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人望年高树望春——敬语自申前辈

  已是初冬,却因为一次热切的交谈,顿感春意的邂逅,那是久违的真诚,在画室间洋溢。30年前的话语,历经光阴积淀,保留着20世纪后期学院艺术的多重回忆。资深油画前辈画家张自申先生,为之诉说得如此亲切而投入。画家揣怀着一颗炽烈的自然之心,与我们“近距离”地叙说着我们本已经感觉“远距离”的艺术故事。这远近之间,映衬着我们大概已经异化的物欲和功利之心,提醒我们已经部分失落的艺术“真诚”,那是掩埋在那一代艺术家心魂之间的神圣之光。

  一句重阳敬老俗语油然而生,人望年高树望春,代表着我们对于这位长者的祝福无限。

  最初认识自申老师的时候,张老师与我现在大致同龄,刚过半百春秋;而今三十年后,自申老师已入耄耋年高之际,依然保持旺盛的才情和思绪,活力望春。这应该是画界福音,——30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这一代艺术家,已经成为历史的财富和文化的精英,赢得我们后学的尊重。

  张自申就是30后的其中之一,他们代表着海派油画的历史转型,形成了上海油画在全国范围的历史聚焦。20世纪前期的表现性探索的基因依然存在,在经历20世纪中后期的主题性艺术影响之后,写实绘画在20年代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的上海画坛仍是需要完善和突破的领域。当年张自申、廖炯模、陈均德、孔柏基、缪鹏飞等30后艺术家的创作,逐渐形成了上海绘画语言探索的多元化格局,是上海绘画的一种成功和复兴希望。他们拥有娴熟的写实技法,但不同于传统的古典写实,渗入了现代生活的观念、情绪和直觉,用笔的节奏感和空间的象征性,都意味着写实形象向形式语言的多种过渡和转换。

  20年前,事缘《上海油画史》的写作,逐渐使我关注张自申的油画创作。那组四方连的《荷花》,令我动情和难忘。其实,那时我完全可以选用他的主题性的代表作品,如《强渡天堑》、《黄山深壑》等,但是我以为自申老师更有艺术传神和经典的“另一半”,情有独钟的正是那风韵别致的《清风》佳作,其完成于1986年,那就是在自然景物之间,所蕴藏的油画造型与色彩的非凡造诣,在没有主题依托之下,依旧笔法有致,形构有意,风采照人。

  甲午年间,我曾经受彭小苓老师热情安排,有过两次青浦之行,使我再次接近张自申的创作。画室访谈之间,使我基本了解到他的所谓“双轨制”的创作计划构想,即主题性创作与抒情性创作并行推进,形成相关系列。2006年,“张自申——《第八盏灯》矿工系列油画作品展”,形成了其近期主题性创作的一个高峰。倘若《矿工》系列为前者;则近时四季、花卉系列为后者。虽然不是张自申同时代的风云之作,有如《矿工》系列,以主旋律的艺术震撼,赢得嘉誉。但是呈现着画家艺术心路历程之中另一种关于形式意味的主题,同样彰显艺术家的功力。画面情境犹似融化冰雪的初春,穿越而立与不惑,感知天命的精神豁达,与此相关的是现实主义的形式探索。

  犹如冰河之中涌动不息的暖流,春意将至,这是自申老师的故乡,这股暖流在此升腾。从中央美院到安徽师大,再到凯旋路30号最初的上大美院,多少作品和文献的片段,穿越时空,述说着这坚守架上艺术的前辈的风雨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自申作为一位具有资深学院派背景的艺术家,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以叙事主题性油画为主导的绘画创作,从中思考着写实绘画语言的新的转型和追求。同时,张自申是讲求古典形式完美的画家,他要把丰富而细腻的色彩语言,伴随着他的感情和诗情的波动,体现为出画家所营造的笔下各类生动的人物形象。今天,张自申的创作,多以其系列化的构思,尤其是他近时的荷花系列和瓶花系列,表达出一位东方艺术家对于西方古典艺术新的理解和探索。

  人望年高树望春,年高自申,其笔下自然之树依然春意盎然。

  那非凡的“另一半”,在自申艺术的年高之期,继续呈现着 “绘画的革新”和“视觉的变貌”的亮点,成为其艺术的华彩乐章。我自信艺术的成功是不取决于题材的,而在于艺术语言和技巧的非凡所致。但是静物在非凡的画家眼里,却不知觉地超越了题材所限,让人们可以在最简单和朴素的范围里,领略艺术家的创造性的智慧和才情。然而,日常器物、水果花饰,本是无主题的对象,但无主题决非无生命,因为它依然活着,所谓“Still Life”之谓,其实是在于真正激发其艺术家向往生命的激情。画家的基因里应该天然地具备移情的敏感,这样其笔下的静物才那唤醒自己,并感动观者,去共同感受笔下自然之树里生命的跃动。

  眼前是自申先生的近期花卉之作,皆具大家风范。倘若解析其中探索堂奥,无疑涉及到架上绘画艺术中诸多富有意味的实践命题。在中国当代绘画的历史进程中,学院派的写实题材同样经历了油画语言的转化,而赋予写实图像新的创作理念。从苏派风格到油画民族化的尝试,风景和人体等学院派写实图像,在油画主题性创作的主流中,一度失却了其应有的艺术趣味和风尚,发展到20世纪后期,风景和人体类型的油画创作,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小品性的或者习作性的局限,而开始显现绘画语言独立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是传统文化思想中写意精神的复归,以此为主导思想,启发着诸多艺术家进行相关造型语言的深度思考。

  张自申作为资深的中央美院学院派背景的名家,学成于20世纪50年代,与其他30后画家一样,共同面临着如何从苏派风格中转型而出,使扎实与写实技巧和现代造型的观念得以嫁接,对他们而言都是艰难的择取。他们艺术工作的初始,往往是在现代观念和传统技巧之间,找到一种折衷的契合点,以体现绘画写实技法的优势,而淡化其形象的对应和主题的渲染,并由此嬗变为形式创意的载体,这似乎成了这一时代画家们不约而同的趋向。从“形象的绘画”走向“绘画的形象”,他们从学院派传统转向新的艺术观念和形式的拓展,常借助于静物和风景等的习有具像模式,进行形式美的多方位尝试。

  张自申于近年创作的多种瓶花系列,可以视为其古典油画探索方面的心力之作。色调沉郁,用笔厚重,在稳定的画面构图中,表现出花卉的花蕾、花瓣、枝叶、瓶物等多种具像色彩与图形的生动表现和描绘,再次证明了画家扩展绘画的既定题材范围的真正用意——赋予古典油画语言以新的形式美感,这种美感渗透着东方人独到的智慧和感悟。在张自申创作的自然景物之间,潜藏着细微的色彩变化和生动的笔触:形象之中轮廓线条的构成与对比,形成了丰富有致的节奏变化;对象在阳光和阴影的变化,造成了色彩表现中丰富的形成冷暖对比和纯度与明度的对比关系。——艺术家沉浸在这样一种具象与非具象的造型语言的微妙转换过程之中,他需要凭借着自己的经验、阅历和判断,对于油画艺术进行独特的视觉实验。

  对于具象造型元素的再造,张自申自有心得,其通过抒情性油画探索进行创造性解读、重构和变体,幻化出属于画家内心独特的自由和单纯的想象之物,光色变化之间,色彩有如旋律一般在空间中展开、延伸和闪耀……这种抒情性油画之道之所以吸引画家,是因为花叶造物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母题,存在着诸多形式变体的可能。画家在形式语言的创造之中,试图借用肖像题材油画中传统图式因素,置换其中古典的内涵,并进一步显示对油画形式语言新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实现图式方面的人文内涵的再度架构。画家能够将艺术经验中的关于形式语言的自由创造注入其中,使画面的传统写生的主题变成为图形与色彩组合的新创作主题,实现艺术语言的新架构。

  人望年高树望春,高在天人合一,春在写意情怀。

  张自申的抒情性之作,常常实施两种构思,一是根据自己对于东方文化意象的感受,依据相关形象素材资料,重新表现四季系列的诗意;二是以日常生活所见瓶花为蓝本,再现其

  中特有的色彩和光线。空间在留白的意象中铺展,枝条似墨线顿挫而穿行,又如藏锋之势,使得夏荷和寒梅,被墨韵般的布陈,显得风致卓越,春风和冬雪构成文人画的意象符号,聚合着画家对于传统回归的一往情深。——相关四季之作,被张自申赋予写实绘画以某种新的写意性,尤其是那荷叶的依偎和梅花的繁茂之间,潜藏着墨的韵调画线的张弛,足见逸笔灵动的放松和挥洒,我们已经逐渐其显露出相关抒情性油画探索的新迹象。这是他的举重若轻的生命气质和艺术秉性所为,更是其对于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深入洞察和体验所致。

  自申老师试图证明油画的抒情之笔,可绘,可描,更可写!——无论是主题创作还是抒情小品,都归结在架上艺术方面的敏锐的探索潜力,其中潜藏着写实绘画语言的新的转型和追求,那就是在形式美的发现和表现方面,通过造化和心象的形构,逐渐寻找新的艺术突破点,在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中,尤其寄托着画家的这种生动而细腻的艺术情感。并以此逐渐确定了他的艺术对象。似远似近,如幻如真,基本构成了画家心灵的意象,这使得油画写意富有了深厚的意涵,雅致的图形和色彩组合之间,显现出这位长者深厚的才情、阅历和理想。

  因此,张自申近时的另一半油画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他对于返璞归真的某种人生感悟,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所发现的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架上艺术中的人文景观。今天,我们进入自申老师营造的缤纷花草之间,深入其中尽可解读这些意象和心象,发现作者已经逐渐将生命情感寄托其中,赋予生生不息的感慨。呈现出艺术家对于这种文明景观的感悟。换言之,画家意图在架上艺术上,赋予视觉造型语言的精神架构。——这是画家写实油画的探索主线,而与之相应的是,关注人类命运和生命状态成为其中潜在的艺术母题。

  我们的视线,渐渐地从学院主义的科学智慧,深入到自由造型的形式语言的发展,其中的人文底蕴,使得观众逐渐从画家近似自然的表象中脱离,而再度体验画家所赋予架上绘画所应有的智慧和愉悦,那是可贵的写实结构能力和创造生命意象的形式,并能唤起我们的某种写意性的审美情愫。因此。画家所创造的花卉静物,构成了中国艺术家视野中的一道独特的写意性的人文景观。——所谓“采用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这正是这位30后前辈艺术探索的重要价值所在。

  人望年高树望春,相信生命中潜藏着伟大的调性。这种调性引领那一代艺术家心魂之间的神圣之光,直到永远……

  甲午初冬于千蕖堂

作者:李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