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幕间:季鑫

2016-11-21 18:29

  西方古典艺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然而即使是文艺复兴绘画在中国的在地实践,也仅仅停留在一个语言学和美学层面上,始终没有触及真实的具体问题和对文艺复兴绘画的思想内核的深入探讨。对于文艺复兴思想核心中广泛的反思、对于蒙昧的理性批判、和对人的主体性的解放思想没能在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使得在这种艺术形式产生审美之后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引发知识生产和观念生产,从而真正地影响和改造传统。使得这种思想饱满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还未施展出它本身真正的文化精髓就被追求语言革新与迭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运动所掩盖,又或许由于古典艺术浓重的宗教底色和与之相关的种种变革,使得国内学院教育至今也未将此类教学引入更深层次的研究与讨论。有趣的是,反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艺复兴艺术作品和文化思想始终充当着一个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提供着适切的精神滋养,成为除启蒙运动外另一个能够为知识分子提供有效的思想灵感的源泉。

  当风格演进创造图像已经变得不再具有意义之后,绘画性开始回归,人们又开始再次咀嚼艺术史资源以寻求具有经典意义的支点。改革开放至今,随着起始于义务教育中脸谱化的西方美术普及,以及对“欧式”生活和审美的崇拜,使得对西方古典绘画的视觉接受度极高,在相当数量的大众心里几乎作为“西画”的代名词与传统中国画二元对立,因此具有很强的传播和被接受的有效性,无形中其实让这种绘画样式在一个更为宏观层面输出和建构大众思想和审美,使得这种古老的绘画语言在当下依然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和传播学价值,加上文艺复兴思想依然能够补足当下中国人的精神诉求,因此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古典绘画仍然是一个扎实的支点并且具有饱满的能力去辅助艺术家进行探索实践。即使将眼光放大到国际当代艺术世界,不乏还有约翰·科林(John Currin) 、尼古拉·萨摩里(Nicola Samori)、格伦·布朗(Glenn Brown)等等这样炙手可热的艺术家持续在借助古典绘画语言展开实践,视其为支点。

  古典绘画永恒性的魅力成为季鑫绘画创作的重要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季鑫的实践始终朝向的是寻找经典意义的形式,以此反复打磨自身语言方式和寻找独特的语言特征,激发艺术家本体当中深层次的感性能量。在近两年的创作当中,季鑫的这种实践方式越发清晰可寻,艺术家通过同时对中国传统经典形式和西方古典主义经典形式的营养摄取,在不同的审美与差异性当中反复拉扯、塑造,让自我和精神状态逐渐地向往着坚实而又纯粹化的方向显形,内在感性也在一次次的激发当中突破。在14年举办第一次个展并且初步建立起自身创作面貌之后,艺术家充沛的创作欲望和内心的情感间隙已经很难被之前那种视域相对狭窄的创作方式满足,因而自觉地从上一个阶段当中对个人童话的编撰中进行伸展。和艺术家的性格一样,季鑫的创作推进看似表面波澜不惊,内在却是暗流汹涌,伴随着欲望的轰鸣。

  一个年轻女孩曾在写给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信中这样描述:“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沟通方式,感觉和形象。这种沟通消弭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防线。意志情感能抹掉人与人之间的障碍,让人们不再对峙在镜子和门的两侧。荧幕的边框散开来,先前与我们隔绝的世界来到我们中间,成为现实。” 最新阶段作品中的“天使背面”和“天使正面”让我想起这句话,再联系到季鑫的创作推进,这句话也能是为他所写。经营画面时,艺术家笃信直觉,善于在画面当中安排隐隐闪过的关联性,替代设置逻辑性的环节,谋求美学上紧凑的感性,通过绘画变成扎实的转化物,用缄默挣脱枷锁,让画面显现出一种迷人而又不可复制的个性。艺术家对经典化风格摄取并不是以一种风格考古学的工作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纯然依靠艺术家自身的视自觉和感知或者说是切入个人的方程式与逻辑,这种方法更容易促进对深层情感的激发。

  季鑫凭借绘画消弭着多种艺术语言和元素间样式上的隔阂,例如季鑫作品中时常透露出来的北方文艺复兴、哥特、中世纪、民国、卡通、连环画等等元素与特征。艺术家运用绘画本身的各种基础因素,强势地将各种元素控制在绘画性之后,让形色各异的元素无法挣脱绘画本身的束缚去独立表达,只能依附于绘画。与此同时,艺术家也试图抹除着彼此间情感上的障碍,创造一个扁平化的情感入口,进入艺术家所喜欢的情感区间。具体到绘画中典型的例子是,无论是严肃还是轻松的作品当中人物面部特征都具有孩童化的倾向,即使是许多人物拥有成年化的体貌特征和处境。艺术家仿佛是找到了一种错乱而荒诞的入口,潜入成年人与儿童共同的感知世界,运用绘画最擅长去表达的内心情感联系让彼此间融合度激增,使成人和儿童的区分在绘画中被剔除。约翰·科林(John Currin) 在绘画当中也有类似逆年龄化的设置,不过与季鑫截然不同的是,他这一点上更像是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童年的消逝》中论述的“童年”概念,涉及对中产阶级的嘲讽与批判。

  作为此次的展览名称,“幕间”本意是指戏剧演出是场景切换的间隙,同时又喻指两种时空当中的间隙。季鑫的创作就处于这样的“灰”空间,既不是大开大合的演绎和振振有词的说道,也不是冷静的旁观,运筹严密的推导。“幕间”在情感上是艺术家愿意停留的一个暧昧区间,具体在作品之间结构关系上更像是形容几条创作线索之间的互喻状态,恐惧喻于美好当中,同样,美好也总喻于恐怖之中。创作被搅拌进这种荒谬与矛盾当中发酵,这种矛盾在艺术中的体现便是和谐与戏剧性同步的统一,绘画中的形象感触摸着这种统一的可能性,在统一中,一切比邻,彼此倾注。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