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战利品式”的购买?毕加索“品牌”在中国有多红

2018-03-29 10:09

此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以下简称“ABHK”)上,多家画廊都不约而同选择带来毕加索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高古轩、Mazzoleni、Almine Rech、Luxembourg & Dayan、Acquavella、Van de Weghe、Maggiore这七家画廊就带来了共计15件毕加索作品。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涌现多幅毕加索

Galleria d’Arte Maggiore展位上毕加索的《Le Repas Frugal》(1904年),图片来源:TANC

Galleria d’Arte Maggiore展位上毕加索的《Tete de faune barbu》(1946年)吸引了很多关注,图片来源:TANC

  这些作品的年代覆盖毕加索创作的各个时期。意大利博洛尼亚的马焦雷画廊(Galleria d’Arte Maggiore,展位 [3E15] )的阿莱西亚·卡拉罗塔(Alessia Calarota)带来了两件毕加索的作品:一件是1904年的蚀刻版画《Le Repas Frugal》,另一件则是1946年的水彩画《Tete de faune barbu》。前者已经被标上售出的红点。

Galleria d’Arte Maggiore展位上毕加索的《Le Repas Frugal》(1904年),图片来源:TANC

  据卡拉罗塔称:“我们带来这件蚀刻版画是因为有一位中国收藏家提出了这一要求。西方世界往往低估了中国收藏家的知识水平,有时候画廊并没有带来他们顶尖的作品,而这一切通常是瞒不住这些收藏家的。”

毕加索《三个女人》(1948年,左)、《野兽的头》(1947年,右)在Almine Rech画廊,图片来源:TANC

  与此同时,毕加索孙子伯纳德·鲁伊斯-毕加索(Bernard Ruiz-Picasso)的夫人阿尔敏·莱希(Almine Rech,[3E05])在香港展会上带来了两具陶瓷作品和一幅黑墨钢笔画,标价在15万到50万美元之间。据该画廊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件瓷器作品《三个女人》(1948年)、《野兽的头》(1947年)因为非常特别,在第一天就被很快出售。而莱希则称:“现在人们对于毕加索的兴趣更加广泛,因此在中国市场上他各种艺术媒介的作品也都备受关注。中国的传统使得这些人很懂瓷器,我认为这种艺术形式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Acquavella 画廊展位上标价2500万美金的《火枪手》(1969年)和标价1250万美金的《坐着的裸女》(1969年),图片来源:TANC

  同时,几家画廊也带来毕加索晚年期间创作的极为成熟的作品,价格不菲。高古轩(Gagosian,[1C18])带来的两幅毕加索1971年的作品《女人的胸部》,《裸体女人》,标价分别为1200万美金和950万美金,销售状况未知。Luxembourg & Dayan画廊展位 [3E07] 上极其引人注目的《长笛演奏者和吃西瓜的人》(Joueur de flute et mangeur de pasteque,1965年),标价1450万美金,还未出售。同样处于千万级价位的还有Van de Weghe [3E16] 标价1800万美金的《Tete de Femme》(1971年),Acquavella [3E12] 标价2500万美金的《火枪手》(1969年)和标价1250万美金的《坐着的裸女》(1969年),也还未出售。

Luxembourg & Dayan 画廊上毕加索作品《长笛演奏者和吃西瓜的人》(1965年),标价1450万美金,图片来源:TANC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毕加索来香港巴塞尔时,Luxembourg & Dayan画廊总监 Amalia Dayan 表示,“毕加索、莫兰迪这些名字都非常为本地藏家熟知,他们持续关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显示出对我们这次所带作品的兴趣 。”该展位由美国经销商杰弗里·戴奇(Jeffrey Deitch)组织策划,同时展出的还有毕加索于1930年在木柜门上创作的一幅油炭刻板画《吻》(The Kiss)。戴奇说:“收藏毕加索的作品在中国已经卓有声望。这些买家的数量不多却认真而有影响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长期定居在香港或者纽约;从中国走出来的这一批买家在艺术品市场上非常活跃。”

Mazzoleni画廊展位上一幅毕加索的作品《Mousquetaire. Buste》(1968年,标价950万美金),图片来源:TANC

  而同样选择带来一幅毕加索作品《Mousquetaire. Buste》(1968年,标价950万美金)的Mazzoleni画廊 [3E04] ,其总经理 Mira Dimitrova 则解释道,“因为毕加索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表现很好,今年伦敦拍卖上出现了不少高价作品,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有很多买家,我们觉得他们或许会对此感兴趣。”

  同期苏富比也在展出多幅毕加索作品

  与此同时,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正在展出“对峙:毕加索/康多(Face-Off: Picasso / Condo)”,将40多幅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当代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的肖像画并置。

“对峙:毕加索/康多(Face-Off: Picasso / Condo)”展售会现场,图片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这场展览中毕加索的作品共计二十件,将近半数借自北京、香港、台湾等地的私人收藏,其中就包括2015年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晚拍上王中军以1.85亿人民币拿下的来自“高文家族艺术收藏”的毕加索肖像画《盘发髻女子坐像》,现为王中军的私人美术馆“松美术馆”馆藏。《静坐的蓝袍女子》则为2017年5月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被香港买家以4504.75万美元购得。

  这场展览也是香港至今最大规模的毕加索展览之一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Patti Wong)表示:“亚洲藏家对毕加索和康多的作品兴趣浓厚,令苏富比萌生于香港举办这次展售会的念头。”

“对峙:毕加索/康多(Face-Off: Picasso / Condo)”展售会现场,图片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经过众多拍卖行的多年经营,毕加索的画作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已是名声显赫,而这种多管齐下的市场策略也最终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据苏富比专家陈少曼称:“近些年来,在拍卖行售出的毕加索肖像和具象作品,尤其是那些1930年代的作品,大多都流向了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私人收藏。” 3月3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将推出一幅毕加索1924年创作的《若安乐松风景》。

毕加索1924年创作的《若安乐松风景》,图片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中国市场对于毕加索的兴趣由来已久

  今年3月毕加索作品在伦敦的成功拍售,以及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首场毕加索特展“毕加索1932:挚爱、名誉、悲剧”,将会进一步激发中国市场对于这位艺术家的收藏兴趣。“中国收藏家非常关注国际市场;他们紧密关注国际发展动态。”活跃于香港的艺术顾问亚历山大·埃雷拉(Alexandre Errera)说。

伦敦泰特美术馆即将展出的毕加索作品《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图片来源:伦敦泰特美术馆

  这些收藏家也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观赏到毕加索的原作。中国美术馆于1996年就接受了来自德国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Peter Ludwig)价值2700万美元的作品捐赠,其中包括来自艺术家创作晚期的三幅油画和一幅钢笔画,这是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的首次重要亮相。2003年,时任法国总统的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在北京的一次展览中向公众揭幕了25幅毕加索的油画。2011年,巴黎毕加索博物馆也曾于世博会期间在上海展出了48幅毕加索的油画。

“对峙:毕加索/康多(Face-Off: Picasso / Condo)”展售会现场多幅毕加索作品都来自香港和大陆私人藏家,图片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虽然迄今为止只有两位已知的中国收藏家通过在纽约的拍卖会购买过毕加索的重要作品,但是据佳士得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部的联合主席乔凡娜·贝尔塔左尼(Giovanna Bertazzoni)透露,中国艺术品市场对于毕加索作品的兴趣其实远不止如此。

毕加索,《带鸟的步兵》,1972年,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她认为我们很快就能在中国的多家民营美术馆的展览中见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比如由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长期以来都对于毕加索的作品非常感兴趣。”贝尔塔左尼每两个月就会来到中国一次,造访南京和深圳等城市并且举办关于毕加索的专题讲座,她表示中国内地的收藏家对于“五到六幅”近些年拍卖过的毕加索作品(估价1000万到4000万美元不等)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其中某些购买了这些作品。” 

伦敦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拍以及超现实主义夜拍,毕加索的《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玛利·德蕾莎·沃特)》以4982.7万英镑成交(折合4.33亿元人民币,6900万美元),图片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而其他业界人士则持有更谨慎的态度。总部位于伦敦的咨询公司Gurr Johns主席兼执行总监哈利·史密斯(Harry Smith)就认为:“毕加索或许是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最知名的‘品牌’,他的作品确实吸引了众多收藏家,而其中的确包括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人们倾向于关注艺术品高端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且假设这些趋势会广泛蔓延,然而事实却并非一贯如此。”他的公司上个月在伦敦购买了12幅毕加索的油画,其中还包括创作于1937年价值4980万英镑(约合6900万美元)的玛丽-泰蕾兹·沃尔特(Marie-Thérèse Walter)肖像,她是毕加索的情人之一。

  2010年,法国艺术经销商爱德华·马凌(Edouard Malingue)在其香港画廊的首场展出中选择了以毕加索的作品为主题,然而当时并没有任何作品卖给中国收藏家。马凌说:“在那之后,公众对于毕加索的兴趣有了显著增长,而部分收藏家也确实在拍卖会上购得了其顶尖作品,不过我并不认为中国内地的市场有人们预计的那么大,我们也应该注意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市场。”

Van de Weghe画廊带来的毕加索的《Tete d'Homme》(1965年),图片来源:TANC

  同样的,亚历山大·埃雷拉也表示:“虽然始终有毕加索的作品通过私洽销售渠道在中国售出,比如我自己就向中国客户卖出了几幅毕加索的晚期作品,但是我们不太会看到任何人试图构建一组毕加索收藏。”他认为中国收藏家的兴趣在于一次性的、战利品式的购买方式。“中国买家所追捧的毕加索画作通常是颜色鲜亮的大画幅作品,挂在墙壁上很有气势。”

  苏富比欧洲主席兼全球印象派与现代艺术联合负责人赫莲娜·纽曼(Helena Newman)说:“人们关注的焦点通常是尺寸、颜色和强烈的形象表现,而这些往往是毕加索晚期作品的主要特征,所以我们常看到中国买家以晚期画作为目标。”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文/Cristina,Ruiz,译/曹天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