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龚建新的物肖像画极具特色,但又受益于前辈的滋惠。近年,笔者研究了他的先生们的艺术,略知其承传变异的思路:主张以白描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叶浅予,其画以线条的变化意味为长;同样主张以白描为基础、但更重视吸收西画之长的蒋兆和,其画以线和皴擦的结合为特色;主张以素描为造型基础的李斛,则略施线描主要以水彩般的渲染为语汇。龚建新宗师叶门,依我看又兼受蒋、李熏陶,复上溯陈老莲、任渭长、任伯年笔意,旁采尼古拉.菲逊素描,悟出了一套自家的塑型语言——以线描为骨法,但较叶线条细劲,更充之以体面表现;融西画形体意识于其内,较之蒋又弱化其素描感,或者说公微施皴擦;以水彩般的渲染以助血肉之表现,较之李又多了些依结构敷色的笔意。他消化了形体,也消化了笔墨和工具材料的性能,在那扣紧了的结构里生发出笔墨与造型的美来。观其作画,面对形象,神凝意聚,目光如电,准确、沉稳、有序地在笔法流转中立其骨相,在色彩敷设中充其血肉,更巧点出晶亮的眸子,人物跃然纸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喜用皮宣,日本障子纸尤其得手,笔墨枯润相得,色彩渗洇有迹,最是控制和发挥水墨性能心肝表现那万物之灵血肉之躯的绝好媒介。为此,他的肖像画不仅是绝佳的艺术品,也是由肖像写生入手把握现代水墨人物画技巧的范本,受到艺术青年的崇拜是理所当然。
个性、情态,以自形传自神;又或者说,他并不抓取瞬间的表情,更不游玩浮泛的笑颜,而在静中探寻人物的气质和魂灵,我以为这正是肖像艺术所应着意之处。黄宾虹认山水重“内美”,并言“内美静中参”,移来论述肖像艺术亦极贴切,肖像艺术原本即是静中参悟人物内美的艺术。并不是说惟有龚建新式的头像写生是肖像画的正宗格局,而是说,在这种格局里显示出龚家肖像的独特魅力。
新疆人怎样生存,怎样思考,又善于捕捉他们个性的差异,所以,他的肖像画有近于严酷的真实感,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的写照,而不是某种类型化的符号。我听他弹过都他尔,看他跳过新疆舞,每每如痴,如醉,如狂,极其投入,又极其有味,但他更视画为生命,人誉之为画绝、舞绝、痴绝。在他的性格里,似乎有戍边的武人后代的威猛和刚烈,又有文人静邃内向的高雅在懒倦寡语中含蓄着深沉的内力,含蓄着对人生、对艺术冷静的思考。如果说他那些歌舞的画面,那些被夸张了的壁画造型,是其阳刚之力的爆发,是他那锁不住的想像的羽翼的驰骋,那么,他的这些人物肖像,则是其内力的深掘和汇聚,是他在内心里与人生对话的絮语,是他与各色各类人物悟对通神的记录,是他陶然于每一结构、每一语汇的微妙变化中探寻艺术的乐土。
主题面被拒之于种类展览大门之外,朋友们为之不平却又无奈,他默默地吞咽着这苦衷却又无语。由此,我又信马游缰似的想到了昆仑,想到了戈壁,想到木札提河谷的山崖上那一铺铺精美的壁画,想到火焰山旁巍然屹立着的交河故城,甚至于想到了纪晓岚、林则徐、刘鹗这些曾被流放新疆的奇人——风沙不能永久地掩埋珠宝的光彩,时间的沧桑只留下了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物事。
——著名美术评论家 刘曦林
龚建新《封斋期间》 1982年 39.5cm×31cm
龚建新《在巴里坤湖畔》 1982年 39.5cm×31cm
龚建新《麦盖提多浪人》 1978年 40cm×28cm
龚建新《哈族老人》 1982年 28cm×39.5cm
龚建新《和田农民》 1978年 28cm×19.5cm
龚建新《南疆人》 1978年 28cm×19.5cm
龚建新《织毯女工》 1978年 31cm×39.5cm
龚建新《祖孙依偎》 1982年 28cm×39.5cm
龚建新《南疆人》 1973年 28cm×19.c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