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熟知画家张友宪的人都为他的勤奋感动。他的毅力和耐心不仅磨练着自己,同时也激励着他的许多同行和学生。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他都坚持每日作画不息。可以说友宪把画画看作是他毕生最有意义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将他所从事的工作不看成是谋生的需要,而看成是生命之需要时,他所做出再艰苦的努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作为一个画家,友宪的悟性之高,笔墨之精,表现能力之强在他同代人中无疑是佼佼者。但友宪从不满足于目前自己阶段性的成就,他对自己有更高的希望。所以他反对一味地与同辈人作横向比较,认为这种比较最终会失落在无标准的状态中而流于盲目地自夸。于是为自己定了一个几乎难以达到的艺术高度——与传统比较,与古今的大师们比较,在这样标尺面前,友宪总是显得诚惶诚恐,觉得自己只有“只争朝夕”的份儿。
现代的许多批评家总喜欢以“传统”和“创新”来给艺术家分类,而这种分类常常又被极端化了。我认为这样做对批评家做出一些铿锵有力的断论或许要容易些,但对本来就比较复杂的画家群体和绘画格局只会带来混乱。以友宪的艺术信仰和实践来看,他无疑是属于传统派中最顽固之列了。
因为他自己设计的道路是发掘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努力地使之在新的时代里发扬光大;同时广泛探讨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最终在学识,素养和能力上完善自己,达到古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任务和目的的提出在现在许多人看来未免有些过于迂腐陈旧了。
如今创新的冲击已为人们所习惯,传统艺术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潜心于传统艺术的研究倒需要几分勇气了。友宪则决心在这块别人看来已是穷山稀水的天地里面壁十年,以真诚,耐心和自己独有的悟性去把握传统艺术要津,并寻求其向现代转换的机缘。
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当代画界日益趋向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经是不多见了。应该指出的是友宪虔诚地潜入传统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必要的精神物质的准备。他真正希望的是能够绰然走出传统,与他所敬仰的古今大师对话。
作者:伟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