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肉食“吃货”们对这些食物可能再熟悉不过了——烤鱼、馋嘴蛙、烤鸡翅、红烧猪蹄、卤鸭脖、烤羊排......
但是在你大快朵颐之后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吃肉之后留下的那堆骨头是什么?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些骨头可是充满了科学知识的,如果你掌握了下面这些知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学术型吃货,在吃货的道路上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大部分的肉食都来自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五类,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人们从这五个类群的动物中找到了很多既容易养殖又好吃的优秀代表,其中鸡、鸭、鱼、牛、羊、猪分别属于鸟类、鱼类和哺乳类,是我们最常食用的肉类;两栖类中的牛蛙、养殖的娃娃鱼,爬行类中的中华鳖虽不如其他肉类那么普及,但也因为风味独特而非常受欢迎。所以,人类算是吃遍了脊椎动物的五大类。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选择脊椎动物作为主要的肉食摄入来源是一种必然。因为脊椎动物普遍体型较大、分布广泛,这得益于骨骼的支撑。
羊蝎子、鱼刺和龙骨有什么关系?
仔细观察一下,便不难发现它们的结构非常相似。
鱼的主刺、羊蝎子、猪龙骨,都是脊椎骨,是位于脊椎动物背侧起支撑作用的中轴骨骼。
羊蝎子是羊的整个脊椎骨,因外形类似蝎子而得名。
胸椎结构,锥孔内充满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脊髓富含脂肪,是吃货们不可忽视的美味。
排骨好味道
羊排、猪肋排、鱼的大刺,是肋骨,是两段分为位于脊椎骨和胸骨上的弧形骨骼,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牛肋排。肥瘦相间的肋排肉质嫩,口感好,是肉中精华。甚至连鱼肋骨附近的肉都要比其他部位好吃一些。
鸡翅、鸡大腿、猪蹄、
猪肘、烤羊腿其实是一回事
这些骨骼有的是前肢骨,有的是后肢骨,它们一起构成四肢骨。四肢的基本结构类似,前肢和后肢靠近身体的一节称为肱骨或股骨,再往外延伸分别是尺桡骨和胫腓骨,最末端是腕骨、指骨和跖骨、趾骨。
鸡翅内部的骨骼。鸡翅是特化为翅膀的前肢。肱骨对应着鸡翅根。尺骨和桡骨对应着翅中,而鸡翅尖内部为指骨。
鸭子的宿命
鸭脖,是鸭的颈部,内部为颈椎。鸭子也是一种鸟,鸟类的颈椎比其他脊椎动物的颈椎节数要长得多,而且鸟的颈部灵活。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对鸭脖的偏爱也就不无道理了。
鸭脖(上)和鸡脖(下)的对比。鸡的颈椎数量是13节,鸭子是16节,而且鸭颈要更加粗壮。鸭脖被选中做卤菜似乎是注定的。
其实,每一块被你随手丢弃的骨头,都有一个学名,这些名称在脊椎动物几大类群中的称呼基本一致,是同源器官。
这些骨骼,经过科学的组装,就可以成为兼具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标本。这些标本展示着动物身体精妙的构成元件、和谐的整体组成,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从整体到局部的高度相似性都说明了一个进化论的核心问题——万物共祖。
想要更加细致的了解
你经常接触但又被忽视的骨骼知识
以及能够解释错综复杂的
生命现象的进化论
欢迎来深圳博物馆
参观《识骨寻宗
——透过骨骼窥视生物演化》
看过此展览
你将能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吃货~
“识骨寻宗:透过骨骼窥视生物演化”展览电子版教育资源今起可下载
为了向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观众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参观展览,深圳博物馆就“识骨寻宗:透过骨骼窥视生物演化”展览推出电子版教育包——“自然科学学习笔记”,今日起观众可从深圳博物馆官方网站免费下载使用。
该笔记本为PDF版,按照展览内容分为七个章节,将帮助小朋友们理解展览主题,拓展相关知识,为进一步探索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教育包资源呦~)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教育包资源呦~
作者:深圳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