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年,长沙王和中山王两位同为汉代诸侯王的兄弟在长沙博物馆上演了一幕跨越两千多年的重逢。五年后,在长沙王的地盘,依然在长沙博物馆,迎来了来自山东的诸位汉代诸侯王。此次“长沙王”没有露面,封泥“长沙后府”作为代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表示欢迎。
作为长沙博物馆的开年重磅展览,“雄踞东方—山东地区汉代文物特展”正在展出中。正如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所言,此次展览是长沙博物馆中华文明系列特展的又一精品力作。
假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被父母带过来的小观众。
“长沙后府”封泥
为什么是山东?
以“雄踞东方”为题,一来是因为山东的地理位置,二来是因为齐鲁文化在汉的特殊地位。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时代,它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山东地区是汉文化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汉代的山东,诸侯王国林立,不仅有西汉封国中疆域最大的齐国,还有鲁国、吕国、济南国等。作为目前发掘汉代诸侯王墓最多的省份之一,山东已发掘出临淄大武齐王墓、曲阜九龙山鲁王墓、章丘洛庄吕王墓、巨野红土山山阳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十余座诸侯王陵墓,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
作为汉帝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留下刘邦过曲阜祭祀孔子、徐福渡海求仙、田横及五百义士等等故事流芳千载,就连游遍天下的司马迁曾发出赞叹:“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此次展览精选了两汉时期山东地区最新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163组235件文物,带你穿越二千年,看当时的齐鲁大地上,有开疆拓土的金戈铁马,有演变沿袭的礼乐千年,还有独尊儒术与书传天下。
大邦维屏
展览从印章和封泥开启,由汉初的诸侯分封制度展开。
汉初,刘邦为笼络人心分封异姓诸侯王,山东地区先后有田横、韩信、张偃、吕台等异姓诸侯王。江山既定后,刘邦开始废除异姓王,大封刘氏诸侯国。于是,汉代“郡国并行”,既实行郡县制,又分封诸侯王。到了汉高祖末年,除了吴氏长沙国以外,其余的异姓王均被刘氏子弟取而代之。“田横之印”则是那段历史的最好证明。
“田横之印”封泥,济南市博物馆藏
汉高祖一统天下后,作为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与部下困守孤岛的田横为保全追随者们,选择应诏离岛向刘邦投降,在离洛阳城30里的地方自刎而死,以示自己不受辱。汉高祖大为震惊,用王礼下葬。更为震撼的是,随行两名部下在葬礼时自杀于田横墓穴中,岛上之人得知田横死讯后,皆蹈海而死。司马迁由此感慨“田横之高节”。 1928年,徐悲鸿在时局之下花两年时间完成了后来的代表作之一《田横五百士》。
“车骑将军印”铜印,青岛市博物馆藏
作为国家的屏障,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山东地区是中国古代冶铁和海盐的发源地,有良好的农业、手工业基础。此次展出的“齐铁官印”封泥来自山东博物馆,就是齐王自设铁官经营冶铁业的最佳物证。农工并举带动商贸繁荣,临淄、东武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都市。
而这一部分展出的五件弩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汉代兵勇们倚仗“强弩长戟”英勇作战的生动画面。弩机被人称为“冷兵器时代的远程步枪”。作为弩上最重要的青铜组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我国军事中的重要武器。巨野红土山西汉墓共出土弩机十二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皆鎏金,此次展出的四件鎏金铜弩机皆来自巨野县博物馆。
根据全国汉墓出土的弩机来看,青铜弩机在汉代最为成熟,机械化水平也最高。专家们通过对这些弩机的成分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两汉时期的战争中,青铜弩机被大批量使用。
王侯风华
据统计,两汉400年间,山东地区设置了25个诸侯王国和数百个王子侯国。近年来,山东地区发掘了十余座汉代诸侯王陵墓,出土了成组的饮食器、生活用具、乐器、车马器等,重现了汉代贵族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出土文物集中体现汉代诸侯王的生活情况,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
居则高楼重阁、侍婢成群
来自山东博物馆的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拓片清晰呈现了汉代贵族庭院楼阁的规制。画面中有一重檐双阙的祠堂,祠堂前的广场上陈列大量祭品,祭拜者已下车进行拜祭。在队伍行进的前方,还有捧着简牍、执彗、持梃、执笏的献祭者在堂屋前迎候前来吊唁祭祀的众多宾客。
宴则钟鸣鼎食、高朋满座
在同样来自山东博物馆、1978年出土于嘉祥县满硐乡宋山出土的庖厨画像石拓片中,房梁上挂着牛腿、肉条、猪头、鸡鸭、兔子这些丰富的食材,厨房里的人们各自忙活,煮饭、杀鱼、屠狗,画面安排井井有条,可以想见主人家中宴请的热闹场面,也可以想见这种场面应是经常出现,所以他们的工作忙而不乱。
展出的一系列铜鼎、铜壶、铜盆、铜勺
展出的一整套编磬
汉代宴请离不开音乐,如今已经失传的编磬和瑟在当时作为雅乐受到贵族们的追捧。和琴差不多同时代出现的瑟,与琴流传至今不同,瑟的演奏从唐代开始失传,但是关于它的传说一直都在。前有“黄帝使素女鼓瑟”,后有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更是为瑟的存在增添了几分神秘。
这套鎏金嵌宝石铜瑟枘来自临沂市博物馆。瑟枘用来调节音准和音高。作为配件的它们都镶嵌红宝石和绿松石美丽如斯,可以想像这件完整的瑟该是多么华美。
出则宝马雕车、仪仗威严
华丽的马车作为王侯贵族们出行的重要工具。山东汉代诸侯王墓发现了大量彩饰金银、工艺繁复、装饰华丽的车马器。虽然木质车身已不复存在,但马车上这些精美的或鎏金或纯金的装饰、配件,足以显示出车辆的考究和其主人地位的尊贵。
文道丝途
在预告中作为重点推荐的《熹平石经》残碑,放在展览的第三个板块“文道丝途”中。作为汉隶成熟期的顶峰之作,熹平石经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在这些饱经沧桑的残石上依然可见端庄大气的字体、中正平和的态势。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法定教科书。因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儒家著作散乱,而手抄书导致了很多错漏。于是,汉灵帝熹平年间,议郎蔡邕等人奏请校订儒家经典文字,以当时官方正体字刻一套石碑范本,历时八年完成,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标准教科书——《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以当时通行的隶书一体写成,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石经原本刻入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经书,共46石,20余万字,刻成后立于河南洛阳太学。据文献记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可惜的是,石经在后来屡屡废毁,至唐代魏征收聚石经,已十不存一。自唐宋以来,不断有残石出土。民国后亦多有残石陆续出土。据统计,现在已经收集到8000多个熹平石经文字,残石分别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台湾故宫等地。
左为《孙子兵法》竹简(复制品),右为《孙膑兵法》竹简(复制品)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孙子兵法》竹简(复制品)和《孙膑兵法》竹简(复制品)。1972年4月,在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的《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为关于孙子其人其书的千古论争给出了准确答案——即两者为不同时期的两个人。
汉代是齐鲁之学整理和传播的关键时期。高祖刘邦复礼孔子、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思想与政治观念进一步结合。熹平石经立于太学,兵家汉简发于银雀,《论语》《周易》传至西域和荆湘,齐鲁之学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做过了多场导览之后,长沙博物馆讲解员唐源徽谈到自己的感受:“就像刘邦的大风歌,汉代文物总体来说非常庄重,格局很大。这个时代留下了大量的、如黄金般珍贵的思想和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奉为经典。”
同为汉代诸侯国的长沙,已经勘探发现的汉代陵墓超过2000多座,其中王陵就有26座之多,同样出土了大量的汉代文物。在唐源徽看来,湖南与山东同为诸侯国封地,虽然相距千里,但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都居于重要的地位:“从两个地区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墓来看,两地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也是显而易见,比如说两个地区都出土了大量的乐器。而最大的不同则是,山东地区的异姓王很快被刘姓取代,而长沙王吴芮不但得以善终,其王爵还延续五代直到无后而终,汉文帝派皇子刘发为长沙王,长沙国由此进入刘氏时期,一直与西汉王朝命运相始终。”
两地的交流通过近海和内陆两条路线展开。这次展出的原始青瓷壶就是一件来自南方的瓷器,1974年在青岛崂山红寨公社西果园大队出土,现在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唐源徽建议,有兴趣的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关联和对比,对中国的“大一统”等重要历史进程理解得更深入。
雄踞东方——山东地区汉代文物特展
展览地点: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
展览时间:2022年1月28日-2022年5月4日
(展览免费开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