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也为父亲的书法籍做一次《序》

  佛家中有“不二”法门, 能入“不二”法门者为之甚少, 其原因就在于自我修持与领悟不同, 书法是一门艺术, 也可为一个法门, 所以所从者若能做到笔耕不辍、融会贯通并集百家之大成者, 方可称之为家, 若能“德才兼备”者方可领悟“不二”之法。作为本书作者之子, 我真实的为大家讲述一段家父的人生经历与奋斗历程, 希望通过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带给大家一段真情一份收获。

  家父刘文奇生于一九四八年,祖籍河北省容城县,其父母均为老革命, 用当时的名词可谓是“根儿红苗正”, 家父为长子, 其下还有弟妹四人, 虽然家父儿时家境贫寒,但从小聪颖过人, 未上学时便能自习绘画及书法, 后因机缘巧合拜师于津门书法名家王象( 即王明九) 先生门下, 从此开始走入书法的门径。王象先生对于家父教授颇多, 管教甚严, 以临习古人书法为主, 走复古之风, 笔墨间不敢有半点造次之举, 言语中不得有任意非分之言, 从而让家父不仅在书法上深受传统文化之洗染而且在做人上也中规中矩、本分做人。一九六八年家父高中毕业, 响应党的号召由天津下乡到内蒙古, 作为知青家父当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书法及中国式摔跤, 但凡有点儿空余时间便与跤同乐与书同寝。一九七六年父母在包头结婚, 七七年晚秋时节我便来到这世间, 出生后因体弱多病, 每夜哭泣不止,且当时家境甚贫, 家父便夜夜抱儿而夜不能寐, 从我出生之日转天直至一岁。用家父的话说:“快把我熬死了!”如今我亦为人之父, 更解父亲之伟大与辛苦, 父亲之大恩德我时刻铭记于心。一九八五年,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父亲因为书法写的好被友举荐调入包头市文物管理处供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段时光最为难忘。当时我们家住在简易楼里, 两间屋子, 做饭在走廊, 外边还有间小凉房。窗外是当时的教育印刷厂的车间, 我每天回家的任务是劈煤、点炉子、烧水, 然后写作业等父母回家。家里当时甚是贫寒, 用“穷文人”来形容家父最为贴切, 因为父亲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购买笔、墨、纸张, 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购置家当, 就连写字用的桌子都是餐桌, 而且还用链锁锁着, 有客人来我们家看了就笑着说:“你们家可真逗, 这么个破桌子还怕人偷走了不成?”, 家父笑着说:“不怕它被偷走, 是怕它受不了苦, 跑了。”其实是因为家父天天用它写字, 折叠处被压断, 实属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可说到家贫, 邻里非但不信还认为这家人“有病”,因为别人家生火点煤用木柴, 我们家则用宣纸, 这又是为什么呢? 祖母在弥留之际父亲没能赶回天津, 为了告慰祖母的在天之灵, 家父用三年的时间彻夜临帖, 基本上没有多少睡眠, 完成了临帖百种, 不仅临摹了壹佰种书体, 而且每种书体少则数十遍, 多则数百遍的临摹直至满意为止, 这份临帖百种从殷墟甲骨文开始到清人何绍基为止, 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史, 因为当时所临原帖及材料有限, 故不能张张尽善尽美、以假乱真, 但所做之举、所著之作却让众多方家观后颇感震惊与赞叹。而那些大部分写废的作品便成了家中柴薪之物, 我曾问家父为什么不留着这些作品, 家父的回答是:“留给后人的不能有瑕疵, 那是对自己与历史的不负责任。”我想这基源于家父对书法的敬畏之心与严谨态度。所以, 尽管我跟父母住在“陋室”, 却有《陋室铭》中的快乐, 和家父经常吃“阳春面”, 却能在这“一清二白”中以苦为乐, 这种“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与经历让人一生都铭记于心。

  “寒毡坐透, 铁砚磨穿。”是家父的真实写照, 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从曾经的借钱买纸, 到后来的著书三辑, 从曾经的摹古乱真, 到后来的独树一帜。无论是已故国学大师常任侠先生对家父的赞赏,还是美学巨匠黄永玉先生对家父的赏识都源自于家父对于书法事业的执着与忘我, 书法这个看似简单的黑白线条,描绘的不仅仅是人文艺术,还是一个人的思想与灵魂,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 它的美不仅表现在线条与格局之间还有我们看不到的, 那就是刚毅与坚持, 家父能够五十年如一日的每天写字, 正应了佛家中的“一生一事”、“勇猛精进”, 因此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对家父的赞誉:“功德无量”, 而国家给予家父的荣誉更是“德艺双馨”。对于各种赞誉与殊荣, 父亲并无以此为傲, 反而更加谦逊做人, 每每有人赞誉家父之时, 家父只说自己是“写字的”。我想正因这种平常心, 平静心与平等心, 加上勇猛精进心, 家父方从书法一技中踏入“不二”法门,获得的是真正的领悟, 正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及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稻田耕一郎先生在拜访家父后所说:“刘先生的书法作品不属于他个人, 也不属于某个国家, 而是民族的、世界的财富”。

  书法, 这门神奇而独特的艺术, 如果能静下心来去写, 便可获得颇多益处, 如果能够静心去读, 它便像是一个舞者, 在你的脑中不仅有优美的线条更有令人叫绝的功夫。但作为执者若是没有严谨踏实的基本功与用一生去做一事的耐性,便不可能表现出这“不二”法门, 更不可能从中领悟出方圆之道与黑白之间的玄妙。时至今日, 我的父亲仍然笔耕不辍, 我从他的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事业的热爱, 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更是中华民族所应有的不屈不挠、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愿家父这颗艺苑奇葩在今后的岁月里带给我们更多的大美与墨香, 更希望他的精神能够感染每一位后起之辈脚踏实地的将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与发扬下去。

  庚寅年大雪

  儿 天策居士 顿首

作者:天策居士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