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工笔,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尽管在表面感觉上看来难以同当下文化情境的躁动现实相适应,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更多地只是表现为绘画语言本身的纯粹,甚至是一种源于传统的、静态而优雅的纯粹,由此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诗化艺术的愉悦要求。
——节自沈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沉浸,也是一种状态》
作为当代著名工笔画家的李乃蔚,这些年来备受画坛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他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更在于他对于工笔画艺术的执着态度。
他耗时数年制作完成的《银锁》,最终在第九届全国美展荣膺银奖,同时也成为了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经典之作。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李乃蔚的作品称得上别具一格:在现当代的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都纷纷跳脱绘画本身,渐渐地把手法、技巧等基本元素搁置在一旁,而將精力更多的转向对社会问题的观点表达、对生活和生命的思索与质疑、对全新艺术概念和表现手法的探寻等诸多方面。这些新的尝试固然值得肯定,但像李乃蔚这样始终坚持传统的工笔人物绘画,并能沉下心来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仔细琢磨,反复锤炼,精益求精地追求作品的完美,诚可谓是难能可贵的。
题材的纯粹——天然去雕饰
李乃蔚的画面始终以表现温婉端庄的女性形象为主题。实际上,反复出现在李乃蔚画面上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性。那些典型的江南女子的民族服饰,那些以弹琴、品茗和采莲为代表的女性休闲生活,那些清澈的眼神、俊俏的面庞和白皙的皮肤,都在塑造单纯、质朴、端庄、优雅和含蓄的中国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的美,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审美观照和审美升华。这些作品让我们从当代社会的文化距离中,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乃至中国文化本体的品质。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审美追求,李乃蔚滤除了画面上的藻饰,并真正地以心接物。
——节自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以心接物,李乃蔚工笔人物画的写实境界》
以女性肖像为题材的绘画,中国传统称之为“仕女画”,近代日本称之为“美人画”,在西方则融于沙龙艺术。显然,女性肖像之美超越了其他绘画题材的诸多功利因素,成为绘画中最具有生活情趣的描绘对象。
尽管随着中国的国际化发展,社会文化变革剧烈,人们对女性美丑的评判标准也逐渐紧跟世界性的潮流,或开始崇尚西方的(或曰新式的)立体五官、金发碧眼与身体曲线。但是,深植于所有中国人骨髓中的五千年文化根基使人们觉得,传统绘画中的那些内敛含蓄、恬静婉约的东方传统女性形象,往往散发出更加优美和隽永的魅力,从而更能打动同一文化情境之中的每一位观众。
李乃蔚正是看到了这一本质,所以在他的工笔人物画中,描摹的对象一直都是那些不经粉饰、健康、淳朴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形象。她们面容或许不够漂亮,身材或许不够玲珑,衣着或许不够时髦,性格或许不够活泼,但是,她们却无一例外地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淡雅的气质,让观众感受到令人心动的宁静、平和、温柔如水。
李乃尉的作品画面把握得非常的唯美,不仅体现于人物的刻画与描绘,同时也体现于场景的布置。除少数主题性的创作,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简洁单纯的、以女性人物的全身肖像为主体的画面出现,因此,女性人物在如水墨画一般充满审美联想的空白的空间里显得更加的洁净无暇,也更加的显得纯粹,更具有现代视觉的张力,而这一点,也恰恰正是李乃蔚的作品与传统绘画有所区别的时代特色。
精神的纯粹——十年磨一剑
李乃蔚作画之认真投入,画界知名。当下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经济利益刺激下,美术界也存在浮躁的现象,尤其在一些青年画家中,急于事功求成的心理,追风模仿、脱离生活、不愿沉潜锤炼的现象,时有所见。……因此,像李乃蔚这样能够以艺术为人生追求,能深入生活、耐住寂寞、潜心创作的画家,理应成为画界楷模。他的成功,除了品格与天分才华外,功力、学养、勤奋缺一不可,而专注与勤奋无疑令他秀出同侪,在当代众多工笔画家群中,一帜独树。
——节自孙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重大收获》
杜甫赞赏画家绝技时有诗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这与他提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风是一致的。实际上,古代绘画绝品的流传,无不与画家执着而追求极致的技术锤炼有关。
正如人们评论李乃蔚“不急躁冒进,不迎合市场,不急于求成,如朝圣一般的十年如一日的耐心描绘”那样,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往往都会耗费一、两年的时间,其近作《红莲》的创作时间跨度更是长达六年之久,其中,每天都在作画的时间累计起来有四年,平均每天工作十个小时。这种对待艺术精诚投入的精神,最终直接反映为精工细腻的画面,并让每一个伫立在其画作前的观者为之所动。
在我看来,李乃蔚践行的这种超乎寻常的反复多次渲染的方法与风格,除了需要艺术技巧的把握之外,更需要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沉静与耐力,可以说每一遍的渲染过程都是一程修行,是画者自身心境的一次入定,是人与画作乃至所有审美事物的神交。也正是在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里能坚持和执着于对同一幅画作的研究、体会与创作,才使得李乃蔚的作品拥有了他人所不具备的精神和气韵。而这一切,在当今这个大部分人都忙碌于所谓的简单、便捷、高速的氛围之中,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时间2011年10月22日
作者:梅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