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人生百态 风月无边

  不知怎么,在提笔写这篇画集序的时候就写出了如上八个字。既然如斯,就写下去或许也是一个可以展开的题目。

  在我国侣大的国土上,有许许多多的画家他(她)们的生存环境、人生境遇、艺术道路、事业追求都无一相同,或得意或沮丧、或平和或波折、或功成名就、半生用心良苦、或一败涂地、依然穷困潦倒。总之,他们都在付出、都在奉献、都在挣扎、都在奋斗。我身边的包锦华就属于不太得意,却又不甘落于人後的女画家。对她来说,生活的不公平是永恒的,而她对生活的矜持态度,似乎更是永恒的。她的梅花画得很好:个性倔强而奔放不羁,冷艳沉香中毫无妞妮俗媚之嫌。毫无取悦人前,到处买好之味。大写意的枝干用笔,随心而动,随手而流。乾湿浓淡全然不加刻意追,徐疾转折。阴阳向背以及顿挫提按,任其笔下变化。而细枝穿插、苞蕾花朶的部局疏密却又十分讲究,绝无半点滥造:一树梅花祗凭墨色就已十分完美,气韵精神,遭遇悲欢,孤寂而顽强,繁茂而清苦,贫瘠而又傲然自若的感觉已尽收眼底,正如南洋佛学专家松年法师云:“老树多真趣,形神宛似龙。花虽只一朶,铁骨不随风”。锦华的墨梅不祗昼得率真坦荡,裹表如一,给人以“清风出岫”不染烟尘的高洁美,同时亦让人感悟出艺术的人格力量和它的本来意义之所在。

  举国上下,梅家千万,千姿百态,构成了梅园的整体姿容和雄浑风采:真是古往今来好画无穷,大家频出。但细细想来亦不难界定这其中的分类,最根本的就是雅与俗的界限,再者是风骨精神与物对求实的界限。何为雅,何为俗?笔者认为具有文化内涵者雅,反之为俗。许多画梅作品不懂构图。不会经营,繁乱芜杂,不知取舍。或不注重疏密关系一味画个没完,或自认为繁花若锦,平铺直叙等等。这类作品很难谈到有多少洗炼功夫和文化意蕴。另外以,“物对”为本,在不可能做到的纸笔中去追求生活的真实,硬是要把多维空间的现实景物。原封不动地搬到画纸上来,亦以此为荣。当然,就写意画而言,不能一概否定这类作品的价值。然而艺术的生产过程是主观支配客观的过程,是主观驾驭客观,再造“客观”的过程。并不是描摹自然,被自然所奴役的过程。我想这一浅显的道理谁都清楚,我国古代画论中重在写其意、以形传神的论述很多,也应该适用于画梅。我们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不同。在于舍实而取虚,“虚”就是对象的风骨精神。作为中国画的写意花卉自然要保持东方的艺术精神。由此来看我们现今的梅花创作,亦就一目了然。

  锦华的梅花耐读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她抓住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痛苦经历,以人的思想情感来主宰梅树的高低错落,翻转迂回,挺伸舒张或虬曲低婉等等生态。根据自己那一时的心境情绪来挥写,于是就赋予了梅树以情感的力量、文化的内涵,使人从梅生发开去。引起无尽的联想,挽回许多人生的追忆-所谓,“画如其人”一点也不错。包锦华是一个性格倔强、洒脱、豪放的人。她乐得开心、悲得流泪。豪爽大度,愿为朋友“两肋插刀”。她不在乎别人对她画乃至其人的评价,却总是那么单纯和真诚。她怕孤独却又不可摆脱。总之她是一个心地善良,苦恼缠身的女性,是一个艺术上很有发展的女画家。当着不少画界同仁出版画集之时,她想出却不自信。不是对作品不自信,而是对自己不自信。真是莫名其妙。不管怎样,她还是在朋友们的催促下决心出版了这本画集。我想她的那些作品给人们留下的感受以至启发肯定不少。这是自然的,如果说“要用心灵去画画”。那么锦华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人生百味总的看一个人的一生痛苦大于欢乐。否则也就谈不到人生二字,我想作为一个画家,倘若能够用画笔不断记录下自己的百味人生,不管遭遇如何,都是天大的快事,何必终日惶惶,陷在生活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呢?

  芸芸众生、彼此彼此。谨祝锦华小弟快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97年3月12日

  子沈阳滴石斋

作者:李秀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