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手机摄影——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2016-11-23 10:03

  一部世界摄影史,其实也是一部影像科技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发展史。

  摄影作为一件典型的现代文明产物,直接以其科技功能的力量,塑造了人类社会进展的现代化版图。

  其实,摄影可以不像艺术,也可以不像任何其它的什么。而摄影就应该像摄影,因为摄影就是摄影。

  图像横流,方显出摄影本色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上市装有一次能拍照100张画面的便捷式胶卷照相机,并打出里程碑式的响亮广告:“您只管按下快门,余下的交给我们搞定。”随之带来划时代的大众摄影普及浪涛,此前由专业人士一手垄断业界的格局,随之被业余爱好者簇拥的第一波拍照大潮一举冲溃。

  20世纪前叶的135小型照相机和快速感光胶卷的问世,催生了快照摄影(Candid photography,又译为“堪的派摄影”或“抓拍摄影”)的广泛流行。以卡蒂埃-布勒松风格为标志的“决定性瞬间”之摄影生命力,意气风发,历久不衰,传承至今。

  20世纪后期兴起的电子科技成果,导致号称“全自动”的135小型照相机空前普及,这种非专业的“傻瓜相机”,具有任人持之皆可将影像手到擒来的便捷,照相机的普及化再次冲击被精英把持的摄影主流。在“傻瓜相机”产量最为巨大的日本,以往偏重于奢侈商品的照相机,逐渐流为平民百姓手上的时髦玩具。家庭妇女随手拍照后经一小时彩扩店冲印的日常生活照片,其草根形态的影像质朴感,令精英摄影师们观之而自叹弗如。那情景恰似美术学院的教授,意外地惊艳于村子里农民画的稚拙纯朴。“傻瓜相机”几近“拍立得”所带来的娱乐拍照之快意,把以往贵胄格调的奢侈化时尚消遣,化作市井平民百姓皆可玩耍的生活游戏。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名言:“每个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在摄影似乎终于被承认为艺术的周折之后,反而假艺术的名义,群起而摄之把摄影扯出了反精英艺术的大众化光景。

  实验主义摄影家莫豪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在20世纪中叶预言性地口出雷言:“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摄影的人。”在人们还不理解这句话的前瞻意味时,21世纪初迅猛掀起的数码摄影风潮,已然由几乎人手一机的随意海拍实践,大规模地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拍照“扫盲”运动。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数码科技原理,但是你已经兴高采烈地在网络影像海洋的风口浪头上冲浪嬉戏,如鱼得水。

  几近零成本的数码影像消费和全球化的图像扫盲效果,如虎添翼地强化了新世纪全民造像师的空前阵容。社会突发事件时,在现场的每个拍照者的瞬间抓拍照片,都理所当然就是以往职业摄影记者的作为。后现代科技的影像方式,解构了摄影专业化的体制,当每个人都是新闻记者时,也就没有了新闻记者的行当。进而,影像制造和网络传播的生猛化和便捷化,同时也造成图像信息的泛滥化和平庸化,也即意味着观看方式的漫延化和浮泛化。观看、拍照和传播的三段式过程互为因果,信息时代影像的滥漫衍生与浮皮潦草,大众影像盲目娱乐化的交际时尚,感染到每个社会细胞的现实生活肌理。互联网影像漫无边际的铺张蔓延,也将现实世界幻化得扑朔迷离。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镜像现实,直令人费解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由数码科技支撑的影像自主时代,再度在理论上直指“什么是摄影?”这样的摄影本质问题。而新一轮比“傻瓜相机”更其风靡全球的手机拍照狂潮,以突显社交性和自娱性的数码影像之无限传播,不须再以传统照片的物质形式存在,自然而然地摆脱了纠缠摄影已久的功利性和商业性。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即兴化手机影像,决堤般地冲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每个人都可以不经过特定审查机制的把控,直接向最大范围的公众社会即时发布纯属个人生活范畴的图文信息。

  互联网尽管是虚拟的社会,但沉浮于网络上的数码影像往往还是日常生活事实的形象写照。每个人的发声都面对世界,每一滴水都融入大海,互联网调动的社会能量,促进了公民社会的言论自主。公众尽人可为的手机摄影,终于发展到了摄影被一部分人操控和垄断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的影像狂欢时节。

  应运而生,iPhone潜力势不可挡

  2000年,日本夏普公司联合电讯供应商J-Phone推出了一款能拍照的手机。2001年,芬兰诺基亚公司紧跟推出Nokia7650也能拍照的手机,并自称名列当年“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生产商。” 2010年,美国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将手中的iPhone4比作经典的德国徕卡照相机,iPhone拍照,刹那间便开启并书写出了世界摄影史的划时代新篇章。

  苹果公司的主打产品iPhone的上市,标志着智能手机以其无与伦比的拍照和录像功能,史无前例地攻占了此前绝对属于照相器材的世袭影像领地。21世纪初叶,当传统摄影的机械加电子结构的照相机,被席卷而来的数码照相机大潮冲击得几乎无地自容之际,看似遍地开花的缤纷数码照相机,旋即又被囊括一揽子智能功效的iPhone手机给取而代之了。甚而始料不及,每一部具备智能拍照功能的iPhone手机,毫无疑问就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照相机再加上电脑程序。

  在此回溯iPhone手机从研发到问世仅只十年间的短暂而辉煌历程:

  2004年,当时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决定从原本重点产品iPad平板电脑转向手机iPhone的研发。苹果公司组织上千名员工成立iPhone团队,开启了被列为高度机密的Project Purple项目。作为苹果公司旗下重点研发的移动电话系列,iPhone产品是结合拍摄照片、视频播放、收发电邮、语音留言、网页浏览等功能的智能手机,其它如电玩游戏、GPS导航及连接社交网络等功能,可以通过下载应用程序(Apps)来实现。

  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1月8日由乔布斯发布,并在同年6月29日正式发售,创造出74天售出100万部的开张记录。此后iPhone系列手机再接再厉势如破竹,到2015年9月9日推出第九代产品iPhone6S,于同年9月25日正式发售,以1300万部的数量,突破前一款iPhone6三天售出1000万部的历史记录。iPhone稳居全球销量第一大智能手机的雄霸地位,同时也即意味着作为同等数量的数码照相机,一时间迅速弥漫全世界。

  iPhone手机附带设置的照相机功能,伴随突飞猛进的数码影像科技发展,其创新的拍照功能,屡屡达到当代照相器材的顶级水平。iPhone 4的第一代前置镜头于正面顶部,背面顶部有LED闪光灯。iPhone 3GS的320万像素镜头,支持自动对焦、自动白平衡、自动微距,拍摄的视频短片可在本机剪接,并直接上传到YouTube、MobileMe等互联网络。iPhone 4的500万像素镜头,能够拍摄720p短片,支持高分辨率在微弱光线下拍摄,是能够做到高动态范围摄影的第一部iPhone。iPhone 4S镜头提升至800万像素,支持1080p短片拍摄,内置回转仪能使录制短片时保持视频稳定。使用iOS 6或更高版本的iPhone 4S及iPhone 5,可以通过内置的相机程序拍摄全景照片,iPhone 5更能在拍摄短片的同时单幅拍照。再下一代的iPhone将配备慢动作拍摄模式,未来的技术奇迹肯定会随着iPhone的不断更新换代而指日可待。

  当此际,回首半个世纪之前在1964年举办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令当时到场的人们啧啧称奇的许多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展望,时隔50年后,当时只在预言设想阶段的“视讯电话”Picturephone,还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而今犹如弹指一挥间,以iPhone领军的智能手机产品,只要随手点开Skype或Facetime之类的应用软件,通过遍布全球的互联网,即可轻易地与位于地球四面八方的友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神聊。

  iPhoneography列位影像艺术殿堂

  曾几何时,号称“史上规模最大的iPhone摄影艺术展”的国际手机艺术节(LA Mobile Arts Festival of International Artists),于2012年8月18日至2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个全球范围的第一届行动电话影像艺术展览,广集来自世界30余个国家和美国25个州的225位艺术家参加,展出作品600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手机拍照影像,还包括少量的数码绘画和装置艺术作品。主办方iPhoneArt.com网站开辟互联网际的广泛传播空间,未及展览开幕,相关信息已经插翅传遍全球。

  第一届手机艺术节,洛杉矶,2012

  在数码影像革命发生之际,人们在意的是电子科技对传统胶片的颠覆,谁也没有料到手机横空出世的拍照功能,吹皱一池春水,大举侵占了数码相机刚刚淘汰传统相机后的新兴领地。虽然许多艺术家声称iPhone作为他们的主要通讯工具,并不只是用来拍照。而致力于在移动通讯设备上拓展艺术表现的iPhoneArt.com网站创始者说:“这仅是向人们表明的一个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机会,移动设备有更多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期望。”iPhoneArt.com网站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平台和交流社区,有助于促动手机结合技术与艺术而开启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甚或是一波突破观念疆界的新潮艺术生态。

  第一届手机艺术节,洛杉矶,2012

  具有高像素拍照功能的手机上市之初,并未受到摄影爱好者们的格外重视,比起道貌岸然的名牌数码旗舰产品,能照相的手机只不过被当做一件lomo式的简易拍照玩具。然而自打iPhone级的智能手机配置上各种特殊效果的影像处理软件,加之互联网的快捷传输,不期然地把手机使用者都催生为泛摄影的日常生活拍手,就像胶片摄影时代的全自动傻瓜相机问世,一下子掀翻了摄影的贵族体制。手机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不求人”的拍照设备,其物美价廉体的优越性,体现为不像数码相机还需要配置电脑和宽带进行图像处理再行传播。手机自带的无线传递功能,兑现了有效地立拍即传的网络社交之欲求。

  第一届手机艺术节,洛杉矶,2012

  所以,洛杉矶国际手机艺术节的海报设计,采用的是飞机发明者怀特的早期飞行器试飞的画面。组织方认为手机的普及近乎飞机的发明,为人类的移动行为,创造了无可限量的愿景。由此,一个新造的英文单词水到渠成——iphoneography,手机+摄影,更其突显出个人拍摄的自主创造性。火车、汽车和飞机这些移动交通工具的发明,以其方便和快捷在实际意义上缩短了人类地理空间的距离,而移动手机电话的发明,则超越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从而开启了地球村的时空概念。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王瑞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