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万树梅花吐幽香》画评

  《万树梅花吐幽香》构图古雅,笔墨灵动,一株白梅笔直的枝干蓬勃向上,造型独具一格,梅朵饱满,蕊芯灵动,一只鸟儿停歇于画中,目光流转,观向画外,画面利落清雅,境界高远。沈威峰的笔墨功底扎实、传统,无论是笔法还是构图,都体现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意蕴,而且画家的个人特色被自然地融合到笔墨之中,在葆有美学价值的基础上又极具辨识度。

  西方绘画注重捕捉光色,笔触为写实服务,而中国画中“笔法”却是重点,所谓“书画同源”,在沈威峰的创作中常见书法的笔墨,不仅仅是笔法上的灵活变化,而且是空间布局上的造势,这样的“转换”是既有抽象又有具体,既有虚又有实的。

  中国画有着独特的空间感,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感是直观的,主要通过几何线条、光影透视、空气烘托来获得,而中国画中的空间感则是一种情绪的、心理的空间,中国画也会用水墨烘托,但不是光影的实写,而是抽象的笔墨,更多的是体现情感与人格。比如画一株梅树,西方画家会站在固定地点,依据透视法画出眼前的前景、中景、背景,而中国人则会观察梅树在风中的姿态,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鸣,看月光在树间撒下的碎影,将这一种感悟融会于胸中,然后再提笔。所谓的“眼前之竹”、“心中之竹”、“笔下之竹”正是如此,中国画脱离了完全依附于视觉的空间意识,而有了更多感官参与,因此“下笔便有凹凸之形”。

  沈威峰的这幅《万树梅花吐幽香》正体现了这种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空间意识,他没有具象地描绘万株梅花,也没有用蜂蝶来表现幽香,而是选择了梅之一枝,鸟之一眸,却有了万株梅花幽香扑鼻的感觉。如题款所言,这幅图创作在夏季,而冬日之景已经在画家胸中,画家的心境都承载于此画中。

曹言慧

苏州大学美学硕士、苏州画院书画理论研究员

作者:曹言慧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