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画中的视觉思考和参禅悟道

  艺术家/张肇达

  采访编辑/刘勇敏 王海涛

  回味中国画的近代史,它实际上有着整个文化的盛衰背景。明清后,中华民族文化在欧洲文化的高压下终于深刻意识到自身的衰败与颓废,开始了反思、对比、吸收,进而融汇贯通,赋予国画新的生命力。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奔赴世界艺术中心取经,吸取其长,在其土地上实现立足,重新站立起来的国画艺术又迎来了价值认同的回归。国画再度获得了新生。多样化的表现力丰富了意象美,艺术得到了新的彰显与传承。

  显然,张肇达的画并未受到“笔墨等于零”之争的困扰。在其意境的背后,依然有着深厚的点线构图技法素养。他深研《金刚经》数十载,赋予其处世灵感的顿悟为其浓缩的“定、观、照”。朱德勤说,“绘画除了本身的技巧和描绘修养等外,文字、哲学、知识等也应该都包含在内的。到绘画成熟阶段则是思想问题”。他坦承对其绘画影响最大的正是中国古诗词。吴冠中甚至明确表示“感到美术的能量不如文学”。然而,这至少对其绘画形成了内蕴的功用。事实上,在我看来,总是存在着艺术家的时代性与非时代性的课题。所谓时代性,无非是当下的特定环境、特定条件、特定基础之上的一种广泛风尚。时代性不但是承托个体的平台,却又使个体难免受制于其范畴。而张肇达内敛的豪放、潜藏的浩荡就是其画作的灵魂,这赋予其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蕴藉的天地能量,为观者创设了一个汗漫无边的宇宙空间,心驰神往。

  张肇达水墨人物作品充满了一个思想者的孤独感和“游荡”感,真正的思想者,都是孤独的。从艺术角度去看,首先,因时势之不同和与别人的追求之不同而孤独。其次,他所去到的地方,所追求的高度与人所不同而孤独。同时他“游荡”在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边界,用艺术实践寻找东西方文明在冲突背后的共融之处。因而他的创作融贯中西,不拘泥于流派,不拘泥于传统定义,他探寻非理性和自由色彩,反对一切既定模式,对传统的美学发起挑战。他避免美学品位的褊狭、美学标准的僵化。他运用水墨的流动性和表现感,主张用水墨去表现不同层面和空间,从表面向深远表达。在他的每一幅画中,都可以找到自由时光和生命气息。因为“游荡”,他用不确定性的涵意来表达意境,用不确定的一个面、一种笔触、一个空间来表达确定景象和想象。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水墨对于人物的表达方式,而是创造了一种具有当代背景下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同时创造一种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绘画表现手法。在艺术表达中,他站在西方现代性的审美角度,但始终不忘自己对东方文化精神的禅悟思索,他试图打破传统的东方文明的表达方式,用一种世界性话语来重新诠释东方文明的普世性和当代性。

  从张肇达的人物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游荡”在儒、释、道的文化浩海中,他的信仰,使他主张用生命和心灵创作,主张精神创作。他用中西绘画相融合的强大表现力来呈现单纯流畅、无拘无束、水到渠成的美和力,通过对生命、天地、时空的感触和感悟,赋予作品生命。“寡欲故静,有主则虚,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成为他对其艺术生命的现时体悟。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表现,绘画亦然。张肇达借不同时代和不同面貌的人物之形,来表达与时代的关联。时装艺术与绘画艺术一样,感动人的作品靠的都不是技巧,而是背后思想的表达。绘画对于他来讲是一种视觉思考和参禅悟道。观看他的水墨作品有种在想象的世界中畅游行走的感觉,把静谧和谐的美藏匿在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行为里,体现了某种空灵之美。通过情绪奇妙的自我体验,通过他对生命对天地的感悟给予作品生命。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形象史”。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但我相信艺术最初出现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将自身的形象通过绘画的方式保留下来,为自己立传,进入历史,以求永恒。中国古代的墓室壁画或是古埃及墓室的棺木肖像就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对“形象”的狂热甚至迷信,寄托了人们对永生的信仰与对现世的眷恋。张肇达对每一位人物的刻画都依据自己的情感找到了最为贴切的表达方式。因为张肇达对所画人物的深刻理解与不可遏止的表达激情,水墨语言在这里同时也具备了强烈的叙事性。这种叙事性可能会因为观者的不同而引发不同的解读与思考,但画面饱满的情绪与强烈的视觉张力则是每个看到这些画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我想,这也正是绘画与历史文本的最大不同。张肇达作为一位带有浓厚传统文人气质的当代艺术家,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敬意是否又与他对当下现状的一些判断与看法有关呢?这个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下定论。可以说,对历史的关照就是对现实的关照,对历史的反思也即是对现实的反思。

  艺术是艺术家性情流露、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传达,情感诉求赋予形式美感以更深邃的幽思。使绘画不仅仅是客观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与描绘,而有了精神世界的人文感思。它寄托了创作者当时心绪和自身的存在哲学。张肇达时常遨游在其无限的精神世界中,对人、对自然有其独到的领悟。以艺术创作的形式,践行平日里的所观、所思、所想。唤起生命的美好,安抚受伤的心灵,与自己、与观者进行一次次心与心之间的坦诚相见。艺术不应止于说教批判,更应该用其神圣的语言和魅力感化和触动人们心灵深处最为柔软的地方。观看张肇达的艺术作品,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己,而不是去揣摩画面中的情节、形式、意义、观念、想法,这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做到的。他的浪漫情怀与真知灼见,在东西方艺术之美并融的道路上恣意奔跑,为我们开拓出一条通向精神家园的奇径。

作者:刘勇敏,王海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