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孟禄丁·极目”材料只是观念的引子

孟禄丁·极目

孟禄丁·极目

6

成都市美术馆

已结束 3.6万+

  艺术家孟禄丁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四十年之间,作为重要的见证和参与者。他的创造状态也始终保持着从思辨到行动的张力,并保持着敏锐先行的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f8ebe3355abff9c25a544fd0513c14e8.jpg

艺术家孟禄丁

  上世纪80年代他与艺术家张群合作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被认为是“八五美术新潮”的代表作品之一,有艺术史家称其为“理性绘画”的开端。在当时并不多元的文化大环境下,带有“意识流”的超现实主义的语言风格并不多见,并影响了之后“理性绘画”新潮的发生。他所提出的“纯化语言”的主张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深远。1990年就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美术学院,1992年移居美国。2006年回国后,便以机器代替“手工”的“元速”系列作品,形成以“反绘画”的观念抽象作品,成为他与当代艺术逐渐固化的创作生态,形成充满活力的对话,以寻求突破的可能。并致力于推动国内抽象艺术与“非具象”自由绘画的教育发展。2015年参与创建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76872ae091e5f1f2cfa41104df176b8b.jpg

孟禄丁 《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创作过程 美院画室 198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3ff3b9db4b376b0d0c26b46126263f8f.jpg

孟禄丁《足球》草图 198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00c72e5bed04b8732ebd68bd7d1980e.jpg

孟禄丁《足球》草图 1987

  时代精神图腾的象征

  正如近期“孟禄丁·极目”大型个展的主题,策展人冯博一的解读:“极”,具有临界、边际和无远弗届的含义;“目”,则是用尽目力所及的一种视觉张力的显现,意味着孟禄丁的艺术履迹始终充满着极目远望的视野。展览于4月6日至7月6日在成都市美术馆展出十件/组装置、绘画等近作,并在特别展陈了艺术家四十年艺术生涯中“大事记”文献的梳理,这些重要的文字、图片、视频与出版物,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个案研究,也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组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04ea4b642bdf04cc9796b0162ab20e4.jpg

展览现场艺术家孟禄丁(左)与艺术家苏新平(右)在观看文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4/8d312d66ee4583735ede1d3c49773812.png

孟禄丁 元态 120x140cm 综合材料 198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d6a676032835024ac51f3db79ffb8bb.jpg

《中国美术报》刊登《纯化的过程》1988

  孟禄丁面对成都市美术馆B区巨大的展览空间,创作了高达十米的《朱砂·祭》装置新作,是自2021年开启的大型装置作品“朱砂·祭”系列的延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文明的起源,是人神的沟通。通过这件作品《朱砂·祭》装置,孟禄丁进一步探寻“朱砂”的精神内涵,并经由这种带神秘能量的古老物质,打通和唤醒观者对可见与不可见世界的超验想象与敬畏意识。印拓在皮骨之上的“朱砂”符号,巨大的几何形相互穿插构成,悬置、围列、支撑构建了带有超现实神秘意味的生命场域。作品庞大而宏伟与展览空间,形成文明与蛮荒,现代与远古,精神与物质,超验与现实等等,既相互矛盾对立,又混杂和整一的巨型装置,仿若这个时代精神图腾的象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82c9b8e67fcd224719c0b7bc08a8936.jpg

《朱砂·祭》装置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0e44626d9dc05fd49eb836dabe67efc5.jpg

《朱砂·祭》装置(俯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320c791e17d9a1c9d164ff86f05d157.jpg

《朱砂·祭》装置(内部)

  能量的转换

  在此次展览的开幕论坛上,策展人冯博一从艺术家创作的语言脉络由具象、表现、抽象一路走来,以及作品材料与文化属性、含义之间的关系来观察;从“八五美术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横向的比较中,观察艺术家孟禄丁四十年间作品变化和推进的核心在于:孟禄丁每一次的语言转向,都是带有他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导致在观念、方式、语言上的种种不同的转变。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从代表作《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到之后的充满视觉张力,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几何形体符号,是“理性绘画”的内在延续。朱砂、雄黄、石青是传统的物质材料,朱砂、雄黄又是药,衍生出具有疗愈性、辟邪、通灵等复杂的文化属性、含义和指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eb80c69deaf403d8d304075144333a2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db2a3d2b97ed8d32194b9c7afac1206d.jpg

论坛现场 从左至右:策展人冯博一,策展人、评论家杜曦云,艺术家孟禄丁,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艺术当代》《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吴蔚,独立策展人蓝庆伟

  自上世纪80年代孟禄丁就开始了绘画语言的丰富性拓展和综合材料的实验,在近期的一系列作品上又重拾材料实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af2cd8e1805d0528559b9dd14e4ed3e.jpg

作品局部

  “朱砂取火的概念。朱砂加热到300度以上,会产生气态的汞,有剧毒。因为这样的转化,所以在画面中出现了火烧过的痕迹,具有‘以毒攻毒’概念的联想,这是我启动新作品语言的契机,也是能量的转换。”在《朱砂·祭》装置的结构是个能量场,结构完全口打开的。孟禄丁相信有能量在空间中生成,并可以自由穿越。

  不断保持突破的状态

  如果横向的从艺术家个体到中国当代艺术演进的变化观察,孟禄丁的艺术创作总是保持着不断探索、突破的状态。

  在“元速”系列、“朱砂·雄黄”及“朱砂·雄黄·石青”系列作品中的几何图形和空间结构形成的图像,不仅仅是语言形式,并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文化属性。创作方法依然延续了孟禄丁对世界秩序和抽象理性的观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a9e4090c7e86967e22e80f5bd0da8a93.jpg

元速 1800×600cm  布面丙烯  2013

  在巨大的机械工作平台上,按下控制开关后,悬吊着不同的颜料瓶便随着可控的速度开始旋转,滴淋而下的液体颜料在重力加速的离心力状态下,色点开始由中心向四周喷射、飞溅,形成不同于手工的色点、色彩、密度的圆。这些以排除人的手工性,由机械动力自动生成的“元速”系列抽象语言作品,是艺术家孟禄丁回国后创作的第一个抽象系列。这一系列完全与传统的架上绘画方式决裂,建立了从语言形式到观念的一次重建。

  机械绘画“元速”系列之后的“朱砂·雄黄”及“朱砂·雄黄·石青”系列作品,在艺术形式语言背后的精神空间和生命意义。“朱砂和雄黄”是他以观念的意识赋予在材料上,材料只是观念的引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8f8c22140ab104afb6c7ff5922d00f1a.jpg

朱砂·雄黄·石青 565×565cm 布面矿物质颜色 2023

  “我使用的倒三角形‘朱砂’符号,有镇定、冥想和去除等等很多复杂感觉在里面。”孟禄丁倒三角符号的“雄黄”系列中加入了名字中的“丁”字。形成稳定、镇定的意象。希望观看到这个作品的人,都能够通过这个符号,产生对生命的敬重和深度的思考。外界的嘈杂、动荡需要每个个体冥想、沉静下来。什么形式的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背后的目的,用一种合适的媒介和形式去表达的时候,一定不是表面的。

  “人类所谓的高科技文明,发达到现在的程度,但一个病毒或者炸弹就可以把今天的文明摧毁。在他开来文明是很脆弱的,面对原初生命重新做一个思考,需要吸收新的能量,这是我的作品希望能达到的目的。”包括他在85新潮时提出的“纯化语言”,强调艺术的本体和创造性的语言问题。也就是艺术作为和科学同等重要的认识论,而不是降格为某种文化的、社会的工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28a2fc518839e405a79b8f4dbc996249.jpg

朱砂  160×173cm 布面矿物质颜色 2023

  “极目”的视界

  在冯博一看来,孟禄丁的艺术创作脉络是清晰可辨的,他的艺术一直是在不断跨越具象写实之后,持续纯化视觉语言的过程。他根据个人生存与现实境遇的冲突体验,并在这一交互依附的关系里,通过机械化的“元速”方式,如同磁场中的磁力线一般地盘桓于像外之象;在作品中不断显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稳定结构,叠加出错落有致的不同图式;而他利用朱砂、雄黄等材质所构成的图像“魔块”,既纠结于矛盾的角逐,又掣肘于对抗的平衡,在艺术边界的模糊与交融地带,不断超越经验与想象之外的现实。同时,这些有着抽离了内在情感后的纯粹与统一,其中压缩着他冷静、严谨的处理方式,也是他节制、精致艺术态度的象征,充分营造和建立了一个独属于自我封闭又无限延伸的视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1158334da1ea2d0e9fb59f6c6da10560.jpg

展览现场

  因此,在他“极目”个展的现场中,仿佛是一个修炼的现场,逼仄的视觉空间将观者带入到了一种心理体验的境地,弥漫出一种静穆,甚至具有巫术般的神秘氛围,显示了孟禄丁创作自由穿越不同媒介和界限的能量,也使观众感受到他作品里沉默的骚动,冷峻的热烈,无常的永恒……

  在渐失独特地域性特征、历史情景之下,全球当代艺术趋于扁平化的问题也愈加明显。孟禄丁所强调的“直觉、偶发和自然”等创作方法和实践,始终围绕着艺术本体的探索展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4/93584a4f9799c5c322bf022888f81cda.jpg

展览现场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