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如梦如幻富春山 ——《新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有着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在这幅作品中,黄公望使用了墨色浓淡干湿等多种技法,再现了浙江富春江的自然风光。

山水画历来是文人雅士钟爱的题材,一则是山水画便于展现写意技法,使画作充满了充足的遐想空间,禁得起长时间的反复观赏品鉴;二是山水画具备辽阔的视野,描摹自然之美,同时可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便于画家一抒胸臆,尽情舒展才情抱负。

时有隐士大愚先生,游历名山大川,苦习画艺,深得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精髓,尤以对明代大家徐渭的笔法,以及民国时期黄宾虹“五笔七墨”作画技法,有着极深的研究。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处处体现以“书法入画”的理念,以及“黑宾虹”时期的“内美”境界。

如前所述,山水因视野辽阔而有了丰富的内涵。而在山水长卷中,以山水长卷更具视觉震撼力,更有展现笔墨技法的广阔空间。

2017年秋,大愚先生历时三个月,经反复积染,终成《新富春山居图》。该山水长卷借鉴《富春山居图》的构图及布局,在笔墨技法的表现方面更加丰富。

一、视觉震撼

《新富春山居图》全长达20余米,山势起伏连绵,徐徐展开,如一卷山水映入眼帘。墨气淋漓,渲染于雪白的宣纸上,大气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单纯看其中的某一座山峰,都各有姿态,丰富多变的画法,赋予了整幅作品层峦叠障,连绵不绝的构图。山峦之中半隐半显的屋宇,水面上的小舟,都透出无穷的天趣。

自然之美,就在于未经雕琢,自然而从容。比如说,山势的起伏,河流的萦回,都自然而然。于是画家眼中的富春山,就在一派苍茫之中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展现了富春山一带山水与天地的大和谐。

而绘画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必须在客观景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古人做画,有“六法”,其中的“经营位置”指的就是对画面的布局构图。当这幅作品缓缓铺开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山势会连绵成何种形态,山峦的起伏自由散漫,但又没有定法,远近高低错落有致,而且山体的整体样貌也不尽相同,画面丰富而富有张力,虚实相生,却又浑然天成。

山水画之美,在于画面过于宏大,又因其宏大而无法极尽逼肖,远山朦胧在烟雨中,近水掩映在林木里,无法通过画笔直接还原山水轮廓。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宏大,山水画比人物花鸟画内涵要丰富得多。有时候深山里隐约可见的一面酒旗,就可引出一段水浒人家的田园故事。在这幅长卷里,有着许多匠心别具的人文符号,房屋、小桥、渔舟、行人,多次出现但又形态各异,令人不禁揣想其生活日常。

这种变化同时也体现在对山体的描摹之中。同样是山,所用的技法亦各有差别。比如说,有的山为植被所覆盖,有着南方烟雨中特有的那种朦胧美;有的则裸露出山体,显现出山势的奇伟险峻。更多的,是山石与植被互相掩映,甚至看不出具体是石头还是树木。因此,不仅仅在构图上,在每一个细节安排上,都富有变化,也使得整幅画卷令人目不暇接。

     

山水长卷如同广角的照片,是在一个方向上平着推进的,因此要想展现山水的纵深,就颇有难度。而在这幅作品中,远山也有了淡远而诗意的安排。大愚先生一改浓墨重彩的风格,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远山的轮廓,引人将目光与遐思投注于更加辽阔的山水世界。这山水会辽阔到什么地方,要靠观者的想象。

另一个高妙之处,是大愚先生对水的处理。这幅作品并无一笔画水,均以留白代替。仅一叶小舟、一架小桥,一望便之这里有溪流湖泊,正可谓“不着一笔,尽得风流”。

二、笔墨技法

在笔墨技法上,这幅作品采用的是正宗的魏晋笔法,以及由黄宾虹系统整理的“五笔七墨”技法。

黄宾虹自幼树立了“书法入画”的观念,这个观念伴随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也成就了其艺术地位。这里提到的“书法”不是单纯的追求外形的技法,而是基于对线条的把握,通过“笔笔中锋”、“笔笔饱满”、“笔笔见形”、“一波三折”的魏晋笔法,使线条笔笔分明,富于变化。

放大一个细节,往往能看到有笔痕划过,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做画就是用画笔等工作,把墨或其他颜料涂抹在纸上,最终得出一幅二维的平面的画作。但大愚先生作画却远非这么简单。他执笔在纸上划过时,是有着一定的力道的,而且需要经过多个工序,画即将完工时,画纸就已经由一张宣纸变成了像铁皮一样厚重的材质,这和黄宾虹晚年的画作极为相似。具体的展现技法如下:

一是用笔。“五笔”是中国传统书法技法,包括:平、圆、留、重、变。前四种分别形成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四种艺术效果,而变则体现于每一处景物,也体现于每一笔,即便是一点点,也有着这五种笔法。好的线条魅力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这种变化之中,有了变化,就耐看。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

上图是《新富春山居图》里的线条,边缘是不整齐的,有一种瘦硬的质感,一种金石味,边透纸背,下图则是另外一种线条,显得流滑而没有内涵。画家的功力,就在于用笔,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绝不能仅因构图取胜,最难的是把书法的用笔技法用于绘画,让线条变得质朴、古拙,富有质感。

傅雷在评黄宾虹作品的时候提到,山水画宜远观,因为山水画没法像高清相机一样,捕捉到风景的每一个细节,更确切点说,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是因为它不去捕捉细节,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化的处理。比如说,这幅作品中房屋的轮廓,线条极为古朴、稚拙,但又极为耐看。

这种处理方法,除了使线条更有质感,力避“清四王”流滑柔弱的弊病之上,更是寄托了画家高古的人文精神。

七墨法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理念,是在一代代的学识积累中逐步形成的,黄宾虹做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分别是: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在《新富春山居图》中,大愚先生在此基础上做了创新,所用墨法已经远不止七种。

浓墨和淡墨,指的是所用墨的浓度,泼墨是大面积地使用墨汁,焦墨是指使用含水量极低的墨,这种墨来不及渗入纸中,而呈现出一种焦黑发亮的效果,使画面变得很有精气神。这幅作品需要二十多遍工序,在画面未干时,叠加新笔,就改变了原来的墨的分布态势,称为破墨,在大愚先生的创新下,破墨有了多种复杂的技法,围绕着“墨”、“色”、“水”这三大要素,形成了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色破水、水破色等多种技法,如下图所示。

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时间的维度,就又有了积墨法,即在已经干了的画面上,叠加新的手笔,并未破坏原有的墨色,却增加了画面质感,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

宿墨为黄宾虹所创,是干涸之后的墨,加水重新调和而成。重新调和之后,墨中的胶析出,墨原有的稳定性就会丧失,这样的墨作用于宣纸,就会四下逸散,反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反复积染最难之处,就在于既要浓黑发亮,又要使墨富于变化,不是死墨一团,也就是黄宾虹的浑厚华滋的效果。

上图是《新富春山居图》局部,放大以后可以看到,每一个细节都是反复积染而成,却在黑中有透,有漏,有变化。而下图则用墨简单直白,变化很少,整体的视觉效果就显得单薄,没有味道。

五笔七墨的技法在这幅作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就造就了立体的画面效果。

三、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书画是士大夫或有修为的儒释道学者所创作、赏玩的艺术形式,大凡消费得起中国画的人,也大多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哲学功底。

哲学是一种抽象的学问,是人类对宇宙人生的探求、思索。中国的哲学史,是儒释道三家文化观念的相互融合史。哲学思想体现于山水画中,寓意着画家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从审美理念到处世哲学,都有体现。

一是儒家哲学。这幅作品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庸”追求一种和谐,即“无过无不及”,讲究含蓄之美。何谓“含蓄”,即把真实的意图、思想、理念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加在隐藏。既然要隐藏,就需要有丰富的画面,使之藏得起来。在《新富春山居图》中,不同时间点的线条交织纵横,墨色富于变化,形成一个立体的画面,引人揣测线条后面的山体是何种样貌。尤其是在山势连绵之间,陡然闪现一幢小屋,一个院落,一条渔船,整幅画也就有的灵魂,有了人文精神。

儒家讲秩序,讲对立与统一,例如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等。有秩序、有差别,才能承载起在丰富的内涵。《新富春山居图》则通过丰富的墨色变化,以及高超的构图能力得以实现。纵览这幅作品,黑与白、浓与淡、深与浅、高与低、开与合、收与放、枯与润、长与短、远与近、连与断、干与湿,每一组矛盾都恰到好处。如果单纯是勾勒轮廓、填充色彩,则画面就没有了“含蓄”的品格,就算是纤毫毕呈的界画,也难免失之单薄。

二是道家哲学。道家讲究“道法自然”,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山水画本来就有着隐逸山林的感情寄托,优游山水,与道家思想极为吻合。太极讲究“相克相生”,纵览全画,可见山势起伏连绵自由从容,丝毫没有突兀或冲撞之感,宏观上看,如同太极图里截然不同却又完美统一的太极图。水域之中的沙洲,如同浮在水中,但同样是一派生机。水可以淹没沙洲,也可滋养、孕育沙洲,二者是一组相克相生的矛盾,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例如,小桥与流水,渔舟和江流,虽然矛盾,却又达到了内在的一种统一。

道家讲清静无为,因此隐逸山林就是道家的精神追求。在这幅长卷中,结庐而居,渔舟垂钓,四下缈无人烟,惟余天籁盈耳;身侧无俗务牵绊,只有青山相对,绿水悠悠。大愚先生在画卷的最后,题上了半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喻指了这卷山水的哲学思想。天、地、人,被三为“三才”,有人的地方,山水才会明艳起来,才有了温度和寓所之念。但人多的地方,又没有了清静,恰到好处的山水,是在山峦背后飘出的几炊烟,是茫茫大水之上的一叶钓船。清静,无为,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此乐何极!

三是佛家哲学。佛家讲“戒、定、慧”三学。戒者,即培养出离之心,定者,即要有超然于物欲之外的定力,慧者,即要有参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在《新富春山居图》中,人以及由人所衍生的所有屋舍渔船小桥,是整幅画作的灵魂所在。所有的山水也都是为这种人文精神服务。居留于斯,远尘离垢,没有俗务缠身,自然也就戒掉了人性中的种种欲念。深山之中,钟声会格外悠远,山鸟会充满禅机,人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去参悟天地,省察人生,自然也会于定中生慧,陶然忘机。

佛家有着极为宏大的宇宙观,在佛家的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仅是一粒微尘。而在《新富春山居图》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山外青山,看到迤逦而去连绵不绝的远山,这些远山在构成“山那边是什么”的猜想之外,还契合了佛家的宇宙观。静坐禅房渔舟,可沉思冥想,放眼山外青山,可悟天地之辽阔,人生之宝贵。

在儒释道三家相融合的传统文化及哲学语境中,如此山水长卷,有着极深厚的哲学寓意。

四、人文精神

绘画是一种艺术,艺术通过感官影响心理,可产生类似于宗教的安顿内心的作用。也就是说,艺术是升华了的生活,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精神财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新富春山居图》就是自带境界的作品,这种境界,在于山峦起伏,在于清幽古雅的小桥流水、落霞飞瀑。中国山水画是有民族性的,这种民族性,就在于浑厚华滋,在于诗画的精神内质,在于无限广阔的遐思空间。这种遐思,代表古代文人对隐逸田园的向往,在于叩问山水的悠然自在。众山之间,常有屋宇渔舟,人影渺小,如沧海一粟。

李白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久居都市的我们,也偶有放空自己的冲动。便利的现代生活与回归自然是一对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居庙堂之高的古时文人雅士也好,居繁华闹市的我们也好,都将生活安放在琐碎的现实里,将精神向往与追求,投注于遥不可及的山水之间。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走向辉煌的标志。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到王维的“诗是无声画,画是无字诗”,中国传统人文情怀与山水画的水乳交融,形成了一部一脉相承的文化史。文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是肉体的安适与灵魂的飞扬,是精神世界里毫无拘束的逍遥游。

自由,同时又符合传统美学,是直觉与理性的互补,也是对立因素的同构和谐,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具。直觉,是古朴的韵味,理性,是符合美学理念的苦心经营。每一根线条,每一抹墨色,都基于精湛的技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五、小结

大愚先生善画,尤善以积墨技法再现黄宾虹晚年“墨宾虹”特色,这幅《新富春山居图》就是这样一幅佳作,较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所用的笔墨技法更为丰富,更为厚重,较之黄宾虹晚年的作品,更富于变化,无论从构图、立意还是具体的绘画技法上,都堪称黄宾虹之后又一高峰。

山有了水,则有了灵气;水绕着山,则有了青山倒映的诗意。《新富春山居图》将这种山与水的缠绵发挥到了极致,既全面发挥了“五笔七墨”等笔墨技法,形成了“黑宾虹”式的视觉效果,又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令人游目骋怀,久久回味。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新领域; 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