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寻常诗意的再发现——孔奇的“工地”油画写生系列

  面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命题,今天的画家们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真诚地拥抱生活,在寻常诗意中寻回激情与灵感,把自己的艺术与人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一种是沉缅于内心的寻找与叩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陷于精神与创作的误区,作品缺乏热情与活力,日渐脱离生活和审美需求。

  画家孔奇无疑属于前者,他是一个才情并茂的画家,凭借自己的悟性和勤奋,他的水墨人物画自成风格,且形式、笔墨个性鲜明,淋漓尽致地阐释着关于内心的主题;但他近期的油画写生“工地”系列组画,则一反“书斋”型画家的常态,走出画室,深入生活,感受现实,发现寻常诗意,表现一种单纯而充实的美感和生命热情。这是一位当代画家对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对艺术底线的坚守,也是艺术使命与艺术责任的必然表现。

  应该说,这是画家的一种自我挑战。需要画家重返到寻常生活之中,以普通人的角色与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交流、沟通与融合,唯其如此,才能在繁复纷纭的寻常生活现象中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及其诗意,发现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人物与情境。这是因为,当代绘画必须参与时代精神的塑造,必须努力与人相沟通,倾注对劳动者、创造者的关注与理解,孔奇“工地”系列中,每个农民工后面都饱含着特有的人文情怀、个体关怀,并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之美,赋予她以美的充实和力度。

  当然,这一切都体现为对画家艺术感觉的检验和表现能力的测试。在“工地”系列油画的写生中,画家本着“以技入境”的原则,以油画的写实性风格为主,融入了中国绘画的写意理念与手法,在“意到笔不到”中,极尽简练与概括,使画面处理尽在“实写”与“虚写”中,互为补充、互为依存。因此,在不大的画幅中,却造就了感觉不尽的情境。可以看出,画家扎实的写实功夫和把握能力,也可以看出,画家瞬间的感受、提炼与转换为“写意”性油画语言的敏锐和才情。所以,不论是工地上繁忙的工人,还是骑自行车急促远去的人们,亦或是高耸的脚手架,身躯庞大的掘土机、自卸车等等,出现在画家笔下的都是“工地”上的寻常场景和寻常诗意,却在画家那里成为乐此不疲的绘画主题,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孔奇那里,“工地”引发了他无尽的情思,他喜欢脚手架横平竖直的结构,启发了他对“工地”形式、语言乃至符号化的思考,同时,也让他寻找到了一种心的“时尚”和信息,自卸车、吊车、掘土机等庞大的形体展示出的体量与厚重,让他看到不竭的创造热情和力量,画家在这里看到了一种象征,一种寻常诗意的载体与符号。当然,更重要的是工人,这些工地上的主体,在画家笔下是繁忙的,是紧张的,也是精力充沛与生命力旺盛的,画家视他们为伟大的建设者和创造世界的英雄,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劳动的美好和生命的充实。

  也许这正是孔奇艺术的本质所在,就此而言,他依然是一个艺术的唯美主义者和艺术的理想主义者。

  《在工地上》,是对孔奇内心某种触动和领悟的概括、归纳,他希望用这句短语来表诉自我当下与未来的状态与追求,即,那种永不停歇,充满活力,不怕艰难的征服力与求索精神,这是一种永恒的原动力。因此,我们看到孔奇笔下的人物多是组合型,而且不特别注重个别人物具体细致的刻画与塑造,而是强调数个人物在工地背景下,不同姿态动作组合的节奏、韵律、力度和方向,意在表达一种整体感与合力之美;具体看去,每个工人的面貌都不十分清楚,但总体看去,都有着令人怦然心动的雕塑感,我们看到,画家笔下的工人群像,在沸腾的工地背景中,展示出大写的“人”的意义、内涵与不可竭止的创造精神,而且,某种模糊的处理、写意的手法、朦胧的色调,则更加耐人寻味。

  实践表明,发现并表现寻常诗意,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尤其在“当下”,寻常诗意是许多画家避之不及的,因为,它远离了功利。在孔奇这里,他所追求与要实现的,便是对单纯和充实的解读和表现,这一点始终贯穿在他数十幅写生之中,他充分地表现了工地与农民工的朴实、辛勤、坚韧和厚重,他以平凡的造型、实在的情景、朴素的色彩、整体的氛围,表现性地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展示了沸腾的时间与空间景观。

  在灰调为主的色彩运用中,冷暖色对比被适当减弱,主体被暖色、重色突出,背景——脚手架、土堆、天地等,都在灰调的色阶变化中给以表现,更加突出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地”,人物则主要在大的动势、相互关系,特别是整体动势上,强调轮廓线的起伏与韵律,人与物,则在近似于数学关系中,达到方向、力度、主次、冷暖的和谐一致。

  “工地”,表明了画家在艺术上的新思考与新探索,也表明了画家孔奇审美理想的提高与突破。孔奇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画家,他只有在“工地”上,才能找到自己,而在寻常诗意中,他则发现了新的艺术领域。

  我们认为,关注日常生活、关注农民工,就是关注时代精神状况,一个时代的精神进步,首先是要直面人的存在本身,并在他的身上发现本质的、本色的,也是最可贵的美感与品质。

  孔奇在工地系列中创造与表现的普通人物,是一群真诚与热忱的人们,在寻常的工作中,为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挥汗如雨,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画家不屈就于世俗游戏规则与时尚利益,体现出一种艺术家的精神立场与力量,并始终贯穿在自己的艺术思考与追求之中。

  可见,优秀作品的产生,取决于画家与时代的息息相关,取决于能不能从人类的精神资源中,乃至具体的生存行动中,汲取精髓,熔铸自己的艺术。

  艺术,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灵魂的表征。孔奇在重新回到现实、回到生活中,发现了新的美感和新的表现激情;这说明,生活现实仍然是艺术成长的沃土,如同土壤、空气之于种子。

  艺术的天职,在于唤醒心灵的希望、憧憬、理想与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画家怎样选择发展方向,就是选择怎样的道路。孔奇的工地系列表明的正是这样的努力,他的艺术也因此获得了充实的提升,而且,历史将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徐恩存,《中国美术》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

作者:徐恩存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