以文字叙事性语言样式来解述绘画的特质,忽略了绘画语言的本体属性”。王文明如是说。因此,他十分注意研究绘画本体语言的表达,这使得他在表现形式上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他试图排除单一观察的方式,通过反复不断观察事物,把每一瞬间真实捕获的信息记录下来,以及在视觉上的空间氛围感,已经变成王文明绘画中的特性。
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都市人群精神疏离的象征。他的绘画与其说是表现一个“真实”的空间,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本质上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对象,超越了自我的真实,不断走向对本质的追寻......
作者:曾伟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