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璜生 第三次创业的难与易

  1992年吕澎开启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之门后,这种以学术为目的而又需要外部支持的展览模式就在中国开了花,近年来更甚。当然外部的赞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或名或利,赞助方总有所图。于是在普遍缺乏开明商人的中国,政府成了这种展览的主要赞助人。这种精神文明建设方针指导下的双年展很难用好来形容,极端的例子就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双年展。当然在与衙门的博弈中,王璜生显然有一手,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都在他的带领下风生水起。而一个月前开幕“超有机”是王璜生“北上”之后的第一个大项目,面对褒贬不一的评论,“王馆”坦言在北京办事“有易有不易”。

  Hi艺术=Hi 王璜生=王

  学院方式的“超有机”

  Hi:做过这么多双年展,你觉得这次“超有机”跟之前做过的双年展有哪些不同?

  王:其实我做过主要还是广州三年展和广州摄影双年展。而且都是我创办的,而且从挑选策展人到整个工作的过程都是我来负责。虽然有时候不是策展人,但也是组织委员会的艺术总监。这两个项目有不同的侧重点,广州三年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双年展,而且三年才做一次,我们可以慢慢积累。另外第一届做的影响又比较大,因此逼得我们之后要做的非常到位。摄影双年展比较集中于摄影方面,我们做的比较专业的。

  “超有机”应该讲是一个针对中央美院美术馆这样的空间,结合中央美院和北京这样一个当代艺术中心的背景来做的活动。我想在学院,大家还是按照学院的方式。学院的方式有一个好处,或者说也许我现在还是比较认同,那就是能够针对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提问,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去开展相关的一些思考、研究,然后用一个活动把这些思考、研究呈现出来。因此我办这样一个双年展主要考虑的是当代艺术在北京这个区域特别是在中央美院,应该怎么样去思考,如何用我们特有的空间去呈现它。另外中央美院这个空间其实也不是特别大,我们想办的相对精致一些,探讨点问题,而不是一个特别轰轰烈烈的一个大型展览。

  Hi:这个“具体的问题”是在展览之前就预设好了吗,还是说在展览进行的推动中形成的?

  王:展览的选题,之前还没有预设好,是经过大家的讨论研究,之后归拢出来的。然后朝着这个选题来挑选作品,挑选艺术家。但是可以说有预设,这个预设是经过大家思考之后,或者说我长期的思考之后将它确定下来的,然后围绕这个预设大家来展开一些工作。

  Hi: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跟你一年前的设想有差别吗?

  王:其实还是有挺大的差别的,因为我一开始更希望是能够做出一个重点放在当代,但是在展览结构上跟传统结合去探讨问题的展览。我一开始考虑将美术馆的一些馆藏放进这个展览,去跟当代艺术形成一个结构关系。但是在运作过程中碰上一些具体的问题,所以目前的呈现是在这个过程中,策展团队慢慢的思考和具体的运作后所形成的。

  Hi:那是否在作品上呈现方面比你的预想单一了?

  王:对展览的预设肯定会跟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现实又往往有一些东西超出预想。目前这个展览可能跟我最初的预想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地方也有很多的遗憾。但是目前的效果应该是有一些地方是超出我的预想的。

作者:卢可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