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石头描绘者——何建成

▲艺术家何建成

  编者按:何建成属于兼有实践与思考的艺术家,他祈求在艺术中诉诸某些思想与观念,20世纪80年代开始选择自然的石头作为作品的母题,希望通过静止而无生命的石头传达生命与宇宙的意义。而这个母题创作一直坚持到现在。在美国从事艺术创作与考察十多年的经历让何建成的作品中既有西方当代艺术的理论支撑又有传统中国画的东方特色。在商业化大潮猛烈冲击画坛的今天,何建成能够一直以虔诚的态度执着于一个主题创作,不为艺术市场所影响,实属难能可贵。

▲天语装置系列2号 铸铜 60x60x60cm 2011

  《画廊》:你在国外和国内办过多次展览,在做展览这方面国外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何建成:对比当下比较活跃的中国艺术家我做的展览不算多,因为我在所谓85思潮后就和当时国内很多艺术家一样到了国外留学或定居,而且一呆就十几年,所以在2001年从美国回来后才做了些事情。个展的话2007年1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2007年11份在韩国首尔展出;2008年9月在四川美术学院坦克库举行;2009年1月份在奥地利举办,至于群展先后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参加过。

  我印象最深国内和国外做展览不同的地方是国内做展览成本越来越高,一是受资本运作或市场的影响较大;二是展览比较注重包装,场面一般较大,尤其是开幕式特别隆重,所以开幕式往往出现场面比展览本身内容突出的情形。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国外做展览开幕出现的人一般是参展艺术家本人和收藏家为主,而国内的展览开幕更像是艺术家们的嘉年华非常热闹,我觉得不太一样。

▲天籁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07

  《画廊》:能谈谈美国跟国内在当代艺术创作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别?

  何建成:就当下世界当代艺术而言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性在缩小,其中很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和数码时代的到来所造成的,艺术家足不出门也可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与此同时对于国内来说现在艺术家到国外参展或看展览已成为一种常态,国外来的展览也很频繁,毫无疑问相互的学习和影响是无可避免的。换句话说之间的差别已不明显,这是全球化的后遗症。站在我的角度我更希望看到之间的差异性,这也是当代艺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信号。

  如今当代艺术或者说先锋艺术越来越偏向项目化,而项目化带来的结果是给项目本身(作品)的可读性产生很大的动摇,艺术的定义受到不同程度的解析甚至怀疑,在最近一次卡塞尔文献展上这一点尤为特出。此外,项目的体量和资本也间接决定艺术家的影响力。

▲天语10号 布面油画 150x120cm 2012

  《画廊》:从艺术收藏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与美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何建成:中美之间的差异我想西方的收藏观更多是以尊重自己对所收藏的东西喜爱而发生收藏行为,而根据我认识国内的一些收藏家他们比较看重艺术家的市场潜力,往往利润看得比艺术价值重要。他们这种价值观应该与本土文化和历史有关。

  《画廊》: 《天语》系列中无论是版画、摄影还是油画、立体装置,都是在一个既往的图像——石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石头对于这个系列来说存在着与以往不一样的象征意义还是一如既往地象征着原始生命的诞生?

  何建成:在《天语》系列里面很明显石头只是一个载体,从一开始我便认为宇宙空间没有时间,只有变化。这就让我对生命的起源产生怀疑,这样的怀疑又直接干预我对意识存在价值的思考。在我看来石头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这元素也就是生命形成的基本要素。而生命的轮回与宇宙的的变化是共存的,作为意识记录生命的一个硬盘,它一旦消失,生命随即失去意义,有点近乎于色与空的佛学玄理。所以我一直依赖石头象征自己的生命观。

▲天语肤色摄影系列1号 摄影 2012

▲天语肤色摄影系列2号 摄影 2012

▲天语肤色摄影系列3号 摄影 2012

  《画廊》: 你从毕业作品到现在一直都以石头为母题创作了不同系列的作品,通过视觉艺术去表达宇宙与生命起源的关系,是什么原因令你选择了石头并且能够坚持这么多年?

  何建成: 《天语》系列可追溯到80年代中本人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开始,在当时以人物画为主流的绘画领域我刹然而止,尽管自己当时的人物画在主流展览获奖。1987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上首次出现以石头为母题的一组创作。这样一来,透过石头为载体维持了近30年的纠缠。从那开始我觉得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约束太大,过于具体化且属形而下的东西。同时觉得创作独立的某一件作品很难去解析这样一个疑问,因此就开始了一个接近于项目的计划。我比较在乎创作过程和状态,不同媒材只是表述和记录生命意识的元素而已,其符号的象征性是显而易见的。石头作为载体所包含对生命的终极疑问和象征意义是我用几十年一直试图去寻找不可能获得答案的过程,这也许是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的理由吧。

▲天语肤色摄影系列4号 摄影 2012

▲天语肤色摄影系列5号 摄影 2012

▲天语肤色摄影系列6号 摄影 2012

  《画廊》:中途是否有想过进行其他母题创作?石头的象征意义有变化过吗?

  何建成:也尝试过一些关于自然元素的作品如云和水之类的东西,从自然形态慢慢转向更具象征性的方向。近期把原有的综合图像分拆出独立的符号,以母性为象征生命起源的石头逐渐符号化。

  《画廊》:是什么让你沉迷于对生命问题的不断追问?

  何建成:我觉得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要靠近乎于信仰的态度才能坚持他的工作,如上述提到本人更享受被纠缠的过程。艺术家中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停地改变自己去寻找新的东西无远弗届;另一类是执着一个梦想虚度一生,显然我是后者。

▲天宴 布面油画 200x600cm 2005

  《画廊》:同一个系列运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这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何建成:我以为要表述一个观念,方式不应该受到任何约束,而且是千变万化的,这也是我这些年乐在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画廊》:你的油画作品中很多都运用到了伊夫·克莱因蓝,是出于习惯还是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何建成:其实我对克莱因蓝没有太多的研究,如真要扯在一起倒是在虚空和随意性上面有共性的地方。原因是我在作品具体实施的时候不依赖参照物,预设是我唯一的依据。

▲天语13号 布面油画 70x210cm 2013

  《画廊》:作为一名艺术家,你向来坚守自己的艺术世界,艺术市场对于你来说真的不存在一丝影响吗?

  何建成:毋庸置疑艺术家实际上一直被市场包围着,市场对他们的影响与其生存状态有直接关系。在世的艺术家应该都希望自己既能按自己的方式创作作品,同时又能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事实上这是不容易做到的,言下之意艺术家必须作出选择,如果两边都想得到好处会精神分裂,所以选择是令人揪心的事。

▲黄昏无语 布面油画 360x200cm 2005

  《画廊》:从你建成“三号线艺术空间”开始到现在,你见证了广东当代艺术的发展,你是怎么看待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艺术的地域性意义?

  何建成:“三号线艺术空间”的形成作为广东当代艺术发展见证的一个小小案例,其实这个空间不是我刻意去建立,只是我第一个在那建立了工作室,后来一些好朋友觉得这个空间很适合做工作室,慢慢就形成“三号线艺术空间”,但由于近十年市场经济的发力和全国各地的艺术空间一样导致艺术家朋友都面临很大压力,这也算是广东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吧。另外我认为艺术的共性一直都存在着,由于广州的地理及历史因素其地域性显得较为突出。具体说广东当代艺术独立性比较明显,也有好几个板块,他们都有自己的玩法和平台。我觉得这是广东最有意思的地方,没有必要求同,存异是必须的。

▲天语版画系列之九 版画 26x26cm 2013

  《画廊》:在你看来广东当代艺术有哪些特点?你认为广东当代艺术继续平稳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何建成:这个问题有点像天气预报,事实上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广东当代艺术和其他地方包括北京、上海等似乎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我刚开始说的世界的地域界线Geographical boundaries越来越模糊一样,因为现在生活于广东的艺术家也都不全是土生土长,如果一定要有个答案我想做好自己就是关键吧。

▲天语版画系列之三十五 版画 26x26cm 2014

  《画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认为目前你的学生最需要什么?

  何建成:尽管当下流行文化的盛行对学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不过我从来不担心他们的成长,该成材一定成材。我认为学生最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中包括了他个人的学养、智慧、胆识和创造力。

注:【独家观察】石头描绘者——何建成
选自《画廊》杂志2015年3月刊
采编:温可琳
摄影:何亦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