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大家生活城市都熟悉的景象:曾经经济活动较停滞的旧城地区,在客观条件的改变后(如资金的介入、设计师、艺术家等迁入从事创意活动),更新成为城市中最亮丽的经济、创意及文化中心,成为城市、国家甚至世界性的地标。
透过创意活动来激活城市区域,早已不是旧事。但其不断更新的活力、对城市格局的影响,及背后对创意文化的推动,一直令关注文化艺术发展的我著迷。而“设计”正式介入城市发展,“设计区”成为影响城市格局的举足轻重规划,这故事必需先从迈阿密开始说起。
一直以来,迈阿密均是美洲富人的后花园,亚热带气候带来在阳光海滩下狂欢派对的好心情,以Miami Beach为中心的临海地带,充满著如美仑美奂的私密大宅,大宅背后是私人沙滩或码头,给予与大海最直接的接触。但与此同时,在二十世纪初于South Beach地区林立的Art Deco建筑,却慢慢荒废破败,影响市容。正当大部人均认为最好的做法是把这些旧建筑去掉,一位年轻的发展商Craig Robins却有另一种看法。
他与他的朋友认为这些建筑不但应该被保留,也会成为迈阿密为世界带来的瑰宝。他们把建筑一间间买下、翻新,然后艺术家Keith Haring进驻开店、著名音乐家Gloria和Emilio Estefan在当地投资酒店,South Beach慢慢被视为九十年代的渡假圣地。然后2002年Art Basel空降迈阿密,在当地举办其著名的艺术博览会,更是把更多的镁金灯、认受性、金钱和权力带到当地。
而当时,Robins已把他在South Beach拥有的大部分物业出售,并将注意力转到”Miami Design District”——一个因20年代家具店云集而得名的地区,但当时亦早已没落。Robins再重施故技,慢慢购入该区物业,并引入高档家品及家具品牌,更在2005年重鎚出击,在Art Basel期间举办第一届Design Miami,把最高端、优秀的限量设计品介绍给世界,证明设计像艺术一样,也是可供收藏。
艺术家Xavier Veilhan的Le Corbusier雕塑
Bulgari、Berluti、Celine及Cartier等名店林立,建筑教父R. Buckminster Fuller的Fly’s Eye Dome複製品作为标志性装置,加上迈阿密精彩连场的夜生活,成功令迈阿密转型成为设计之城。
另一方面,他亦不断邀请世界级建筑师为迈阿密设计区打造新地标,如由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大师级停车场,而2015年落成、Leong Leong及Iwamoto Scott设计的停车场,则堪称最时尚代表。
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111 Lincoln Road Car Park
由Leong Leong及Iwamoto Scott设计的City View Garage
协同效应之下,越来越多资金和注意力涌入,如阿根廷酒店大亨及地产商Alan Faena锐意打造的Faena District,除了高级酒店及商店外,又请来OMA打造Faena Forum、公园等整个规划策略,及Foster + Partners打造的Faena House高级住宅。
OMA打造的Faena Bazaar、停车场等建筑
其他星级建筑师也不断加入战团,如Jean Nouvel、Zaha Hadid等的住宅项目;令迈阿密成为星级建筑师的实验场。
以上一切,均不断为迈阿密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印证了创意及文化标籤在城市塑造、更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富远见的资本家所能够带来的正面力量。如今迈阿密设计区的成功案例,在世界各地被纷纷仿傚,影响力无远弗届。其成功之处,在于私人发展商在一开始便小心规划,利用文化项目及相关的硬件,充分照顾游客和消费者的各种需要,并鼓励他们进出活动。而回顾中国及香港,地理优越但日渐老化的核心地段亦同样存在,我们是否也能做些什么?
关注郑志刚
▽
微博@ Adrian郑志刚
微信@ Adrian郑志刚
(ID:adrian_artdi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