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宋·晏殊
金鸭香炉起瑞烟。呈妙舞开筵。阳春一曲动朱弦。斟美酒、泛觥船。
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长寿、比神仙。
晏殊词中所题“金鸭香炉起瑞烟”,【金鸭】的鸭型铜香炉;【瑞烟】指祥瑞的烟气,即为焚香所生的烟气之美称。首句点睛之笔,描绘古人雅趣生活的一种场景,颇有意境。
明宣德 鎏金铜“宝鸭”熏炉
成交价:HKD 2924万
香炉:焚香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用。陶炉流行于汉,多为冥器。瓷炉始于三国,多为香薰。五代、宋始流行三足炉,造型摹仿古代青铜器,多用于陈设或焚香。器型有鬲式、鱼耳、鼓钉、莲瓣、三足、五足、弦纹炉以及熏炉等多种式样。
北宋-金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金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香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 德化双耳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香炉式样:
博山炉
熏炉式样之一,流行于汉晋时期。秦汉时盛传东海有蓬莱等三座仙山,根据这一传说,将炉盖设计成山形,上有羽人、走兽、云纹等,象征蓬莱仙境。所以称之为博山炉,有陶、瓷两种质地。1972年江苏镇江出土的东晋德清窑青瓷博山炉,炉盖做三层重叠山峰状,每层五峰交错并列,峰沿划三线弦纹,酷似火焰起伏,镂雕的问世很有规律,炉腹为半球形,高足外撇,下承以宽沿敞口盆。盆内可以注水,象征着海水。
东晋德清窑青瓷博山炉 (浙江博物馆馆藏)
汉 绿釉博山盖神兽纹尊 成交价:USD 3250
熏炉
熏香用具。其历史悠久,湖南长沙汤家岭西汉张瑞君墓出土的铜质器上,就有“熏炉”二字铭文。三国、两晋时,贵族“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成为一时习俗,青瓷熏应运而生,并广为流行。其造型三国时多为敛口、扁圆腹、圈足、索耳,器身遍布大小不一的镂孔,有的中心立一中段镂孔的细筒,以置香料;西晋时多为球形香笼,下连三熊足及浅腹平底承盘,环腹壁横列数层三角形气孔,直口边长堆塑飞鸟或圆珠;东晋器直口开阔,有的香薰呈上下开合式;并以支柱连接钵体式承盘,平底五足。
东晋德清窑黑釉熏炉 (浙江博物馆馆藏)
该器物有两部分组成,炉身为小口,圆腹,腹上有小圆孔和三角形孔。炉座为双层托盘,形状为平沿浅腹大平底,底有一大孔。釉色酱黑,造型简洁而稳重,达到了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
西晋越窑青瓷薰炉 (浙江博物馆馆藏)
小口,炉腹似桃形,平底,下承三马蹄足,炉腹孔作枫叶状四层,腹一面有火门一处,作锯齿状,通体施青釉,剥釉现象严重。
宋 影青狻猊盖香薰 成交价:RMB 322万
鬲式炉
仿照商周时期青铜礼器而作。南宋龙泉窑所烧式样为敞口,束颈,圆腹,三足微向外撇,腹至足部有凸起线纹。浙江金华出土的绍定二年(1229 年)鬲式炉腹部饰缠枝牡丹纹,下有兽面纹袋形足。
宋 龙泉三足鬲式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金 耀州窑青釉三足炉 (首都博物馆馆藏)
元代炉式为直壁盘式口,颈部比宋高。如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白釉鬲式炉,造型呈分裆鬲式,盘口,束长颈,直耳,丰肩,袋形腹,柱足,腹部凸起兽面纹。
元(1271-1368)景德镇窑青白釉饕餮纹双耳三足炉 (首都博物馆藏)
通高29.5厘米、口径17厘米
1973年北京安定门外元大都遗址出土
1956 年北京昌平出土明龙泉窑鬲式炉,直口,口部立有对称绳索形耳,短束颈,硕大袋形腹。鬲式炉虽然形状相似,然而由于时代差异,炉的各个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时代风格非常明显。
龙泉窑青釉绳耳三足炉 (首都博物馆藏)
明永乐(1403-1424)
通高22.7厘米、口径18.4厘米
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出土
明 龙泉窑刻花三足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通高25.1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27.5厘米
1956年西安市郊区出土
元 钧窑天青玫瑰紫斑盘口三足鬲式炉
成交价:RMB 460万
南宋 官窑鬲式炉
成交价:HKD 466万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成交价:GBP 11.65万
南宋/元 龙泉青釉鬲式炉
成交价:HKD 118.7万
钵式炉
炉式之一,因炉体似钵而得名。宋景德镇窑有青白釉制品。明末清初时广为流行。器形为唇沿侈口,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清乾隆 铜带盖原座钵式炉
成交价:RMB 1115.5万
清初 宣德款兽耳含环钵式炉
成交价:RMB 517.5万
清代早期 钵式炉
成交价:RMB 71.3万
筒式炉
又称三足樽式炉、 弦纹三足炉,宋至明代流行的一种炉式,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筒式炉源于汉代的奁,因此也称为奁式炉。
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馆馆藏)
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官窑、定窑、龙泉窑等窑。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口、底向内微敛,形成腹部微鼓的造型,腹底贴有三足。
北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北宋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下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器形比较规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起棱,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一。弘治时期,唇口向外侈,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明弘治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北宋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奁式炉
成交价:HKD 792万
明宣德 孔雀绿釉弦纹兽面三足筒式炉
成交价:RMB 299万
南宋 龙泉窑仿官釉弦纹奁式炉
成交价:USD 21万
鼎式炉
瓷香炉形式之一,仿青铜礼器鼎的形状烧制而成。宋代鼎式炉器形为立耳,直腹,柱足。金、元时期鼎式炉造型不再刻意追求青铜礼器形式。
如1960年出土于陕西蓝田的耀州窑青釉印花三足炉,呈方唇平沿,束颈,丰肩,鼓腹,一对方形耳贴唇曲折向上,兽面虎爪式三足。
金 耀州窑青釉印花三足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青花松竹梅纹炉,器形硕大,立耳向外撇,圆腹,兽面三足,造型凝重端庄。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馆藏)
1970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出土的元代钧窑炉,浅盘式口, 颈部贴塑麒麟纹,长方形双耳自颈部贴口沿曲折向上,长耳与球形腹之间附有对称的兽形耳,腹下有三足。元代鼎式炉的造型奠定了明、清时期炉的基本形制。
元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
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元代
高42.7,口径25.5厘米
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出土
香炉圆腹、三足、双耳。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有一方形题记,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十五字楷书。己酉年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为国内罕见的元代钧窑瓷器。
清康熙 四方大鼎式炉莲座
成交价:RMB 529万
南宋 哥窑三足鼎式炉
成交价:RMB 425万
清乾隆 松石绿地胭脂红彩云龙纹双耳鼎式炉
成交价:HKD 322万
清乾隆 白地粉彩番莲托八宝双耳鼎式炉
成交价:HKD 225万
簋式炉
宋代流行的一种炉式,仿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簋的造型,多为官、哥窑所烧。口部微侈,圆腹,圈足,两侧双耳作鱼形或龙形。
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御用监造局部鎏金银锤胎经变图簋式炉
成交价:HKD 546万
清乾隆 御制黄料簋式炉
成交价:HKD 460万
元 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炉
成交价:RMB 236万
清早期 鱼耳簋式炉
成交价:RMB 80.5万
虎耳式炉
又称虎眼炉、 凤眼炉。宋以后流行的一种炉式。明、清时期因炉耳装饰似虎耳状,故名。宋代官窑烧制炉式为平沿,上 饰横向长方形双耳,束颈,扁圆腹,腹下柱式三足较小。
明永乐时期甜白釉炉双耳外侈,唇口,椭圆腹。明后期炉式,以1962年北京海淀区出土嘉靖斗彩炉为例,直口,溜肩,椭圆腹,腹下有三足。清代康熙炉式变化较大,直口,垂肩,折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嘉靖景德镇窑斗彩八卦纹三足炉 (首都博物馆馆藏)
明 嘉靖 (公元1522-1566年)
高9.8厘米 口径12.3厘米
北京海淀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
乳足炉
炉式之一, 流行于明、清时期。因足部微小似乳钉而得名。乳足炉腹部似钵状,无耳。正德时期,炉口微外撇,万历以后基本内敛。圆腹下收底,有3个乳状足。
明崇祯 平口素身三乳足炉
成交价:RMB 302万
清17/18世纪 铜冲天耳三乳足炉连盖
成交价:HKD 304万
明 洒金铜桥耳三乳足炉
成交价:HKD 244万
一直以来,铜器铸造更多用于奢华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具,香炉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主要制作成和生活有关的器物样式。宋代开始精美的香炉出现在帝王内庭,成为上层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一时间,炉文化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置炉和赏炉成为一种文人品位的体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炉成为当时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本公司征集通告:
应买方需求,面向全国征集铜器香炉、瓷器香炉
扫一扫下面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