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8-21 00:45
张焱争在山中寻茶
导言:茶文化在当下的中国盛行,而真正做好的屈指可数。在深圳,有一家具有人文情怀的凤凰茶馆,以茶入书,以茶会友,以茶赏物。在茶馆主人张焱争眼里,有许多老物件虽然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却在茶事中有了新的功用,成为品茶之趣。物尽其用的惜物与创意无限的善意,正是他自然而然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未来发展遵循的道路。
张焱争藏明代家具
张焱争藏明代家具
收藏不为藏,使用是根本
张焱争早年在北京工作,由于喜好进入了艺术品收藏圈,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所追求的是最古朴的艺术,并谦虚地认为自己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仅是一种爱好。走进张焱争的茶馆空间,可见空间各处错落有致的安置着一些高古家具与器物。
空间中的陈设以明代家具为主,这些家具并无华丽的外表,也不是名贵的木材,而是一些普通的柴木家具,但是从形制上看具有典型的明代艺术特征。在张焱争看来收藏家具,不管从家具本身或是收藏的角度,达到顶峰期的还是明代家具,更古远的实物几乎已无留存。“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更久远的实物,只能是从明清开始,明代的家具被大家公认以线条、气韵、意境,确实比清代、民国以后繁复工序为主的要好很多。我在北京那几年刚好有这个机缘,进入了玩高古家具的一些圈子,特别是高古柴木家具的圈子。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实力有限,只能从价格相对较低柴木家具入门,而且还可以选择买到一些品相好的,从艺术角度去欣赏它,感觉这样的高古器物也是非常精美。但由于是柴木的家具,一般的人不太在意。”
对于收藏,张焱争没有传奇的故事,也没有很特别的经历。近十几年他主要收一些自己喜好的字画、家具、瓷器、茶道具、传统雕塑、书籍,这些对他而言都是无意而为。但他却在其中体悟到收藏的乐趣,“我这些年在收藏中发现,进入到各门类中有很多事物是相通的,由于自身对艺术品欣赏的眼光、审美、角度和高度都会随之慢慢的提高,最初从字画入手到器物,慢慢地对各方面的感悟会逐渐成熟,遇上价格合理都不会落下。而且有一些好的东西确实是讲究缘分,不是有钱特意去找就能够找到,有时候好物会找人,而不是人找物。从专业收藏的角度肯定是找一个最喜欢或者是整除低洼地的品类,这样的收藏可能会名利双收。如果是喜好的东西哪怕自己刚入门只要好都会买,自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走向专业。我最喜欢碑帖、字画、器物,就会潜心去学、去研究然后就慢慢走专项。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了,我们的精力、经济是有限的,对于收藏只能选择一个点。”
张焱争藏明代早期藏经柜
明代早期藏经柜(局部)
恰恰是张焱争的喜好无意而为,使得他的这些收藏从无用成了大用。他自己都非常意外,没想到如今为了这些收藏品开了一家茶馆。他说自己的收藏,并不是为了“藏”,而是能将藏品变成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的有温度的器物,希望能与更多人共同分享,并且将其中的体验告诉人家。“比如说明式家具中的椅子为什么那么舒服,为什么现在的椅子没有那么舒服,区别在哪里,告诉人家功能怎么样,形制上怎么美,一比较就可得出结论,这些收藏心得都可以与大家分享,不是为了藏而藏,这些器物还是要用。”
“当下在国内的传统以及当代的书画,几乎没有再去碰,没有去买,因为大家对字画最热门,那个时候价格也越来越高,很透明,那个时候基本上你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有一些又看不上了,后来慢慢转到家具,那个时候还是低洼,柴木家具相对很便宜,用一张字画的价钱能买很多的家具。玩家具不仅能欣赏其中的线条美,关键是又可以在日常中使用。由于我特别喜欢喝茶,随之买一些茶道具,瓷器也是类似这种,包括紫砂壶都是这种状态。但还是圈子很重要,在特定的圈子受到相应的影响,你的圈子有多高,就能决定收藏品的好坏。”张焱争分享收藏心得说道。
茶席中的唐代熏香炉
茶席中的野趣盆栽
张焱争在茶席中与友人聊茶
张焱争还认为,玩收藏还是要建立在个人的经济基础之上,“比如收藏瓷器,我选择是高古瓷目前还算是低洼,清三代那些器物基本都已经无法触及。我们当时买那种高古瓷才多少钱,现在一个清三代的多少钱,现在看来都是完全倒置的状态,从艺术、时间历史的角度高古的器物都远远要高于这个。比如石雕的市场与不允许上拍有关,其次就是数量少,很多人不太敢玩,但从价格上远远低于他的价值。建盏是宋代的瓷器,非常特别的器皿,早期我收的小建盏也就一两千元左右,非常漂亮。我在武夷山地区收了一些,连续三年收藏近一两百个盏,现在看来它们在艺术价值非常高,历史意义也非常重要。玩收藏还是要力所能及,包括收藏佛像、佛头也都是这种状态。”
有幸参与到张焱争主持的一茶席,席间张焱争娴熟的泡茶、出茶、品茶,在适度的紧张感中,让人体会到中国传统茶道审美。席中设有他收藏的唐代的熏香炉,以及他在山野间摘组的野趣盆栽,这些都超越不同时空的美都在相互穿插中呈现,以体现出主人的用心之处。在看不见的地方渗入细微,才会让人感知延伸至广阔。待最后一道茶端起,茶会也接近尾声,茶会中被充分开启的五感,对一切都敏感入微,一如往常循回,如此平凡,又如此非凡。
张焱争藏北齐时期的佛像
张焱争藏北魏时期的佛像
张焱争藏北齐时期的佛像
品茗中体味收藏的乐趣
茶与空间、人的结缘,来自张焱争多年收藏后得到的启示。他认为,茶道是自然、干净、泡好茶。自然是环境、心境、周遭的美学,人与人之间的氛围,动作言行的呈现;干净是茶的安全,水与器的洁净,以及一颗茶心的澄净;用敬天爱人惜物的新,理解茶性,才能恰如其分的泡好茶汤,并在其中寻找内心深处的美好。这是在与张焱争交谈间,流露出对茶的热衷与真心。
张焱争是地道的客家人,从小每家每户都有喝茶的习惯,他说每逢家中来客人都要泡茶,尽管刚喝两泡的时候很浓,只要有新的客人来都得倒掉要重新泡新茶,这是对新来客人的一种尊重。一进房就要让客人喝茶,最能拉近人的心,对于客家人来说这是最纯朴的礼仪。2003年的年底,张焱争有意识地开始花钱买普洱茶,从此他开始重视茶事,开始研究茶文化。
而对于开茶馆,张焱争说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决定。“对我来说开茶馆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之前谈到的那些兴趣爱好而收藏的器物。我太熟悉自己收藏的这些器物,买的时候已经脑袋里想到应该怎么状态下去使用。以致我最后做决定开茶馆,空间里的摆放都那么地自然而然。其实在我购藏的时时候就已经有了思考,就知道他的归属,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它们分别放在哪儿是最漂亮、最合适,怎么用,以及在现在茶馆里摆放陈设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早已有了定论。”
喝茶在于张焱争眼里是非常高雅的事,而雅事需要在特定空间中才得以体现,“古代文人的书房最雅,我将茶馆的空间按照书房去进行布置,条案怎么放,椅子怎么摆,尺度、比例还有围合,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距离都考虑得恰到好处。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开始慢慢又回归,以前不少人都用大木板一放,或是大树根一摆就可以喝茶,很多人坐不舒服就走了,这种状态往往都出现在卖茶的茶叶店。如果在茶馆,甚至在室内空间或是自家喝茶绝对不能这样做,反而一个小条案,两把官帽椅这样子就很雅,东西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对。包括灯光的设置,灯光就是起到一个中心点的作用,如果光是散的,那么白就没有重点,人的视觉、思想判断会混乱,会给其他人干扰,这个时候该暗的暗,该亮的亮,亮处会使所有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到一点。比如说我冲茶应该是在茶壶前边一点这个为中心,大家视角会注意到我的茶壶与茶里,人是暗的,这样的话大家就会有一个静的状态,这个时候才是舒服的。如果有背景音乐不要太强烈,要人感到舒服,音乐要随着人的感觉而律动,这种状态下是一种舒服的体验。这个时候空间考虑的尽量要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些重点,尤其是收藏的那些好器物在这个时候就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摆到合适的位置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非常漂亮。”
张焱争藏宋代茶盏
张焱争藏宋代茶盏
张焱争藏宋代茶盏
买茶与中国人的人性有关系,张焱争总结出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人的占有欲使然。很多人收茶都会认为自己的这个茶最好,买后要藏起来,并且数量上要更胜一筹,不是为了喝茶而买茶。“现在市面上每年出那么多吨茶,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茶都到哪儿去了,其实都是藏在仓库里,稍微玩茶的人家里都会藏有很多茶,一辈子都喝不完的那种状态。比如我们老家那个没了到家里面买两包茶来招待客人,喝完了又去买,那个时候没有太多钱也是一泡泡地买,这才叫买茶或者是喝茶,这个后来基本上是存着,买了就是放着存越多越好,回到家里闻着满屋子的茶香觉得很幸福是这种状态买,那个时候没有太懂,买的大部分是新茶,因为那个时候懂得买老茶,那个时候老茶很便宜,人就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我真正买老茶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
“我觉得一个茶馆,不单只有茶而已,除了空间还需要有一些器物互相映射。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在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里来喝杯茶才会更有意思。这样就不会寂寞,哪里都能找到让人可以品味的东西,可以看、可以探索,因为每件器物都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为什么明代的家具会达到最高峰;为什么宋代的瓷器也会达到一个高峰,都跟它们所处的大背景有关,如需了解这方面,稍微了解其中的历史。明代家具不是完全因为木匠就能生产出那么漂亮的家具,虽通过匠人加工实现,但恰恰难点是在创意。如何生产做出那么漂亮唯美的线条,简约的线条的一把椅子,这个是要有文人、艺术家才能设计出它的创意,最终通过匠人来实现出来,因此早期的家具不能完全归功于匠人。那个时候的文人基本上在仕途上没有太被重视,他们便走入民间享受另外一种得到和释放。唐寅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书画家,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家具设计师。从他临摹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可发现家具改动有二十几处,把他临摹的《夜宴图》跟韩熙载的《夜宴图》中的家具进行比较会发现有很多都不一样,更加唯美、更加漂亮,明代的家具能够达到一种高峰是由当时的文化背景所决定。” 张焱争如是说。
近期,张焱争将空间重新整修,改变以往观赏性的格局希望文人书房的茶可以作为媒介,让人在茶文化中与书、器物更容易投入共和。尤其为多年来收藏的古物,让它们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发光处,每一件摆放的藏品,每一处桌椅的组合,更能让茶文化在收藏与现实中相互探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潘慧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