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草书入画 郁浑沉雄

  陈一峰,号大容山人,1960生于广西玉林市。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班。现为广州画院专业画家,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广东画院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A写意画论

《大汉雄风》 180cm×240cm

  《艺术周刊》:何谓之写意?写何“意”?

  陈一峰:写意与书法同源,放笔而直写胸臆。意者,澄怀味象,是情感、是精神、是境界,是象外之物,是心中之逸气。

  《艺术周刊》:写意画和文人画有何异同?

  陈一峰:看绘画史,写意画与文人画皆出同源。苏东坡、倪云林、梁楷、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等等,谁不是文人?他们的画既是文人画也是写意画,表达语言不一,但在写意精神上殊途同归。

  《艺术周刊》:何谓之大写意?您认为什么样的画可以称之为大写意画?

  陈一峰:放笔直写、解衣磅礴、肆意纵横、直抒胸臆、意冥神遇、似与不似、大朴不雕,此谓大写意。如梁楷《泼墨仙人》,徐渭、八大山人的泼墨花鸟,齐白石九十岁以后画的牡丹、葫芦等都可称之为大写意画。

《远方》之一 陈一峰 180cm×180cm

  《艺术周刊》:您认为什么样的写意画是好作品?衡量标准是什么?

  陈一峰:形达意,笔墨气韵生动,格调境界高的写意画是好作品。衡量的标准:一、形达意,即表现“心象”,似与不似之间,以至胸中之逸气;二、书法用笔,笔中见墨,墨中见笔,笔笔相生,气韵通达;三、画家具备较高的人品、修养、胸襟和境界。

  《艺术周刊》:您最崇拜或者说最敬佩的古代大写意画家有哪些?为什么?

  陈一峰:梁楷、徐渭、八大山人等。他们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体现了大写意精神的意义。

  《艺术周刊》:您最近在看些什么书?对近期哪些文化现象比较感兴趣?

  陈一峰:《老子》、《庄子》是常读之书。凡与老庄精神气象相契者,我都将其作为“书”来读。对当下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文化现象比较感兴趣。

  B笔墨精神

《刘伶醉酒》 陈一峰 68cm×136cm

  《艺术周刊》:大写意画的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陈一峰:气象、笔墨、意境,三者而已矣。

  《艺术周刊》:大写意画的当代价值,您怎么看?

  陈一峰:大写意画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应该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取向。在全球化的当下,如果将“大写意”的审美精神内化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品质,中华文化必将焕发出奔腾不息的创造活力。

  《艺术周刊》:在如今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很容易生发一些迷茫和彷徨,您有过吗?

  陈一峰:没有。我从小就立志做个画家,如果说有迷茫,那就是对艺术认识的提高是慢慢发展变化的。这过程很漫长,但从未彷徨,一直沿着自己选择的方向走。

  《艺术周刊》:写生和创作的区别,您怎么看?

  陈一峰:写生是从现代西方美术教育体制引进的概念,主要追求客观物象的再现。而创作是一个主观的精神实践活动,更多地表现内心的主观情感和心象。

《高原牧歌》之六 陈一峰 68cm×136cm

  《艺术周刊》:画者,还需有画外功夫,这“画外功夫”您觉得哪些是必须具备的?

  陈一峰:画如其人,人如其画。画外功夫,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修养、胸襟和境界都必须具备的。

  《艺术周刊》:有人说“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面貌才是最有价值的”,您怎么看?

  陈一峰:更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个人修养和境界。

  《艺术周刊》:在近年的国展中,写意画入选和获奖的比率持续走低,这一展览现象,您怎么看?

  陈一峰:所谓国展现象,说明了价值观和审美观出了问题,重工轻意,重技轻神,乃舍本求末之举。一言蔽之,写意画的沦落,使中国画大有江河日下的时风之殇。

  《艺术周刊》:当代画大写意的画家中,有无您认为其成就斐然的?您觉得自己的大写意作品和他们比,优劣各在何处?

  陈一峰:当代大写意画家李世南、方土、雍生等,成就斐然,都是我敬佩的画家。相比之下,李世南尚“辣”,悲悯;方土尚“简”,清逸;雍生尚“真”,郁勃。我则尚“浑”,沉雄。皆汲汲于“大”,汲汲于“写”,汲汲于“意”,皆以生命之至情大写之。

  C下笔之境

《东坡闲居品茗图》 陈一峰 136cm×68cm

  《艺术周刊》:您对自己大写意的创作方向有无规划?近来有何打算?

  陈一峰:一直以来,乡土系列和中华风骨系列都是我践行大写意的主要题材,近来有表现都市民工和沿海渔民的打算。

  《艺术周刊》:您认为创作大写意画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

  陈一峰:一种是激情迸发,在如醉如癫的状态中,下笔不再是程式性的积累,而是充满偶然性的建构;另一种是宁静平和,自然而然地进入幽远神秘的如来之境。

  《艺术周刊》:很多人都以为画大写意很快,您的创作速度如何?

  陈一峰:其实大写意创作要做很多准备,当面对一张白纸,凝神聚气、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一幅八尺整纸的画面,快则一、二小时,慢则三、四小时,正所谓厚积薄发也。

《厚土》陈一峰 180cm×180cm

  《艺术周刊》:画坏了或者说不满意的作品,一般作何处理?

  陈一峰:画坏或不满意的作品,我常常会挂在墙上。突然有新的想法和办法,把画“死马当活马骑”,常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或者撕掉重画,直到满意为止。

  《艺术周刊》:除了画画,还有什么是您想去做的?

  陈一峰:到大自然里,养浩然之气。

  《艺术周刊》:齐白石认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一峰:“太似”多指客观形色的描摹,迎合世俗口味。“不似”是指鹿为马,以谬欺世。似与不似之间,即形欠似而神似,遗貌取神,舍形悦影,故称之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