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赏析: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鉴赏以及小知识

洪荒野史,华韵五千;士农工商,鸿雁青天。中国瓷器在世界享誉盛名,她的出现对中国对世界有着巨大的文化贡献。黄泥清水和之;碓舂淘以制不之;然搅而细萝虑后翻之,实之;凝胚烧后洗料勾勒;高温焚邪后而釉色;青花素胚跃然碗底,冉冉九舞仕女如初妆新娘,色白花青锦鲤跃然水面,千年小镇窑烧里的秘密,在江南烟雨青烟深处被隐去。
  瓷器由土陶变化而来。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人们以水和泥晒干,能制成装盛的器物,从简单的功能到皇家御用瓷器,瓷器的历史走过了千万年的云烟,到了今天,承载着千年古国文明的小小瓶器刮起了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一股强劲的风暴,瓷器价格日益走高。
  景德镇江南水乡边的隐世小镇,清风绿柳白杨,小道流水人家,青瓦白墙,山雨朦胧,素绢油伞黄花,瓷魂窑火千年。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是四大传统名窑之一,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青花瓷始于唐宋,成于元朝,熟于明朝,巅于清朝。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被世人赞誉“人间瑰宝”,色白花青,素胚勾勒是青花瓷的特点,其花纹大都以花卉或情景故事为主,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
  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七下西洋,瓷器已然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代名词,像一张名片一样打开了国外无数艺术品爱好者探索中国的大门,不断诞生的瓷器成交高价也让瓷器市场日渐火热。明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件景德镇窑青花折枝山茶纹扁壶,瓷器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器身满饰青花纹饰,纹饰可分三组,颈部绘缠枝花卉纹,肩部绘蕉叶纹,腹部主题是折枝山茶纹。构图疏朗有致,有空间感;笔绘工细,画风流畅;青花色彩呈宝石蓝色,且有许多沁透入骨的铁黑斑疵,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青花特征,是永乐官窑青花的典型代表作品。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在巨大和悠远的时间发展带中,中国人质朴纯真,对过去的文化与习俗相承相传,生生不息。中国人向来对“青”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汉心”到“名垂青史”;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青云直上”;从“青灯古佛”到“青天”,这也说明了,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价值,之所以其价格成倍上涨,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所决定的。


清康熙青花鸾凤和鸣大盘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在胎质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清代康熙朝(1662——1722),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器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康熙青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