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饶有兴味地欣赏了何昌林先生的山水画和他撰写的题为“写生为大”的文章。它们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因为他画的是他面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没有按照某一种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模式画画;他的文章,说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水画问题,有理论,也有自己的创作体会,不是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不故弄玄虚。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悠久的历史,是反映人与自然亲近、和谐关系,富有哲理性和诗性的艺术。它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充分发挥笔墨语言的灵动性,表现自然山水的丰美。作为绘画,它具有绘画造型的普遍性;作为独特的民族绘画形式,它在审美理念与造型手段上又有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如油画)的独特性。这两点,应该是我们在讨论中国山水画创作时必须充分注意到的。可是,对这两个相互有关的基本点我们常常不能全面认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例如,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强调了中西绘画的共同原理,忘记了传统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审美意识和笔墨的书写性,而犯下用西画改造中国画的错误。近十多来年,在纠正以前偏差时,又出现了另外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那就是过分强调中国画观念与造型的特殊性,而忽视它作为绘画具有的普遍造型原理。在一些人的山水画创作中,不能全面理解笔墨、丘壑和意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盲目夸大笔墨的作用,似乎有了笔墨就有了一切。而对笔墨的理解又停留在表面的符号上,而忘掉笔墨应该具备的精神。一时间,画界盛行模仿黄宾虹笔墨的热潮,出现了许多徒有黄氏笔墨符号而无真情实感的山水画。
何昌林不是人云亦云的画家。他是实践家,又善于学习和思考。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原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擅长工笔。他反映凉山彝族人民生活的画作,人物造型严谨而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近几年来,他多有条件下乡度假写生,钟情山水。他一如既往地遵循中国画“师古人,师造化”的原理,硏究传统,硏究自然,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写自己对真山水的体会和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性情。他针对当今中国画界一直有争议的写生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写生为大”的主张。他认为“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永不重复的结构和永远鲜活的情绪……这是前人的范本和书斋的实验无法解决,也无法给予的。”他辩证地论述了写生与程式化笔墨、与创作的关系,认为在掌握了传统山水画表现语言的基本法则之后,要以自然为师,要写可居可游的真山水,不能重复古人。总之,他要说的中心意思是:如果山水画缺乏第一自然的启发,将会出现贫血症。他的这一见解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界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昌林的画得益于传统经典山水的滋养,更从真山水中汲取灵感,他画他熟悉的农村景色,他把自己归为“人间烟火的入世乡土型”画家,自觉地追求当今社会和当代山水画创作中日渐稀薄的乡情。他的画从写生中来,但是经过他的艺术提炼,既保持了客观自然的生动性,又寄托了他个人的感情。他的题画诗和他的画一样,真切地表达了他的乡土情怀。
用经过自己选择的笔墨语言,写心中丘壑,表达纯朴、自然、和谐的意境,使人感到亲切,是何昌林山水画不同他人的鲜明特点。
作者:邵大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