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山水清音——王正平中国画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看了王正平整个展览,在我脑海里概括为八个字:笔墨生涯,山林高士。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印象呢?因为从你的简历上或者职业上讲你是在银行系统工作,但你的笔墨书画十分气派。

  笔墨生涯,山林高士,就是用一种笔墨去讨真人生活,与现实的世俗的生活拉开距离,我们经常讲古代文人画,强调的是一种业余性,我不是职业画家,我不靠画画卖画为生,保持绘画当中的一种高品质,只是以业余状态去做,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你说的清音也好我说的山林也好都是指你在进入笔墨的世界当中你会借助特定的对象,比如说自然山水、神游期间、神游天地。我们中国人在精神生活上,有一种追求叫天人合一,就是在天地之间娱乐而已,有一种我与天地独来往的精神境界,我觉得人在天地独来往的期间,还要得天地之灵气。近来世界通畅,四通八达,这就打开了,从思维方面、从想象力方面、从眼前的视觉当中,他会破除很多东西打通很多东西,所以我就觉得这两个方面一个是非职业方面,一个是神游天地,都是指向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给予了绘画就有一种品质,一种高的品质。所以我看到王正平先生的画,他确实就处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当中,他有着自己的追求。

  回到画面上,回到他作画的一种经历上说,他来自于内心的一种情结,就是家乡情结——也叫秋浦情结,这种情结在我的理解当中,觉得他是通过笔墨通过绘画想去追寻记忆中一种东西,纯心所系,有依稀之梦。这里可能对离开家乡的人来说,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应,他会返回深处触远方、遥想南方,这样的画面他用家乡的画面去化解,会呈现一种单纯的意像,山林意像。讲到南方,我也是南方人,福建人,现身居北京。其实在想到南方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世说新语中描述顾恺之他去会稽山的情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蒸霞蔚。其实我们讲很多都是一个山一个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但后面的那句我觉得是南方真正的形态,就是草木蒙笼其上,若云蒸霞蔚。其实你的很多山水画的意像,就是这种状态。看到你的画我就想到这个词,但每个人都各取其中吧!像潘天寿他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去雁荡山,他画的那种溪流很细腻,万壑争流是南方一种很特殊的情景,草木蒙笼其上,若云燕霞蔚的意像,给很多人带来意趣,但是不好把握,把握的时机产生的意象都会不一样,看你的画,我们会提到傅抱石先生,傅抱石先生的作品,他其实是在四川、重庆那个南方很特殊的环境当中产生的意像,但他是江西人,其实都缘于南方的意像在取舍,但这种山林意像是一种很普遍的印象,个人的取舍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意义。我有时候觉得,很多的山林意像在想像中出现的时候他实际上是超时空的,你在画山水的时候你的这种山林意像,并没有出现在某时某地,也不着眼于现在或过去。现在我们经常讲古意山水,所谓的古只不过是借古发挥,是借而不是真的画什么古代,其实他的目的是远离当下,脱离世俗,有一种逍遥的精神生活。所以我就注意到你的画面上你点景的东西都是一些古人还有一些小舟、茅屋,这些东西就是有一些消极,但不是真的消极,其实就是一种时间的消极,我不在当下我去远方,在远方当中去讨这种精神生活。所以这种精神生活对现实生活是一种补充,我们说的互补,其实就是艺术世界,尤其是古代中国书画世界,他寻求的就是这样一种互补关系,一种审美关系,能够感觉到精神上的一种自足,很充实很自主,这是从画面的意向看。

  另一个从笔墨上看,你可能懂得一种辩证关系,中国化的笔墨就是讲究辩证关系,落笔下去的时候。包括笔锋正、错、顺、立、干、湿、浓、淡,用笔也好,用色也好,用墨也好,他都是用一种辩证关系去调整,但是我最感兴趣的像刚才几位先生都谈到特殊的一个画面,就是树枝,你的画面主体其实就是山林,不是山头,没有那么多块面,也没有那么多的皴法,但树很突出,很多画树的笔法都落在树上,树杆也好、树枝也好,树枝特别特出,能跳出来,有看似老树、古树、枯树,老树也好,古树也好,枯树也好,这其实就是一个干树枝,那种笔法我就想到蟹爪的表现方式,这就把我们拉到了宋代,你可能是在很多传统的本质上去学习。李成、范宽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我们很熟悉的是范宽山水当中的一种生活,很注重表现一种山势,最有名的就是《溪山行旅图》。李成在树皴法上有创新,我就发现这种关系在南北地域意像似乎又被颠覆了,又被重置了,我就感觉你的辩证关系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法上的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处理,你甚至把南北地域之间的关系通过技法系统给体现出来了。我在画面读解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这样一个读解当中,不仅去体现时空的错位,刚才讲的是超时空,你这里有时空和地域之间的错位,在滋润蓬勃意像当中去寻找古气古韵古境古意。我觉得是在这里去寻找,去体现笔墨内在的生命。在你的画前我就在想,你为什么那么钟情于树?其实树木是蓬蓬勃勃的,一岁一枯荣,它可以繁茂起来,也可以进到的一个沉睡期,进入到再度繁荣,生命不息,循环不止。我就觉的这种内在的声音,可能是你个人人格的一种表现,你在这里寻找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这与你地处北方遥想南方也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自北到南,从南到北,这种南北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一件很有趣的画面。(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郑工)

作者:郑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