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北风情:石鲁的绘川画山

2016-06-30 11:48

  石鲁《谷口斜松》

  1940年,带着革命理想与救国真理的年轻美术家石鲁从家乡来到陕北延安。无古法可依,无画谱可寻,石鲁便深入民,深入生活,陕北在他的笔下,虽没有江南温文尔雅、烟云缭绕、溪水潺潺般的诗意之境,但却独具粗犷、苍厚、干练、豪放的西北风情。至此,陕北画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石鲁,原名冯亚珩,出身书香世家,因排行第九,顾有“冯门九子”之称。在新思潮中,石鲁阅读了大量关于鲁迅、巴金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崇尚石涛和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也就在这时,他自己的艺术观开始萌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石鲁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社会。1940年,满怀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石鲁奔赴陕北延安,进入陕北公学院学习,并在此时正式更名为“石鲁”。

  生活在陕北的石鲁,日渐萌生了用画笔记录陕北辽阔风貌的想法。在面对未知的笔墨表现时,他直接对景写生,上下而求索,摸索着新的表现陕北高原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画先有二观:日观物,日观我。观物以探真,观我以通德,而后始可言美矣。物为画之本,亦像也,我为画之神,亦彩也。有物无我不足为通理想,有我无物不足以达真实,故二者当做辩证观,变化之美,即一加一等于三矣。”

  在寻求陕北高原的技法表现中,石鲁深研古人画理,加之以自然为师,后而得之。“陕北高原虽树少,但也有生气,它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陕北人也和山水一样纯厚。”怀揣着满腔热血,石鲁的《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等作品,以一种开天辟地的效应展现了陕北。而石鲁不拟古人而又似拟于人,拖泥带水的笔墨,则被后人称之为石鲁的“黄土高原皴”。而石鲁的不懈创作,为传统山水画发展弥补了一个空白。

  一个傍晚,石鲁与同事们一起在延河边散步,看见对岸清凉山下的延河里倒映着成排的窑洞的灯光,联想起毛泽东当年居住的窑洞,于是形成了《东方欲晓》的创作构思。最终,枣树环绕窑洞,窑洞里闪亮着灯光,石鲁匠心独具地以间接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毛泽东,《东方欲晓》所表现的内涵与寓意,透过朦胧的画面,生动而自然。随后,“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中国画研究室”成立,石鲁带领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家赴延安、秦岭等地写生,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举办展览,引起强烈反响。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