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陈辉:择一切手段 进行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又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痛苦而快乐的生命历程。要做好一件事、做长一件事、做深一件事,或许就是对自己选择的最好回馈。” 这是陈辉对艺术探索的体悟。

艺术家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每一步成长,都凝聚了经年累月的刻苦努力和内外兼修的深厚功力。陈辉的艺术之路,如同他笔下的水墨世界,充满了探索与变革的精神。他融汇中西,不拘泥于传统技巧,大胆使用有助于产生画面效果的工具,探索各种可能性,他的作品既蕴含传统水墨的诗意与意蕴,又有较强的现代审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a76fe1978d809c101b86d80b1a998704.jpg

《春秋眷故人》 纸本水墨 2016 年

陈辉曾说:“一个艺术家把艺术理想、审美价值、艺术格调、体现时代、受众于民视为当代中国画家追求的目标并为之探索时,需要的是对传统的梳理,在传承与融合中突破与超越,在中西合璧中嫁接和移植,找到自我的艺术坐标和推进轨迹,强化独特的口味和自我相貌,通过我们的作品展现艺术的表现空间,体现出当代艺术作品应具备的四要素:即艺术作品的当代性、本土性、原创性与学术性。”他的艺术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水墨现代转型的成功尝试,更是对水墨画本体的一次深刻激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ea557185bd6a16e79fab914e6336eaf2.jpg

《皖南遗韵》 纸本水墨 202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067e5861b614197baafce7550dfe380c.jpg

《物照光华系列》(69cmX23cmX6)2018年

站在陈辉的作品前,观者会被画中光影的节奏、历史的沧桑感、庄严感以及有别于古今的诗意等所吸引,这些意象既独特又超现实。在光影交错的刹那,他的作品仿佛带我们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些老宅、太师椅、八仙桌、古瓷瓶、旧烛台……的年代,光透过窗棂,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村落、小桥、流水、云霞……在光影的流动中交织出一幅幅江南美景。

陈辉画中的光是他内心的光,照亮了他的画作,也照进了观者的心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997dd2501e47673f56272204b0c38b46.jpg

《家在溪水旁》 纸本水墨 2018 年

今年年初,“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正式启动,借此机会,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与陈辉展开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645de89bd8c565da427879451b6f55f5.jpg

艺术家 陈辉

【对话】

● 艺术之路上的转变并非刻意追求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巡展的契机,以及巡展地选在江苏的原因和展览的整体情况。

陈辉:这次巡展的举办,似乎是巧合,又似乎是必然。去年9月中旬,我在学院报告厅为硕士和博研究生做了一场关于艺术基础素质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美术馆、博物馆运营与策展专业的学生周霞,表示很喜欢我的作品,希望有机会可以去我的画室拜访。随后我们加了微信。大约一周后,周霞与同学找到我,提出一个邀请——希望我能到江苏举办展览。鉴于这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展览,我欣然允许。

周霞的老家在泰州,她带着作为学术主持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文中言教授的推荐信,利用回家的机会联络江苏的美术馆。今年年初,盐城市美术馆已确认成为巡展的首站,并计划在江苏各地进行巡展。其他几家美术馆也正在确定具体的展览时间,展览就此拉开了序幕。

盐城市美术馆是在3、4、5号厅展出,大约有1500平方米的空间,最终遴选了121幅作品。展览分为“故土家园”“山川异域”“恒古天地”“物照光华”“静之物语”五个主题板块,展出作品时间跨度十几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c9e9b596e20ae1e15b674f6e3b7498d0.jpg

《故土家园系列之三》 纸本水墨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a89e4c5d622af97ff1ad95381e87c937.jpg

《绿色满堂》 纸本水墨 2022年

雅昌艺术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您的作品和探索方向都有哪些变化?

陈辉:我艺术之路上的转变并非刻意追求,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形成的。我1985年留校前后,以超现实油画为主。当时我受85思潮的影响,更加开放地探索写实表现,空间和时间交替、跨时空的表现。随后,我转向使用宣纸,创作一些相对写实、细腻的国画作品,接着尝试了彩墨,创作出带有光影变化且颜色丰富的作品,之后就过渡到了黑白水墨。

这种转化与每个时间节点的认知程度紧密相关,前期基础为后续创作做了很好铺垫。在大学学习、任教的多年里,学院前辈的思想与精神、厚重的文化根基和文脉,以及设计院校里注重与时俱进、开放创新的思维,还有对现代观念的吸纳与包容,对我的创作都产生了影响。在学院里,我们能感受到这里的先生和老师们都有独立的判断、思考和选择,完全是由心而发,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索。

多年来,我一直教授基础课,在我的画面中能感受到内容的叠进和积累。例如素描中的黑白灰变化、光的变化、立体关系、图案中节奏的疏密关系以及平面构成中的比例美感等,都是形成目前风格的前期积累和积淀。风格的形成如同一粒种子在土壤中慢慢发芽生长,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虽然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有的标志,但又相互连贯。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不是终结,现在水墨创作可能再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一些变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b0025fa513d5ede714a871462f3b8089.jpg

《威尼斯码头》 纸本水墨 2017年

雅昌艺术网:您以前画写实彩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陈辉:这种风格的转变,有三个关键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98年,即在与清华合并的前一年,我与两位老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了联展。展览最后一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吴冠中先生。吴先生在观展时,特意走到我的作品前停下来对我说了一番话,虽然初听似乎与艺术无关,但其深意对我影响深远。他提到,“醋溜白菜必须强调纯正口味。”所谓的纯正口味就是在艺术创作中,不能将自己认为好的元素都放到画中。之后在一次讲座中,吴先生也提到所有大师的艺术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性。当你将他们的特性融在一张画中时,画面一定会打架,感觉非常凌乱,没有秩序。这使我想到艺术表现得相对单纯性,来摆脱杂乱无章的感觉,从而萌生了单纯用黑白表现的想法。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采风时。我每年都去家乡皖南采风,有一次我走进宏村的一所三进大宅子,当时是阴天。走到最后一进的时天突然放晴,一束柔和的带有水份的光从老宅子的天井照下来,强烈的照射立刻生成了黑白的秩序。这种在极光和逆光下的景物,如果在画面中可以生成,是否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第三个故事则是在2003年,我去美国纽约参加艺博会期间,有幸参观到了当时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陶瓷和同一时期西方的绘画的对比展。当站在西方绘画展厅的门口时,我感受到了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中国的展厅,我则感受到了文人的雅趣,一种内心深处的诗意,在展陈方面不具备远观的视觉功能。回国后,我开始思考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取向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大众视野,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画时,第一眼的视觉张力是否变得非常重要?有了视觉张力和吸引力后,观众对画面产生兴趣,走到画面前感受画中细腻的诗情画意和画中所讲述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或许会赋予艺术创作的品质和内涵。黑白是中国最传统的造像元素之一,我希望将这个元素应用好,用现代的表现手法,用光影和中国式的情怀诉说故事。如徐悲鸿先生所言:“尽精微而致广大”,作品既要有整体的视觉感,又让近处画面有东西可看。

这三个故事叠加在一起,成为我黑白水墨形成的重要因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1b6997466669caaab80a72d5fe0a9a1f.jpg

《罗马岁月》纸本水墨 2007年

●  中西融合讲述中国故事

雅昌艺术网:从彩墨画到黑白水墨画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否会纠结,是否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

陈辉:这里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中国画在主流美术中,包括我们对中国画审美的界定,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从带有光影的静物画到黑白水墨的割舍,有以下几点考量。

首先,有一些界限的约束才能保留它独特的特点。以墨为主色是中国画一个特殊的语境,如果全部变成色彩,就失去了它的独特性。中国画的色彩相对比较含蓄,以形写神,随类赋彩,颜色不能过于夸张脱离整个画面意境的表达。墨的构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也是与西方绘画拉开距离的一个特点。

其次,在墨色的运用关系中,我希望借鉴自身教素描基础课中的方法,将墨的五色分得更加丰富和细腻。墨色过渡好后,画面会变得更加柔和,更富有诗意和意蕴。墨色更含蓄,物象更浑朴厚重。

我从1999年开始画纯水墨,画了5年没有任何动静,也很痛苦。直到我的作品入选了第十届全国美展。当时争议很大,争议之一是中国画使用毛笔,而我确使用大排刷。争议之二是中国画的命脉是线,而我没有线。当时一位评委朋友告诉我,虽然一切创新的开始可能不会被接受,但是接受必然会被不断探索的人所表现的画面语言所关注。并形成中国画特有的语境中的意境或格调的指向。他认为我坚守到了这一步是对的。

我常对学生说,一件事情做5年做不好,做10年不会差,做20年准成。坚守一件事,要由心而发去做,要有兴趣,并且能深入思考,在里面可以发现和探讨问题,就一定会做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767f2d6ff58c723db953f0dfb7812895.jpg

《逆光中的风荷》纸本水墨 202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97a1f6c79adde46b94118f17d9bfcf11.jpg

《荷风淡影》 纸本水墨 2023年

雅昌艺术网:刚开始您用排刷创作,用线较少,从现在的作品来看已经发生了转变。

陈辉:我2004年之后的作品,已经有线和毛笔的成分,这些都是逐渐摸索,长期磨合的结果。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学校非常开放和包容。我使用排刷来表现,最初受吴冠中先生艺术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艺术表现应该不择手段,不择手段等于择一切手段,最终目的是艺术效果万岁。无论用何种手段表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画面承载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34f2cdc2b599b3c7137e7d4af636f2ff.jpg

《粉墙黛瓦是谁家》 纸本水墨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102abb52c8b133e40f2440e051bf1760.jpg

《静之物语系列》 (69cmX23cmX6)2023年

雅昌艺术网:许多人看到您的作品首先认为画里有光。实际上光的呈现在中国画中并不多,而您的作品中光影感觉占据了主要位置。请谈谈您在中国画创作中对光影的探索,如何将光影与中国画结合?

陈辉:中国画具有独立的艺术语境、审美判断和审美体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通常不将西方的光融入画中,而是心游于画面,不受焦点成像影响,强调内心感受,从物境到心境再到胸境的转换,更加自由。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1956年创立之初,庞薰琹先生提出的主导思想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的现代艺术进行嫁接,使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世界上有一个共识标志和特殊品貌。我们一直传承这样的思想,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将西方的现代造型手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语境嫁接好。

我对伦勃朗非常迷恋,他的中心用光非常精彩,画面如舞台效果一样。用光分出画面层次,将第一视觉、第二视觉和第三视觉自然呈现。中心用光使画面产生神秘感和空间感,产生传统空间意义上不可能实现的空间意象。当光带入画面后,中国画产生一些特质变化,不同于中国画中的若干种表现形式,有可能突破和产生新意。我喜欢印象派对光的运用,如雷诺阿的散点光等,这些在我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我作品中的光并非物理用光,而是根据画面进行调整,确定哪里需要光就留在哪里。艺术需要讲究节奏,光是为了突出主体,将画面分出层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bd1cd219748b355d19f05700c7f70ebc.jpg

《梦回故里》纸本水墨 2020年

雅昌艺术网:中国画重视画面所传达的意境,您的作品有一种静谧、神秘之感,尤其是皖南建筑类题材的作品,带着历史的沧桑。为什么会选择皖南建筑作为自己创作的一个主要题材?

陈辉:艺术家在表现创作题材时,一定是让他感动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让他刻骨铭心留在血液里的东西,才会赋予激情去表达,作品才会感动观众。家乡情怀是我创作皖南题材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到北京40多年来也画了很多老北京题材。

画面中苍润的感觉,是我不断追求的方向。苍润是画面中需要特别要注意的部分,尤其是山水画讲究既苍又润,光苍不润缺乏意蕴,光润不苍没有力量。我受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影响比较大,他的画犹如死一般的寂静,尽管他用的是装饰手法,很多形态是重复的,但是他表现了东方的语境,耐人寻味。他画面中形成的润泽都不干燥,给人一种透着空气的感觉。莹润空蒙和润泽的气息,很容易与人接近。

吴冠中先生曾表示,艺术分为娱人耳目和震撼心灵两类。我追随后者,希望画面能传递出震撼感。通过黑白灰呈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痕迹,使画面更加浑朴厚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2315b06ac23c2090e2af7339548c2936.jpg

《北京798艺术区》 纸本水墨 2021年

雅昌艺术网:您在坚守中国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借鉴西画的形式语言和视觉元素,您在创作中如何平衡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关系?

陈辉:这种关系非常明确,我们用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创作中国式笔墨意蕴的语境,来承载中国文脉和特有的故土家园,这是嫁接的核心。视觉张力、抒情意蕴以及精微至广大的细节都需要在整个画面中呈现。

尽管西方造型手段可采用的很多,但关键在于什么样的造型手段和方式你能够驾轻就熟。例如,我对伦勃朗的中心用光和西方的构成主义较为敏感和熟悉,就可以在创作中结合现代手法运用到画面中,但是最终承载的一定是中国式的意境、文脉和文化内涵中该承载的元素。中国观众看到会感到很亲切,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时也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c77d7df756917d89fa1745cb1c9c3d10.jpg

《古崖溪流》200cm×160cm 纸本水墨2020年

●  教学相长构建自身的艺术追求

雅昌艺术网:您从事艺术教育近40年,您认为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辉:我的主业是教学,绘画是教学之余的第二职业。因为我教授的是艺术类学生,所以我的绘画作品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学,学生看到作品后也会受到启发。老师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给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按照他们的思路形成自己的创作主体,而非千人一面。

艺术具有个性和独立性,不可复制和不可重复。我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和思考,才能形成对艺术的追求和独特构思。这会反作用我,我可能从同学们的想法中学到东西。我常说同学们不简单,虽然他们年轻、创作经验少,但是他们的想法一点不弱,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传递给学生,对每位学生的想法对症下药,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光明,在他们茫然时,老师的一句鼓励他们可能会受用终生。我深信多鼓励比多批评好。我对学生比较宽容,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有不同的语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老师的手头功夫也非常重要。我的学生常说老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当学生认为作业没有希望时,我会帮他们加上几笔或者改一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转化,这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启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74bf406e05aaa54342cb5b492545f850.jpg

《风雨欲来云满天》纸本水墨 2012年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水墨实验对于青年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

陈辉:我1985年留校至今已有40年,实验水墨课始于2006年。这是一个多元开放的艺术探索实践课,面向全院的学生。他们彼此之间会有区别,如设计同学更关注形式语言,有些国画经验的同学更多在实验的基础上因势赋形。他们在班级里可以互相借鉴。

吴冠中先生曾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永远长不出大树来。”齐白石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艺术若过于雷同、重复,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他们自身的艺术追求,从幼苗开始,让他们掌握方法,建立自信,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而非千篇一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e413eaeb70fe900faa5c6fab92241e9d.jpg

《老宅岁月》纸本水墨 2018年

雅昌艺术网:您近期在创作上还有哪些计划?

陈辉:近期我希望在江苏的展览中,能听到不同专家学者和观众对我作品的意见和建议。我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所有建议,并吸纳有用的建议,以便我后续的探索和调整。

尽管我目前的作品中内容非常丰富,也能形成一个整体,但我仍期望能进一步简化作品,使之更加单纯、醒目,对繁复的内容进行适度的缩减。简约并非简单,实际上是高度的提炼,使画面赋予平面语境下的单纯,又有丰富内涵。

雅昌艺术网:谢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86d3900d91b0b3c5745951ecf76a4d50.jpg

《恒古天地》 纸本水墨 2020 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366aa404acc9ac8cedbff4ccc3a01a3b.jpg

《皖南迷境异幻时》纸本水墨2021年


艺术家简介:

陈辉

1959年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

中国画学会理事

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

全国高等美术教育书画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11届、12届、13届全国美展评委

代表作品《中国文化》《皖南迷境异幻时》《卢沟桥之岁月》《中华瓷韵》《岁月之遗痕》《老院子的光线》《什刹海印象》等。在近30年的水墨艺术创作中,以其代表性的水墨语言诠释了极具中国本土意识的传统文化符号,构建了东方美学精神与当代艺术视觉张力的融合。在艺术直觉与生活感悟的汇通中,作品呈现出一种中国式的情怀述说与光影的神秘语境。开拓了中国画水墨艺术语言的新品种、新风貌。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独具一格。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浙江美术馆、湖南美术馆、云南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四川成都现代美术馆,安徽宣纸博物馆、蒲华美术馆、株洲美术馆等收藏。


作者:王丽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