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宋玉明画作《深圳大梅沙》 (70×80cm,2016,纸本设色)
马顺先画作《超以象外》 (34×34cm,2017,纸本水墨)
“深圳画院艺术家创作系列展”之一,“山•花烂漫──宋玉明、马顺先中国画作品展”近日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开幕。作为深圳画院签约艺术家,宋玉明和马顺先在中国画上各有不凡造诣:宋玉明的泼彩山水,在传统青绿山水中,浸入西方抽象艺术表现,山色清丽苍润,韵味悠长;而马顺先的写意花鸟,于明清花鸟画中,独标神气,融西方写生精神,物象虽具体而匪俗,意象具“不似之似”,于极简之中体现生机与率性,进而为“写意”之情。此次展览展出宋玉明的泼彩山水和马顺先的写意花鸟,于仲夏缤纷之时共同展现出一幅鸟鸣、山幽、缤纷而烂漫的图景。
2012年,深圳画院开始推进实施本土画家签约制度,选聘深圳本土不同体制下的27位创作成果出色,在国家级专业平台上有一定影响的本土代表性艺术家签约,长期参加画院创作艺术活动,与画院在职和退休画家一同组成一支近50人的深圳专业美术的“国家队”。“深圳画院艺术家创作系列展”系展现画院艺术家最新创作动态的专业系列展,它以学术交流带动艺术创新,以艺术创作促进学术发展。从2013年以来,画院已为13位签约艺术家举办个展或联展,“山•花烂漫──宋玉明、马顺先中国画作品展”,亦是这一学术系列展的延续。
宋玉明和马顺先两位艺术家,在中国画创作上各有侧重,对于传统的深入挖掘和对于创新的各自理解,使得两人的作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或秋山浮云,或江南春晓,或深山古寺,或异域风景,宋玉明山水画,把观众带到自然和都市的山水之间,走进一个可栖息、可幽居、可归依的精神世界。宋玉明是山水画大家宋文治先生之子,家学渊源,少时又得前辈大师陆俨少先生等亲手指点,起手甚正,体涉古今。其重彩山水继承父亲宋文治的画风,运用传统笔法,结合中西方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貌。而他的都市水墨作品中,则几乎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所有元素,他没有被钢筋水泥外在的生硬死板所局限,用心体察生存着巨大人群的都市生动、灵性的一面,将自然山川的鲜活灵妙机巧地引入到都市水墨的创作之中,把高楼当做山水来表现,画感觉,画印象,泼、渍、勾、染等传统技法灵活运用,都市景观被他画得灵透奇幻,气象万千,丝毫感觉不到现实的嘈杂与忙乱。他的作品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既有文人传统的幽雅情怀,也传达出一种现代气息与生机,画面荡气回肠却不失温雅华贵。正如著名评论家尚辉所说,宋玉明从金陵画派的新传统跨越到城市表现的积彩拓墨画法,既体现了现代化城市对于变革传统的时代诉求,也体现了他移居深圳后这座新兴城市文化对于他的深刻影响。
与宋玉明雍容温雅的山水相映成趣的,是马顺先逍遥野逸的花鸟。作为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最年轻的导师,马顺先早期从山水画入手,近年来在花鸟画上用力尤多,受到多方赞誉。其作品形神兼备、虚实相间、浓淡相融、疏密相错,在不经意的笔墨间,蕴含着他对艺术的理解和修养。在马顺先看来,中国画是一种综合修养,是画家一辈子修炼渐悟的过程。他尤其重视对传统的深入钻研,认为:“从传统到现代的演绎,必须经过漫长的‘传统’时期,也即是模仿时期,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自家身体,是艺术的修行,所创作作品也会因为地理环境、周边人群的不同文化背景而受影响,或大融合,或鹤立鸡群,或偏东方,或偏西方,这就是你自己,当下的自己——集大成者。”深圳画院青年批评家周天浪在马顺先的写意花鸟画里看出传统的逍遥与野逸之趣味,周天浪说:他的画,其情致更似是中国旧诗一般,“耐人寻味而具逸响,不激动,不狂热,着笔用墨少,含蓄不费力”。
作者:梁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