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城乡结合部

  我不知城乡结合部的起源,也不想它有怎样的将来,大概是被规划局遗忘的角落里的角落。说是村庄,可里面住的不只是农民,说是都市,实在有些夸张,十几排平房,十几条小巷而已。从前不算孤立的房子和空间被更大的整冶圈控制得喘不过气,就象被整冶圈以外再大的非治理空间包围而显孤立的整治圈一样,彼此都看着不大顺眼。整个村庄拥有一棵老杨树,在村口放哨,却从未等来一个穿制服的人。夜深,人影已散,狭窄的小巷愈觉狭窄,黑暗中却并不宁静。没完没了传来肥皂剧,叽叽喳喳的江南妇女们似鹌鹑般聚在一起,民工打了一遍又一遍的催款电话,被隔壁学生的吉它声截断了,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女人不平凡的叫声,而最让人闹心的是屋顶野猫的情歌。从生物学角度对比,女人真是不如女猫执着,如斯杂曲,也只有这等环境才感同身受,以至彻夜不眠。真羡慕聋哑人的幸福,也罢,声总算是生的标志,以此认为我仍活着,活在嘈杂的嘈杂里。我下意识地拿起一卷古画册页,吟诵着上面描写夜景的诗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里因我的想象而宁静,这里的野猫,因我的理解而不野,这里也有东风袅袅,也有香雾空濛,也有孤舟,也有江雪。所谓天人合一,不是超时空的溟想,它与现实的体悟更接近,核心是融宋人郭熙提出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我居此若不得悟,远游又能悟何?一山一水,与一街一弄,终以心得为向归,山水是变向的街弄,街弄是另一形态的山水。未感觉的形态叫物质,感觉到才叫文明,故哪里留下了我最多的存在,哪里就留下我最深的感觉。那段同我永别的时光,因我的创作而停留,在淡淡的哀伤背后也有一点小小的惬意,居住的不过是个地名,它包含了这里的一切生态,也可能只剩这地名本身,重要的是感知。

  2003.1.9江雪斋

作者:常天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