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尹吉男VS刘正成:置疑和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016-06-08 12:29

  尹吉男

  置疑和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刘正成的置疑的回复

  刘正成在微信公众号中国书法在线-竹溪山房上发表了我对尹吉男有关书法论述的置疑一文。这是对我的所谓的文章《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的置疑或批评。我的文章分别发表在《东方早报》和《书法》(2015年11期)上,实际上是我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一次讲座,被人录音后整理发表了。两次发表都未经过我本人同意,也未经我本人审阅,当然也未收到任何稿酬(一笑),实属侵权行为,此不赘述。这个记录稿虽然粗陋,但大体上反映了我的学理和思路。

  刘正成的置疑不是一篇严肃的论文,本不需要回复,但其中有明显的知识错误(至于价值观就不在这里讨论了),需要纠正,以免错误的知识继续流行。

  第一、刘正成没有读过我的系列论文,所以没读懂我的文章。我的大逻辑如下:艺术是一个不断民主化的过程,艺术权利不断下放,由贵族而文官,由文官而平民。个性和创新被强化正是反映了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非遗式的传承的断裂形成的。仅从个性和创新角度来观察,对于有天赋的人本不构成障碍。我强调的是另一点,笔法的传承问题,晋唐的笔法和宋人的笔法在难易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才有尚法和尚意之说。欧阳修对这一断裂早有认识。

  第二、刘正成在文中用明显的错误知识在指正别人。其一,刘说:黄庭坚还向石扬休借了《怀素自叙》来临摹,黄庭坚在考中进士前活动于江西,石扬休活动于开封,二人没有交集。等到黄庭坚1067年中进士时,石扬休已经去世10年了。刘先生依据的文献是南宋曾敏行(1118-1175)的《独醒杂志》,其中讲到黄庭坚在绍圣中(1094-1098)从石扬休家里(应为石扬休的后人)借摹过怀素真迹。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绍圣元年(1094)的话,石扬休已经去世37年。黄庭坚应该是从石扬休的儿子石康伯那里借摹的。此时黄庭坚不是少儿,年纪约50岁,换句话说,黄庭坚在50左右岁才看到怀素的真迹。

  其二、刘说:苏东坡的邻居、眉州石扬休就是北宋的大收藏家,刘在暗示,苏轼在儿时看过邻居石扬休的书法藏品。石扬休比苏轼年长38岁,在苏轼两岁时(1038年)中了进士,先后在陕西同州、河南中牟县、河南开封做官。1057年20岁的苏轼在开封中进士时,这一年石扬休去世。苏轼和石扬休的小儿子石康伯认识,1080年苏轼给石康伯写过《石氏画苑记》,这一年苏轼45岁,康伯62岁。苏轼和石康伯的交往在开封,而不是眉州。眉州邻居之说从何而来?石扬休在苏轼两岁时离开眉州,也可能苏轼在一至两岁时看过石扬休的书法藏品,或者石扬休抱过这个苏轼小儿。这也需要证据。

  其三、刘说:苏东坡的同乡,距他家不出二百公里的铜仁苏舜钦是五代人传承大收藏家,你怎么断定苏东坡学书法只能看刻本赝品?这更是一个错误。苏舜钦是开封人,祖籍四川绵州盐泉,其郡望为陕西武功。这一点早有学者研究过。按现在便捷的高速公路,眉州距离开封一千三百多公里。一些辞书将苏舜钦的籍贯写作梓州铜山人(刘文又误写作铜仁,铜仁在贵州,更是错上加错。今天的贵州铜仁距离四川眉山市1135公里。)苏舜钦的祖父苏易简的籍贯是绵州盐泉,这才是苏舜钦的祖籍,而非籍贯。苏易简曾以寄应方式在梓州铜山应举,被后人误认为梓州铜山是他的籍贯。苏舜钦是在开封出生长大的,无论是梓州铜山,还是绵州盐泉,他都没有居住过,跟苏舜钦毫无关系。苏舜钦自苏轼出生的1037年到1048年之间从未去过眉州。如果苏轼和苏舜钦有交集的话,只能是苏轼进京赶考之后,苏轼于1056年进京,此时苏舜钦已经离世8年了。苏轼如何从苏舜钦那里获观书法藏品?除非苏轼盗墓。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苏轼从苏舜钦的儿子苏泌(进之)那里获观大师的真迹。但从文献上看,米芾看过苏泌家的怀素真迹,可见他的《画史》。从未有过苏轼或者黄庭坚从苏泌处获观真迹的记载。

  第三、我一直强调晋唐书法传承中的真迹加真传的非遗模式,这个模式在宋代已经大规模解体,并非绝迹。宋绶和蔡襄的关系是这一模式的残余。但对蔡襄来说,他认识宋绶时他已经25岁,并非少儿。普遍地晚于晋唐大书家真迹加真传的早期学习的年龄段。我说大部分北宋文官(特别是中小地主)在少小时没有看到高水平的书法真迹,不代表他们日后没见过。黄庭坚最早在50岁时才看到怀素真迹,所以此前被钱勰(穆父)批评。米芾例外,米芾在小时侯见过好东西,只是没有得到大师的笔法真传。黄庭坚自称初师周越,周越的死年有二说,一说1028年,一说1046年,即便按最后一说,这一年黄庭坚才2岁,不可能随周越学习书法,所谓学,一定是学周越的墨迹或碑帖,不是亲传,而是远师。

  第四、作为严肃的学术讨论是很正常的,不要动辄就进行人身攻击或价值判断。要就事论事,就文论文。诸如像这样当教授和主任,怎么能把中国的大学书法艺术理论教育搞好?、尹教授虽然跟着看了中国古代几十万件书画真迹,他其实真不懂书法!这些结论下的太早,过于武断。书法艺术不是一门手艺(这个我的确不懂),书法艺术是一门学问,中国书法史更是如此。任何人都不是上帝,都要拿证据说话。

  2016年6月6日于中央美术学院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尹吉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