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访碑(47):王氏家族的红碑、黑碑和花碑

王氏家族的红碑、黑碑和花碑

2013年10月1日     晴     旺苍尚武镇榆钱村


2013年9月30日——10月7日国庆节期间,带领研究生同学江湧、邓霜霜、彭文婧、郑从芳、刘显俊、邓亚文六人出发前往旺苍考察明清墓葬建筑艺术。第一次带这么多同学,且大多数是女生,心中有些打鼓。

9月30日下午,我们到达旺苍县城,在城中一家宾馆住下。晚饭找了一家有很多当地人就餐的餐馆里吃晚饭,味道还不错,大家兴致很高,但坐了一天的长途车,都有些累了,简单交待了一下第二天的计划就休息了。

已经无人居住的农舍

村民热心为我们指路

10月1日一早,根据县文物局向长卫局长的建议,我们选取了一处距离县城较近的尚武镇榆钱村作为考察的首站。但我们寻找的墓碑建筑毕竟处在荒野之中,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具体的地点,加上农村如今常住人口很少,很多都关门上锁,有些老房子甚至都快要倒塌了。曾经作为覆盖屋顶的重要材料——青瓦,如今已经很少再用,成堆闲置。老乡都十分热情友善,在确知了我们的来意之后,都会指路、带路,甚至帮忙清理墓碑并介绍相关的信息。当然,他们也对外来的陌生人有戒心,尤其是在关于古墓的问题上,因为近年来,墓葬或墓碑建筑雕刻构件被盗现象多有发生。

在田间地头,偶尔会发现一些经过雕凿处理过的石头构件,说明石料在这一带曾经被广泛使用。在一处老房子的竹林中,一座坍塌了半边的小型墓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该碑因地基水土流失,右侧的抱鼓和挡板掉落,但主体部分依然挺立,恰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建筑剖面图,让我们可以看到墓碑的内部及其构件的组合。

墓碑的“解剖”结构

可以看到,巨大的碑帽结构比较复杂,前面庑殿顶出檐的部分和弧形顶帽是由一块石雕切割雕凿而成。单开间的碑身中空,前后两块立于基座之上的石板为主体。正面石板切割出门罩样式,成为明间门洞。石板两侧再接较宽的挡板,挡板正面出明间,成为正面的方柱,前后石板加上左右挡板共同支撑起厚重的碑帽。挡板外侧再设抱鼓,保持整个墓碑的稳固。

仔细观察会发现,碑帽底部有凹槽,前后的石板卡接在碑帽石的凹槽之中,而就在不远的地上,我们居然清理出一块被凿出凹槽的石头,这就是一座墓碑的基座部分,也就是说,柱身的前后石板和左右挡板不仅顶部有凹槽,底部也有同样的凹槽,在碑帽的重力之下,各构件就在这样的凹槽中卡接稳固。在我们开启考察之前就这样把石碑建筑的全部构造以这样的方式展示给了我们的同学,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在一片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坡地上,终于看到了我们要找的“黑碑”“花碑”和“红碑”,这是王氏家族传统墓地所在,之所以有这样称谓,主要是因为墓碑的外观和装饰。

王氏家族墓之黑碑

“黑碑”因为位置低,阴暗潮湿,致使碑体黝黑而得名。该碑为三间三檐结构,葬王文斌和夫人索氏“二位双灵”。明间碑版上刻满小楷文字,顶部有镂空的“凤凰牡丹”纹饰的门罩,隐隐约约还有些彩绘颜色。明间左右门柱上纵列五位独立人像,看上去像是八仙,不过多出来的两位不知是何方神圣。门柱外再立圆柱,柱身雕刻缠绕的花卉枝蔓,柱头为荷叶莲花瓣造型,柱础部分也雕刻诸多纹饰,但已经严重风化。明间底部还有一排浮雕的小瓶花装饰,一只30厘米见方的石雕香炉摆放在明间前的基座上,香炉正面三层六瓣花朵,周边饰以旋转式枝叶,造型和装饰倒也别致。

在该碑的左右次间内雕刻有场面复杂激烈的“人物战场”,但因风化而漫漶不清,乍一看还真有点汉画像石的风味。次间外侧还有一抱鼓,鼓面雕刻“一团和气”人物图像。抱鼓被置于次间顶部的长檐之下,檐下斜面处还有分格的花卉纹饰。

在明间和次间顶上是一根横跨底层三间的横梁,端头出露在外,其上雕刻十余人像,有男有女,有文官也有武将,不过看起来似乎只是罗列其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横梁上架两层檐单开间的亡堂结构,其内有一块浮雕牌位,模糊可见“五福□”。右侧檐顶脊饰已经掉落,左侧看上去像云或浪花纹饰。顶脊尽管风化严重,但其上有一个“王”字,这倒是极少见的处理。尽管该墓并不高大,但是其结构造型和装饰处理也多有特别之处。

“花碑”,是因其碑上雕刻有复杂精美的装饰而得名,在这一地区,人们常常称雕刻精美的墓碑为花碑。

王氏家族墓之花碑

花碑为三间三檐庑殿顶结构。底层四间三柱的柱子被雕凿成挂有对联牌的样式,这是模仿木构建筑外挂写有柱联木牌的样式,柱面打磨成弧形,再阴刻柱联,顶部钉头和挂环也照原样雕刻出,就连柱身两侧也雕刻贯穿上下的凹槽,以示柱联牌子和柱身的分别。柱子底部与柱础之间也有明显的缺口,显示出联牌的厚度,其下端才是柱础,真是模仿到位。

该墓的明间和次间均有雕花门罩,门罩之外,还有连接柱间的横枋,明间横枋方直,其上刻有折枝花卉。左右次间的横枋为曲栱造型,其上也有浮雕花卉。各开间顶部还各有横枋,明间顶部横枋稍长,其上雕刻戏曲人物十余人,正中一位三捋长须老者端坐帐前,左右分列武将,颇有气势。左右次间横枋叠压在明间横枋之下,其上也雕刻人物若干。左右抱鼓也在次间的檐下,与黑碑一样,鼓面刻人物,鼓上雕刻一对下山狮。

明间横枋上正对两间一柱的龛形构造,是为亡堂。亡堂上部有超出门柱一半的雕花门罩,左右有柱联,顶部横枋雕刻戏曲人物,亡堂两侧的次间位置雕刻马战场景,但风化脱落比较严重。

该墓在结构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构件都不大,不管是柱、梁、坊、抱鼓甚至开间等的尺度都比较小,再加上明间和次间外的短横梁以及立柱等构件多处分割,尽管雕刻纹饰繁多,但其造型比较琐碎,甚至稍显凌乱。

墓碑的基座部分的三组动物雕刻,特别是正中的“二龙戏珠”显得浑厚,动感十足,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红碑”位于墓地最高处,因表面的红、黑、蓝等彩绘痕迹比较明显,故称“红碑”。该墓为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

王氏家族墓之红碑

底层三开间尺寸相差不大,次间立柱内外有较宽的门套,形成较小的门洞,门套上雕刻有花卉纹饰。明间门罩比较长,浅浮雕花饰,红地绿饰,正中有一块匾阴刻“极乐宫”三字,字内填绿色。立柱刻联“山清水秀招福泽,地灵人杰增光辉”。明间上方有额枋,浮雕“二龙戏珠”图案,手法圆润、厚重。明间底部有较高的门槛,均雕刻花纹,这种形式还不多见。其内碑版可见“故显考王公讳自志/文太君二位正性之墓”,文字两边还有一串童子攀爬花枝的图像。碑版左上有:“大清道光五年十月立。”左下应该是匠师的名字,现已模糊不清。明间和左、右次间内刻墓志和碑序等文字,右侧明间文字已经不可识,按照惯例应该是墓志。左侧次间刻有文字,内容主要涉及墓主所置办的田地的情况,现可以清楚识读的部分为:“……各家田地一□东至齐沟,南至齐独田,沙坡□□地,二□田弯子水田,三坵□□坝水田一坵大堰口水田一坵□一□半水井沟坡地,一□□萌子坡田,四坵达青岗林,□地一分沙上□田,一坵房严阁园子一块,竹林沟园子一块,古墓地一□,坵房基一块,物房坝田二坵詹家湾花石头岩上岩下坡□大岩,还过时代为计耳……”

红碑明间和次间局部

梢间或为茔墙部分比较宽阔,刻有一对骑手,尽管工艺水平一般,但也有民间艺术的稚拙味道。

红碑梢间骑手雕刻

明间上方有两层亡堂,左右外分别雕刻两立像,碑顶已失。最高一层的亡堂为整块石头雕刻出的一个中间内凹的形状,一般在亡堂里面会有墓主牌位或者雕像,但这座墓碑较小,亡堂内空无一物。亡堂外凸方形立柱雕刻素面方框,方框里面对称雕刻一手拿朝板,一手做题写状的文官立像,立像外雕刻方框内龛开敞,里面似乎素面无文。二层亡堂外有门罩,内间开口较小,依稀可见内有神主牌位,门罩外同样对称雕刻手举器物(不知道为何物)的立像,亡堂外立柱有联:“坐未斯千/向丑憶万。表明墓碑的风水朝向为“未坐丑向”。这种带有两重亡堂的结构也是很少见的。

该墓尺度比较大,造型和雕刻工艺水平一般,用材均为砂石,风化严重,有的构件已经掉落,显得破败。但是该墓关于田产的翔实资料,以及关于家族迁徙、宗支等的记载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完——

图文|罗晓欢       编辑|殷梦弦       审校|门     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