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8-08 10:27
徽州大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在这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文化各艺术门类里,雕刻文化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派雕刻艺术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徽文化浓厚的积淀分不开的,它是在古徽州雄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变化、发展起来的,与徽州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成、宗教伦理、文化思想等因素组合成相关矩阵,并在各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形成徽派雕刻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刺激了雕刻艺术的蓬勃发展。徽商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官、儒、商三位一体的商业体制和新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雕刻艺术的风貌。
徽派雕刻艺术创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它通过丰富的民间艺术语言,以其独特而精湛的雕刻技巧,生动活泼而雅俗共赏的形式及广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并通过以形、光、空间关系组成的视觉形象,揭示了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热情而形象地反映了百姓的思想感情,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徽派雕刻艺术即使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仍然能焕发出无限的艺术青春。
徽派雕刻最为著名的是砖雕、石雕、木雕这三雕。明清之际是徽州雕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徽州众多的雕刻能手活跃于明清艺林,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举凡金石、碑刻、版画、墨模、竹刻及至建筑雕饰,无不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又珍贵的艺术瑰宝。砖雕、石雕、木雕这三朵奇葩显得更加璀璨夺目。砖雕、石雕、木雕这三雕作品遗存范围之广,遍布古徽州府所辖六县,随处可见;时间之久,历经明清两朝达500余年。具有浓郁徽州地方特色的徽雕艺术充分发挥了自身在审美和实用上的独特价值,丰富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至今仍为中外有识之士所盛赞。
徽派雕刻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李流芳、李希乔、吴元满、方洁、程文在、张立夫等,还有寓居上海嘉定的徽派雕刻创始人(后来称为嘉定雕刻)朱鹤松及其儿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号称“朱氏三松”,他们精于绘画、书法、雕刻,并广收门徒以至后来均成为清廷宫造办的封氏一族的雕刻大师,对推动中国的雕刻艺术事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徽派雕刻艺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今天的徽州人如何传承这一雕刻艺术,又如何把徽派雕刻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呢?
作为一个徽派雕刻艺术的爱好者、践行者,在徽派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上,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探索:
首先,成立专门的雕刻研究机构,网罗各方徽雕人才。徽州大地孕育了一大批徽派雕刻爱好者,他们受徽派雕刻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发地从事雕刻艺术的操作,或形之于家具物件之上,或形之于把玩物件之上,或形之于建筑门窗之上等,使这些物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然而个体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要把他们都集中起来,让有志于徽雕的同仁一起进行研究、集中开发,不是更有利于徽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吗?于是,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于2001年成立,先后网罗了当地民间艺人及爱好徽雕的徽州青年数十人,专门从事徽派竹、木雕和古典家具的研发生产。研究所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徽派雕刻研究所的成立使徽派雕刻艺术形成一种规模产业而与时代经济融合,这也更加推动了徽派雕刻艺术的向前发展。
其次,技术上实行传、帮、带。要使徽雕得以薪火相传,就必须做好技术上的传、帮、带。不仅要实地考察古徽雕作品,还要努力钻研雕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拜请徽雕艺术名人进行讨论研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共同提高。如此融会贯通,集大成者,才能在雕刻技艺上有长足的长进。
再次,作品文化内涵的充实及时代气息的体现。只有富含文化内涵的作品才是属于社会和历史的。作为一个徽州雕刻的传承人,只有细心领悟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并把它形之于作品之上,才能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使其永葆艺术青春。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作者要能接受当代审美理想的感召去努力体现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创造作品的新美,从而弘扬中华风格、中华气派。
最后,创作上的大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就徽派雕刻艺术而言,也要在努力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它的向前发展。
如何把徽派雕刻这门艺术继续传承好、发展好,还须在今后的雕刻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弘扬徽州文化、振兴徽州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曹篁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