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直抵魂灵的教诲 ——杂忆恩师谢稚柳

2019-02-21 08:51

我自1963年拜识谢老,列其门墙,三十四年间,无论从艺术修为,还是为人崇德,皆获益良多。老师就像一位高明且严谨的雕塑家,认真地就我为艺为人的每一个块面、每一个细部进行精雕细琢,由表及里,由艺事及灵魂,力求让我能走向完善。

在书画的学习路上,“临”、“摹”是起步,是对艺术世界的了解和初探;“读”、“悟”则是后续,是对艺术世界的内核作进一步的感知和把握。老师心中总惦记着我,凡有机会总想让我多看、多读、多悟。记得20世纪70年代,陪老师在杭州,同住大华饭店,一日,杭州兼做字画生意的余先生和太太拿着一件古画来请老师审定。我回到住处时,他俩刚离开,老师见我回来,说了一声:“你回来啦。”倏地以从未见到的小跑步向门外奔去。只听到老师在高喊着:“嗨,回来回来!”原来他是急着唤这对夫妇回来,又轻轻地跟我耳语:“有张画,你好好地看看。”两人进屋后,又将画轴打开,一张绢本人物画,极为古渊高妙,但未署名款。之后,老师跟我讲,这张画是南宋大画家马远的作品,了不得啊!为了能让我不失机会地读到精品,老师像慈母般将精贵的乳汁用心地灌入我的心田,那急切的举动着实令我感激。老师私下对我说:“此人是做生意的,我没点出这是谁的作品,只怕这张画流出去。得跟浙江方面讲一声,看看能不能公家收下来。”唯恐一件国宝级藏品外流,足见谢老深深的爱国情怀。

年轻的时候,老师还一直告诫我:“小韩啊,要多读书!”后来我懂得了读书的紧要,读书是补本养心的妙药。搞艺术之人,能够让你取得真正成功的要素,不是技法,不是功力,也不仅仅是笔墨,真正的大马力孵化器是文化。文化哪里来,多从读书当中来。文化者,贵在“化”,所读之书,能“化”到你的专业里,迹与神化,融为一体,方能取得大收获,才耐得起看,耐得起咀嚼,耐得起历史的检验!

老师看画有独门神功,1979年,我陪同他去杭州,在浙江省博物馆鉴定字画,卷轴打开半尺,只要见到露出的二笔三画,即可报出是哪位大画家的作品,且报必中的,语无虚发。所以我一直不赞成“笔墨等于零”的过激言辞。犹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一样。在中国画里,高明的鉴赏家能穿皮肉而识骨髓。恰恰只需看一分线条,就可以敏锐精确地品评和鉴定出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个性和艺术风貌来。一根线条足以看透、判定一个画家。这就是老师作为顶级鉴定家的洞察力。由此,我认为,除了在纸上做算术题有一减一等于零,古往今来,世间万事,非福则祸、非进则退,非优则劣、非高则低,非文则野、非正则负,是绝无“等于零”的结局和答案的。

——本文摘录自《西泠艺丛》总第49期“谢稚柳研究”专辑,《直抵魂灵的教诲——杂忆恩师谢稚柳》,文/韩天衡

作者:韩天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