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06 16:43
刘大嗨(liu Da hai )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个包含三百多作品的新系列,其中大部分作品还是第一次亮相。为了完成这些作品,他曾收集购买了一个中国公民一辈子所要用到的所有公章并将其用于画中。他直接使用原料油性彩和丙烯,以体现厚重的质感,习惯使用颜色有红、黑、金和银。借鉴中国传统意象,他探究语言并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Achille Bonito Oliva (意大利)阿吉莱-伯尼托-奥利瓦
阿吉莱-伯尼托-奥利瓦和艺术家刘大嗨
刘大嗨,1968年出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艺术家,现工作居住武汉、北京。
2016年1月参加“INTRO”艺术展,ll Ponte Chu,意大利罗马。
2016年1月参加“出湖入湘”2016湖湘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2015年参加第四届湖北美术节“常来常往”国际艺术展。
2014年作品《织锦图》参加第十二届美展。
2013年作品《印象》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教师名家作品展。
同年作品《伟人》参加北京无同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2年作品《行走的牛和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水彩、水粉展。
同年上百件陶瓷(湘西印象系列)作品被私人收藏。
2011年作品《简—书》等6幅参加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家6人展,
2010年作品《英雄》参加湖北美术学院90年校庆优秀作品展。
同年在景德镇设私人工作室。
2009年作品《英雄之一、之二》参加中国、德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德中同行》。
2006年在北京设私人工作室,同年作品 2005年作品《闹元宵》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美展。(湖南)
2004年作品参加湖北第五届油画展,(武汉)。同年作品《记忆中的风景》等6幅参加(被设计的距离)连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美院)。
2003年作品参加湖南油画五十年作品展。同年参加湖南卫视艺术玩家电视直播油画作品专场拍卖。《闹元宵》。
2001年作品《驿站》参加全国第三届油画作品展(湖南)。
1998油画作品《大地》获湖南怀化地区作品展一等奖。
东方《物·志》-新抽象硬边具像绘画的意志
用颜料和刀和单色的粗线在画布上绘制出硬边的3D效果图像。让“硬边抽象性质的具像画面多重化视觉印象”是始终贯穿于我的作品中最明显的语言形式特征。从材料上来认识,作品中的材料为锡管中直接挤出的纯色,这种没被破坏过的材质只是单一的明度;经过我横竖撇捺重重叠叠排列和刀削,在精心的策划下利用光;奇迹般地创造了二维空间以外的活动图像。从形式上来看,用一块一块细长的绷着亚麻布的木板,借用中国古代木简的形式使画面成为模块化,每一副画就是一本当代的简书,形式辨识度高。整体来看作品画面色彩高度统一或是明确对立、图视简单明了,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错觉;然而当光照攒动或观者移动时,画面会出现类似于幻影的立体的多重画面。
《权力与文明·中国建筑》 综合 160x170cm 2013
我的十年探索研究一直以方法和材料来进行。也就是以《物·志》为基本。我用汉字开始作为我的第一阶段作品的符号和本体,形成了自我的“汉字语汇”。并倾向于对现实的关照和干预性与批判性。从第二阶段《权力与文明》、《演戏》、《家谱》的主题创作开始;我用各种公章作为作品的主体,是一种对权力历程的审视的探索。然而在这批作品的图视发展的最后阶段,画面如我所愿的从浮在空中似阳春白雪般的文字解构以及公章再现,回到了中国传统生活中最重要但绝不简单的系列图腾。京剧脸谱,水墨山水和先贤画像等的借用中,熟悉的图视运用全新的硬边创作语言形式和法则展开着我的新的够建,图腾在我的作品中并不是简单的、直观的陈列或标贴,而是忽隐忽现的隐匿于画面的机理之中,扮演着能指的角色,它代表是其背后所承袭的文化与权力的概念。
《谱》 综合材质 200x200cm 2015
有人认为我的作品应该归列波普之席?我认为不能,因我从未关注过借用图视本身的意义,只关注图像是否能传递我所处地域文化中特有的东方禅的精神。只是本能的借用熟悉的符号来完善作品的社会意义。在作品制作的慢长过程中不断的重复点线交织产生的硬边使画面完善,形成独特的硬边画面,并使作品背后对立统一的各种矛盾形成一种强力的艺术精神。首先:抽象或者具象?说抽象是因为从语言和画面制作过程,它确实是抽象的,作品有一层活动的表皮或抽象的材质感,用的也是抽象的各种面和线完成作品。但它又肯定不是抽象作品;甚至是反抽像的,因为真正使我感兴趣的是语言、材料、生产机制,其次:机械简单亦或是复杂精确?用极多的手法表现极简的画面,用单一的颜色表现复杂的色彩,用单一的材质表现多样性的材质,用单一的明度表现多层次色差,用单一的色块表现宏大精确的图视,以上创造性的技法无一不体现着对立的矛盾,但又很好的统一在硬边画面中;并得到了解决。由此可见,我的创作不再是简单的随着心情信手拈来,也不是所见所想的唯物主义创作观,而是创造出了一种个性化的语言用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创作出了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理解的硬边绘画作品。
《权力与文明·中国印模》 200x200cm 综合 2012
新抽象硬边具像绘画的意志
用颜料和画布做出3D效果?”让“画面多重化视觉印象”是始终贯穿于我的作品中最显著的形式特征。从材料上来认识,作品中的材料为锡管中直接挤出的纯色,这种没被破坏过的材质只是单一的明度;经过我横竖撇捺重重叠叠排列和刀削,在精心的策划下利用光;奇迹般地创造了二维空间以外的活动图像。从形式上来看,用一块一块细长的绷着亚麻布的木板,借用中国古代木简的形式使画面成为模块化,每一副画就是一本当代的简书,形式辨识度高。整体来看作品画面色彩高度统一或是明确对立、图视简单明了,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错觉;然而当光照攒动或观者移动时,画面会出现类似于幻影的多重画面。
《简·书2》 120×180cm 2008
文化是物质符号,作为中华文明母体的汉字首当其冲成为了我创作的第一阶段本体,形成了自我的“汉字语汇”。并倾向于对现实的关照和干预性与批判性。从第二阶段〈权力与文明〉的主题创作开始;我用各种公章作为作品的主体,是一种对所谓权力历程的审视的探索。然而在这批作品的图视发展的最后阶段,画面如我所愿的从浮在空中似阳春白雪般的文字解构以及公章再现,回到了中国传统生活中最重要但绝不简单的系列图腾。京剧脸谱,水墨山水和先贤画像等的借用中,熟悉的图视运用全新的创作形式和法则展开着我的新的够建,图腾在我的作品中并不是简单的、直观的陈列或标贴,而是忽隐忽现的隐匿于画面的机理之中,扮演着能指的角色,它代表是其背后所承袭的文化与权力的概念。
《权力与文明画谱》 3110×120cm
有人认为我的作品应该归列波普之席?我认为不能,因我从未关注过借用图视本身的意义,只关注图像是否能传递我所处地域文化中特有的东方禅的精神。只是本能的借用熟悉的符号来完善作品方法论的社会意义。在作品制作的慢长过程中不断的重复点线交织使画面完善,并形成作品背后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艺术精神。首先:抽象或者具象?说抽象是因为从语言和画面制作过程,它确实是抽象的,作品有一层活动的表皮或抽象的材质感,用的也是抽象的各种面和线完成作品。但它又肯定不是抽象作品;甚至是反抽像的,因为真正使我感兴趣的是我的方法论;是语言、材料、生产机制。其次:机械简单亦或是复杂精确?用极多的手法表现极简的画面,用单一的颜色表现复杂的色彩,用单一的材质表现多样性的材质,用单一的明度表现多层次色调,用单一的抽象线条表现宏大精确的图视,以上创造性的技法无一不体现着对立的矛盾,但又很好的统一在画面中;并得到了解决。由此可见,我的创作不再是简单的随着心情信手拈来,也不是所见所想的唯物主义创作观,而是创造性的运用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方式创作出了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理解的作品。
文字:刘家慧,1993年出生,2005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吏论研究生
艺术家官网网站:liudahai.artron.net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