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文明老师的作品非常大气,开拓性很强;又有一些很令人感到的线条,自由的线条。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首先觉得有一种很大气的东西吸引我。从形象的概括性,简洁的几笔几刀使我感觉到潜在形象的张力;更使我感动的是,他的画表现很大的形象,很微妙,像游丝一样情感地东西隐藏在这里面。在这里面所产生的细微像游走的尖的线条和细的线条,这些线条都是表达一种自由的精神,这种很粗泛的东西,感觉是画在自己心上流畅,又很能够使你留下一些东西的线,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作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都市里面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拥挤,但是彼此又是很疏远,很模糊。在我们自身的精神里面,在自身精神或者艺术表达里面,也许我们会很想去表达一个更为概念一点或者更为向往一点的所谓精神,好像王文明有一些画表达的是虽然面目是模糊的,但是精神是饱满的,有张力的。这也许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面希望表达的,希望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我对他这种很安静的表达方式觉得很好。
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王文明骨子里面有一种追求高深学问的精神,在一个学术领域里面,去寻找或者去探索这里面最精深的问题,他的版画就体现了这种精深。他的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走在非常前沿的探索阶段,我有两点感受比较深。
第一个,他对整体的黑白、版画的味道、以及精深的把握,从我看他的作品来看,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特别是他的一些思想,比如说他的《居者有屋》——这种人文关怀,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里面,艺术家可能更关注,更注意的是那些边缘人,没有享受经济大发展成果的人,所以我看这幅画非常感动。他的手法、语言、思想和想法是非常吻合的。还有一个《耕者有田》,我的想法是艺术家作为知识分子,因此对当代社会的关怀。“耕者有田”是****时代的理想,今天可能情况有所变化,但是事实上是一种理想,所以在王文明的骨子里面有这样一种关怀。
还有一个是他画的《风光》。我曾经谈到版画,我说版画进入到新中国之后主要的功能就是抒情。在解放区也好,国统区也好。国统区是介入、反抗;解放区歌颂,并且是纪事和宣传。进入新中国之后,这两个功能都丧失了,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我们可以发现抒情的道路主要是以人物特别是风光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重要的流派特别是黑龙江北大荒,江苏水印木刻基本上以抒情和风光为主,形成了新中国以来主要的趋势。这种东西在今天特别是在王文明的风光系列作品当中可以看到全新的表达,他的海、山、树,尽管延续了对自然的描述,但是里面赋予了一种更深厚的精神。换句话讲,在新中国美术史上,1949年以来版画史上面这种风光作品,在版画逻辑上面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式,这个是需要一种新的精神来支撑。在这个方面王文明还可以继续往前走,里面好的东西确实让人感动。因为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时代发生变化,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精神,王文明的精神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