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同构——当代艺术邀请展》参展艺术家廖军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1ee5b6b85140113a0296c060cfa53f05/1ee5b6b85140113a0296c060cfa53f05.png

著名批评家栗宪庭题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3e3ec6d6174d03c8c274d226b6df9b13.png

作品解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4e691e66c44cff774c5eb7cf41383b97.png

展厅效果

廖军伟的作品是以她个体经验中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同时摆脱了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的创作束缚,通过不断地对物质颗粒进行挤压和堆积,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独特的、二元对立的视觉痕迹和造象,即以“形象”颠覆了再现,以黑白之力突显出强烈的对比关系,构成了既有别于几何抽象,又不同于抽象表现主义的面貌。她将作品系列取名为《栉》,隐喻一种密集排列的秩序。就像她所说:“我企图利用最常规的排列方式,最大限度地削弱表象,来突显物质本体;又好似生命的周而复始,在平凡之中体悟一切存在的意义。

——策展人李裕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4e87b084ba8c40f8f2005630dd249114.png

栉2019(二十八) 

400x150cm  绘画装置201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9d2a9255168cde56a57e13ed2db7a540.png

栉2019(二十八)(局部)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廖军伟的作品,首先有一个白色或是其它一个什么样的底,假如说这个底是一层的话,上面黑色的或者其他颜色,似乎构成了第二层在一个白底上拓展的一个面积,但是这两层肯定都还是一个平面关系;在平面关系里面,它又有一个凸起来的浮雕痕迹,这是用堆积的方式形成的一种痕迹。就好像沙堆上的那种,在平面上面构建了一个浮雕,又是一个带有运动痕迹的效果。我想到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家封塔纳,他就是在平面上用刀割开一道或者几道口子,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构成了平面和其背后的深度空间的关系。廖军伟这个感觉是反过来的,它突出来,构成一个面对观众的深度,一个立体空间。我还有一个非常本能或者直观的感受,这个痕迹似乎像一个脊椎,像一条生命线的味道。这个是廖军伟作品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我觉得可能跟廖军伟某种身体的体验有关系,好像为一个理性的画面增添了一种感性的身体感受,化解了画面的一种简单的或者简洁的形式感。

——批评家胡斌(口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28d4906dceee0b0d67a6cc415fb49203.png

栉2019(二十九)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7d2538c2d5c136e12c2ec9fcb128447d.png

栉2019(二十九)(局部)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廖军伟有她个人的独特性在里面,她里面的材料非常综合。比如说砂,颜色经过行为性的涂抹,最后形成了一种个人符号性,或者说个人的独特性。尤其是她每件作品中间都会形成一个线,这是她在近两年的作品中都会贯穿的,我认为是她个人创造的一个符号的东西,材料的堆积形成了很有意思的机理,在视觉上就会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她的作品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栉‘’,‘’栉‘’的原意是梳头的篦子的意思,当你拿”栉“去梳理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凸显出的是那个概念,似乎在他的作品里面又有了一个很具象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面呈现,但并不是我们现在眼前看到的作品面貌,那么这个形象是我们想象的空间所产生的。所以这里面有她创作作品的过程,这种一遍一遍地涂抹和堆积形成的时间概念。最后当我作为一个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我脑海中形成的似乎是一种很具体的感觉,构成了一种多重维度的思考,我觉得这是廖老师在创作中很值得我去感触或者说感动的一点。

——策展人李裕君(口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799e2760fea1856e4764c8888856641e.png

展厅效果

抽象主义是理性逻辑的象征,也是现代思维的衍生物,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性思维大相径庭,当廖军伟放弃早期的唯美、批判、感性的审美诉求,开始尝试用抽象主义所代表的现代理性精神,用自身的艺术语言结合艺术家的东方文化身份,做出价值判断与审美探索的时候,就意味着她与许多徒有其表的“抽象艺术”不同,廖军伟的作品并没有单纯追求视网膜的愉悦,也不仅仅是追求形式感的“颜料崇拜”。在超越了颜料的信仰之后,廖军伟尝试在中国传统的叙事表现的方法中,建立起抽象主义所代表的理性思考,尝试让自己的抽象艺术不再是西方抽象既有的系统中的一个补充的样本,而是表现出其个人性与独立性。

——批评家廖廖

观展嘉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e02e9182ab24080472dc54d589b83ac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ceb2c671241322cdf63c4bed198d763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59b5710ecc36eb7024e516f88901fc4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e01548d05d0be1d37ddeb8aefd93fa36.png

今天,深圳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文化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的当代艺术家们纷至沓来,他们一起和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了的优秀本土艺术家共同创作了讴歌时代的艺术作品,时逢深圳市艺术产业促进会成立之际,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艺术产业促进会与罗湖美术馆等单位共同承办的“同构----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在罗湖美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所邀请的参展艺术家大都活跃在国内外当代艺术舞台,通过优秀艺术作品展示,呈现出深圳特区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同构作为全球语境下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共同抗击疫情,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景。无论古今中外,艺术创造的精神一脉相承,人类文明的进化从物质和精神造化中共生同情,从不同的迹象和纬度中生长,从技术的更新到文化的再生中以求发展。同构既可以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是当下的共情,更是对未来的思考。

  清华大学设计学研究员

深圳市艺术产业促进会会长

   姚建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51c8b58f1af606b057192311896f4415.png

廖军伟

祖籍湖南,现居深圳。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曾多次获省级以上报纸广告设计大奖和公益广告设计大奖。现为独立艺术家。作品被众多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