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一墨画集》序一

喜看指墨开新境

  毛笔的产生,是先民的伟大创造,无论写字,还是画画,都延展了手的功能,致广大,尽精微,天下万物,尽入彀中。笔墨的互补与融渗,从根本上铸造了中国画的风貌,有骨力,有生命,更有语言表达不出的韵味。然而,就在中国画笔墨语言确立的同时,唐代天才画家张璪也开始试验指画了。指头没有笔尖那么敏感,不大蓄墨,以指蘸墨,难于淋漓酣畅。但是,在指爪之际的高度提炼中,生拙丰富了精巧,点线组合成渲染,而且更加空灵透气,层次丰富。经过从吴韦到高其佩的发展,在碑学初兴而主流绘画柔靡的环境下,指画给传统绘画注入了活力,不但形成了流播较广的画派,而且成为20世纪借古开今派大家取法的传统。

  铁岭是高其佩的故乡,也是指画的渊薮,不过清代中期以后却沉寂下来,当地并无传人,直上世纪之末,才又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杨一墨。杨一墨原来是开原人,自考入铁岭师范接受美术教育,后移居铁岭,至今已40余年。他自幼喜爱书画,上世纪80年代刻意书法,受教于高澄鲜、聂成文,兼师郭子绪、刘云泉和陈振濂,并问学于王镛,始而专攻黄山谷,转攻小草,继之在王镛的影响下,感染时风,自探灵苗,烂漫天真,远溯汉魏,书风为之一变,遂在国际书道大展中夺金。在书法精进的同时,他开始研习指画,意在复兴铁岭的艺术传统,为桑梓争光。

  他在读书时期接受了现代艺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础,接着又把研习书法的心得用于绘画,善于取法乎上,通过临摹,入古出新。不出几年,他的笔画有了长足进展,指画亦初露头角。这时,他画花卉人物,初学高其佩之写意,花卉多作梅兰松石,近参潘天寿,远追吴昌硕、徐青藤,苍厚恣肆,生机奕奕。画人物近学王孟奇、方增先,远溯陈老莲,简拙幽默,情态生动。画肖像则取法写实一路,指墨提炼,求形神兼备。山水画画的不多,大略取法石涛、石溪,以指代笔,务求苍厚真率。一些得心应手制作,不但显示了置根传统而表现个性的造诣,而且在视觉审美上也不乏一定的现代感。

  杨一墨在指画上的探索,得益于艺术文物界的耆宿杨仁恺,杨老研究古代书画,更是高其佩专家,一向关注当代中青年的创作,悉心点拨指导,多方扶植提携。在与杨老的接触中,杨一墨深感,要想在指画上突破前人,除去刻苦实践之外,必须提高文化修养,系统了解画史、潜心钻研理论。所以,他在杨老介绍下认识我不久,亦即上世纪之末,便毅然报考了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的进修班,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俯案运指,广泛接触名师益友,视野大为开阔,思考也越益深入。当时他经常邀我到他的住处,讨论书画的同异,传统与现代的承变,写实写意的长短,笔画与指画的异趣,古人笔画指画的薄弱之处,时下流风之弊。他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主要是全神贯注地倾听。

  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寻找前人的未臻之境,一直在探索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有效空间。其时,他开始更多地画山水,而且广泛取法前贤,尤多致力于黄宾虹的和傅抱石,对于黄的点线积墨和傅的墨韵氛围颇有心得,也在尝试把斑斓的色彩引入指画。不过,他总是要我讲讲不足,我于是说:“就‘师古人’与‘师造化’而言,你得之于‘师古人’为多,就山水画的‘丘壑’与‘笔墨’而论,你在‘笔墨’上下的功夫较大,从‘临摹’与‘写生’而言,你在‘临摹’方面用的时间较多。清代的笪重光不是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吗,回去之后,你倘能更多师法自然,面向生活,胸罗丰富的丘壑与真切的生活感受,再加强写生,你的指画和笔画一定会有更大的进境。”

  此后,他真的从画室走了出去,走向了辽北的山川和农家,走向了发展意境和笔墨的源泉,作为一名公务员画家,实在非常难能可贵,因为他只有利用业余时间作画的条件。同时,他也没有废弃临摹、更没有忘记以书入画,他的艺术随着也就出现了新的飞跃。前年我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美展评选,和大家一起发现了一幅指画——《春到梨花沟》,但见沐浴春风的梨花,开得满山遍野,指墨相生,实中有虚,在浅色调子的衬托下,烂漫盛开的梨花,像缤纷的祥云一直开到了天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画家对土地的激情,对“三农”的发自心底的人文关怀跃然之上。这件作品理所当然地获得了金奖。

  去年,杨一墨和他的朋友在沈阳举行书画联展,我又应邀前往,看了许多新作。我发现,他的艺术确实在向新的境界迈进。书法比上世纪更多回归了传统,时风渐远而天趣犹存,显然颇受徐文长的滋养,点画狼藉,烂漫天真,功力深厚,风格鲜明。山水画更加摆脱了前人的意境和图式,也不再局限于积墨的浑厚苍茫,指趣墨韵,斑驳陆离,而是倾其全力讴歌辽北山川风物,最出色者便是象牙山的梨花香雪海,他采取写实山水的焦点透视,用平民百姓的眼光,开掘前人不曾描绘而身临其境者发现的美,一变沉郁华滋而为清新繁淡。他的花卉画,也更加壮点大线,气韵兼力,粗服乱头中生机勃发。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功夫,在《五百罗汉图》长卷中,得到了人人称叹的造诣。

  总之,杨一墨的指画和笔画,正在从山水画开始进入新的境界,开拓了现实题材,注入了雅俗共赏的现代审美趣味,生气充溢意境清新,指墨老到,拙简中求酣畅,恣肆中求苍茫,劲峭中求深厚,繁复中求灵透。仿佛信手拈来,无所拘束,实际是后积而薄发,故此烂漫天真而不失良工心苦。观赏之际,我不禁为他的勇猛精进所感动。前不久他来京告我,他即将从公务员的岗位上退下来,担负起铁岭指画研究院院长之职,将全力投入书画。为了做个小结,已编成一本新的画集,希望我写点什么。我想,60岁对书画家而言,正属年富力强,已经迈开新步伐的杨一墨,只要继续精研古近传统,坚持师法造化,贴近百姓生活,增进现实关怀,到更广大的天地中去感受,再注意指画与笔画的互动,以及无墨而求染的探讨,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期待着。

二〇〇七年八月

作者:薛永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