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四要 在创作技法和思想境界的处理和运用上,我一贯是以“四要”为准则,何为“四要”?一要“中西贯通”,二要“形神兼备”,三要“意象合一”,四“情景交融”。
“中西贯通”为大势所趋,中西绘画虽体系不同,风格各异,但画理画法亦有相通之处,唯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从中西传统技法而论,总的说来,西洋画重写生,重光色变化,重客观,科学性较强。但过重客观、迁就现实,往往容易窒息性灵。中国画重写意,重笔墨情趣,重性灵,重主观,文学性较强。但过重性灵,忽略现实,往往有违物理。彼此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二者结合起来,融汇贯通,则可取长补短,益臻完美。例如中国画虎的通病是“画虎画皮难画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画皮毛及斑纹没有符合虎的生理结构及透视法则,看起来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但如将西洋画法生硬地搬人中国画,虽可达到形似,但又笔墨韵味不足,最好的办法是将中国画和西洋画有机结合,即在造型、着笔、设色之中巧妙地渗入西洋画的某些因素,使之不着形迹,浑然一体,可达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
“形神兼备”为艺术造型的一般要求,也是最高准则。绘画实际上是“以形写神”,形存神在,形失神亡,关系至为密切。因形为外貌。神为内涵,外貌易肖而内涵难求,故作画形似易而神似难。初学但求形似,继则要求神似,乃合乎情理。从艺术角度说,画虎,主要是为虎传神。但不能舍形而求神,世之画虎者、往往以“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为借口,实自欺欺人,形貌不存,何谈神貌?虎之神寓于威严之态,勇猛之势,拔山之力,阳刚之气,以及矫健之美当中。凡对虎之基本形态特征、生理结构、运动规律、生活习性未能全面彻底加以了解,何谈神貌?然而为达到“传神”的目的,艺术家往往需要将特征加以夸张、变形,而不必过于受形体的束缚。不可不似、不可太似、太似近俗、不似近谬。白石师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颇值得深思。
“意象合一”,即画贵先立意,以意取象,则象在意间,意在象中。作者运用深入生活所得的素材一一虎的写生、速写稿,和收集的虎的图像资料,按照虎的活动规律和主观意向,揣摩虎的活动姿态和神情,加以充分的想象,使笔下的虎完全符合要求表现的情态,达到意象合一的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能成为创作中的佳品。
“情景融合”,即将画中具体情节和景物密切配合,融为一体;使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古人说“云从龙,风从虎。”。因虎威风凛凛,行动迅速敏捷,所过之处,草木皆动。故画虎多借草木以示风势,这乃是以环境的渲染来表现虎的威风。有的画家画虎,喜欢配以磅礴的瀑布或险恶的悬崖峭壁,也是藉环境以体现虎的雄伟气魄。但如画憩息的虎、抚稚的虎,戏嘻的虎,则配以较为幽静的环境。一幅情景交融的画,不但配景能衬托主题、强化气氛,并能融汇作者的思想感情,吸引观众,扣人心弦。
五忌 画虎五忌,皆为画虎常见通病,一为“形态不准”,二为“夸张失真”,三为“有皮无骨”、四为“斑纹错乱”、五为“远近不分”。
“形态不准”,是造型上的毛病,即虎的形态特征不明确,虎的精神气质未能体现。或似犬似猫,形神俱失。“夸张失真”,是比例上的毛病。画虎在掌握分寸的基础上适当夸张变形,能强调特点、美化典型,如夸张过度,变形不当,类似畸形,则效果适得其反。“有皮无骨”,是结构上的毛病。主要原因是对虎生理结构缺乏了解,在处理虎的正常与特殊动态时,不能正确把握虎的重要关节所在,以致画出的虎有皮无骨,成为纸上“挂虎皮”了。
“斑纹错乱”,是笔墨上的毛病,也是结构上的毛病。虎身斑纹非常优美,其纹路疏密有致,长短粗细极为自然,且随着体形变化而转折顿挫、富有书法意味。其走势不乱,并有一定规律,作画时可按其自然走势着笔,只宜省略概括,不宜改变规律,如信手乱画,错误百出,反有失天然之美。
“远近不分”是透视上的毛病。凡立体物象在空间皆占有一定位置,在视觉透视规律上、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为一般常识。画面上的虎,不论是何姿态,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存在透视关系。如无远近之分和虚实之别,便违反了常理。
六法 古有“六法”,基本上是人物化法则,后人视为绘画通法,但于画虎针对性不强。画虎亦有“六法”:一曰”取势生动”,二曰“情节入胜”,三曰“布局适当”,四曰“用笔灵活”,五曰“气韵连贯”,六曰“风格新异”。
“取势生动”:为虎传神,首在取势,关键在“取”字,所谓“取难,舍亦难”。“千虑一得”谓之取。“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是取。画虎之难在取势。往往一张画的优劣成败,取决于势,有势则生动活泼,跃然纸上,无势则呆板僵死,了无生气。取势的要诀在“动”,动则生,生必动,要抓动态。特别是转瞬即变的霎那动态。因为霎那间动态,变化微妙,往往最为生动,也最难画。艺术造型,应从“难”、从“微”、从“险”着眼。“难”就是“难点”,“微”就是“机微”,“险”就是“险绝”。如能克服准点,洞察机微,进入险绝之境,自然超凡脱俗,不落常套而高人一等。
“肯节入胜”:绘画是靠情节来说明一切,只有选取最典型概括而具体的情节,方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如一览无余或令人费解,均不足取。“布局适当”:布局即古“六法”中的“经营位置”。经营是作画一大难关,这取决于作者的天赋和素养。总的原则是安排主次,处理虚实。布局千变万化,但不离乎“平”,即“平衡”也。构图宜平中见奇,险中见稳,简而不空,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分布适当,切忌闭塞。闭塞则无气势。
“用笔灵活”:国画技法全在笔墨,画虎用笔,虽工写有别,均要骨力雄健,灵活多变。所谓“灵”即“虚灵”,用笔不板结、不软弱、不呆滞、不做作、出于自然。“活”即“活脱”,运笔能随意转折,因质而异,浓淡相间,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疏密轻重、恰到好处,.画工笔不陷于呆板,画写意不流于霸悍,皆能形质俱全,跃然纸上。
“气韵连贯”:“气韵”即“神韵”,为艺术创作最高境界,故古“六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首要。所谓“气”,即作者精神气质和思想感通过笔墨技法化为一股力量,贯穿于全画之中,精神境界越高,感情越厚,力量则越大。在画为“气势”和“气魄”,在笔为“气运”和“笔力”。所谓“韵”,即“韵律”。为画中全局气势和笔墨运用所构成的一种节奏感,与音乐中的频律颇有相似之处。画虎,气韵尤为重要。虎威镇江山,气礴天地,应以气胜。落笔先抓“气势”和“气运”则全画自有“气魄”,一见能扣人心弦。昔东坡沦吴道子画云:“笔所未到气已吞”,故画虎以能“一气呵成”者为妙,因“一气呵成”,全局连贯,气充而力足也。
“风格新异”:艺术创作各有风格,没有风格即没有个性, 便缺乏艺术生命。风格是个人天赋、功力、素养集中的表现和 自然流露,不可强求。先师白石翁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见风格不可学而只可创。作画贵在创新,画虎亦然。画虎的创新,重在“立异”,立异不是以怪取胜,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风格新颖,意境高超,不论造型、布局和笔墨技巧,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气质,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作为对民族,对时代和自我精神的寄托与表征。
1988年11月
作者:彭友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