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薛永年:韩昊博士艺术创作系列(二)

  由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淄博市美术家协会、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中共桓台县委宣传部、桓台县文化出版局、桓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桓台县美术家协会、桓台县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韩昊山水画展,定于今年九月一日在山东淄博子真美术馆举行。这次展览的作品是韩昊博士近期创作的,会以最新的面貌来向大家娓娓道来。为了方便各位同仁,书画收藏和书画爱好者进一步的了解韩昊博士,了解韩昊博士的艺术创作和写生,从本月初开始利用子真美术馆的公众号,分期分批对韩昊博士的艺术创作经历,写生经历,名家评论等进行连载。请大家继续关注第二期《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评韩昊》。

  薛永年,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赏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常委,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主任,东方收藏家学会书画鉴定组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鉴定研究室特聘书画鉴定委员。曾获王森然教授美术史论指导教师奖,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专家,载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成就人士录》等世界名人录。

梦的童趣 光的烂漫——薛永年

  石涛说“墨当随时代”,意思是艺术应该与时俱进。确实,每个时代的画家都面临着不同的使命,说到中国山水画,20世纪的主流,是借助写实主义恢复师造化传统,扭转晚清民初八股山水的空泛无物,新时期的主流,是借助西方重视主观内心的现代艺术复兴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性传统,摆脱写实思维的局限。这一时期的画家。从40后到80后,涌现出不少名家与新秀,共同的特点是:以不同的方式开拓了山水画的精神领域,丰富了体现新鲜视觉经验的艺术语言方式,韩昊便是“80后”山水画家的新秀之一。

  出生在白山黑水间的韩昊,从本科到博士生,先后求学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与艺术研究院,师从重视山水画精神性并各有建树的贾又福,姚鸣京和卢禹舜。他闲静少言,敏学深思,不仅打下了转化性临摹和创作性写生的良好基础,而且努力学习理论,深入思考在古今中西的联系比较中总结艺术创新的经验。他的早期作品,一类是创作性写生,如《门家河印象》,一类是禅意山水,如《夕阳晚照坐忘》,画得都很好,不过尚有师承痕迹,从2010年开始,他在创作生趣而兼诗意山水的同时,画起了别开生面的《桃源仙梦》。

  此后,《桃源仙梦》成了韩昊山水画持续的主题,尽管有时叫《桃源行》,有时叫《和谐家国》,有时叫《云水人家》,有时叫《山水入梦》,可是从情境的构筑来看并无不同,不妨称之为“桃源仙梦”系列(以下简称《仙梦》)。桃源图是传统题材,历代持续不断,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画家各有阐释,或借以表现对现实的疏离,或用来寄托理想的境界。韩昊的《仙梦》,名义上是世外桃源,实际是心中梦境,是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然而在艺术风格的视觉呈现上,却增添了古人所无的审美经验。

  他的《仙梦》画的不是实有景观、而是充满童趣的梦境,梦中的桃源景象如真如幻,似乎不在一个时空,而是步移景换中的衔接与映带。从中可见远离尘世的山峦郊野花树祥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木屋板桥、莲池花灯。不同场景的切换与衔接靠的是云中的花雨飘舞、群鸟飞翔;地面的长廊逶迤,鸟栖花放;水中的木船容膝、荷灯闪烁;无优无虑的剧中官人,有坐有立;自由自在的灵猴仙鹿,时隐时现。而远山近水,花树鸟兽都沐浴在祥和的光照之下。

  山水画的精神性表现离不开诗意盎然的意境创造,而意境的创造需要“境与情会”的情景结合。恰恰在景与情上,《仙梦》与古代的桃源图拉开了距离。尽管仍是讴歌精神家园的超然世外与和谐安宁,但景是用童心童趣编织的天真烂漫的桃源仙梦,情是内心的欢喜、愉悦,是神与物游的自在,是不乏幽默感的快乐。很有点像亨利卢校笔下的梦幻世界充满心灵的自由。也有点像夏加尔画中的梦幻与象征,流露着内在诗意的力量,然而具有中国味。

  韩昊的《仙梦》,继承了黄宾虹所称的“夺造化”传统,创造了一个奇思异想的艺术世界,不但充满诗意地表现了梦中的天真。还体现了微妙的哲思,尽管比较隐约,但形象大于思想,细心者不难概见。古代的桃源图,大多植根于老庄哲学的超脱玄远,韩吴此图自称“仙梦”,可见不乏道家思想的渊源,但人物一律是戏剧中戴官帽的儒士,水上总是浮着佛家的莲花灯。正是在儒道释合一智慧之光的照耀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民胞物与,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浸透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寄托了生态文明的愿景。

  山水的精神性,以空间为存在形式,以图式。笔墨为展现手段,山水画的空间、图式与笔墨,既有体现艺术规律的一面,需要传承,又不能不适应审美领域的扩大和视觉经验的丰富,而有所创新。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的空间,主流是写实的三维空间;西方现代绘画的空间,不乏多元空间的机械组合;古代山水画的空间,则是以“游观”为前提的“三远”空间与书法平面空间的结合。韩昊则力求以复兴“游观”空间为纽带,用古代人物画多空间连续重复的方式,借鉴西方艺术,以多元空间的有机组合突破写实空间,强化《仙梦》的精神性。

  可以看到,韩昊画中的多元空间是平面上的穿插映带,不太描绘纵深感,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如此的空间,以及空间中提炼物象的符号,构成了其山水画图式。古代的山水画,开始讲“图真”至明清发展为“不似之似”,以半抽象的提炼演化成共性化的程式,程式的个性化是为图式,后来图式定型了,个性全靠笔墨。新时期山水画的突出变化,是以图式个性突破明清以来文人画传统的笔墨个性。在这一方面,韩昊的表现像他的师辈贾又福、姚鸣京、卢禹舜一样突出。

  图式的突破,根本是师造化。生活工作在北方的韩吴,却喜爱南方山水的温润灵秀、水秀山明、曲径通幽、云日散朗。他不仅经常到南方写生,而且以桂林、云南、贵州、海南作为写生基地。他的山水图式,根本上来自写生感受的符号化提炼,也与解构重组文人画程式因素有关,还擅于从汉砖、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中吸取简练装饰夸张的因素,因此天真稚拙,无法而法,个性鲜明。在解构重组古代山水画笔墨方面,龚贤的积墨,石涛的泼墨,破墨,显然是他关注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韩昊笔墨上训练有素,却也非常重视色彩,笔墨虽然是中国画语言的核心,但既要适应图式个性的需要,又要表现内省心灵对外界多姿多彩的感悟,在笔墨与色彩的结合中,还可以更多地发挥色彩的表现力,清代没骨花卉画家恽寿平追求的“色光态韵”就有可能更好地实现。韩昊的《仙梦》,在语言方式上的特点,运用水墨构成与色彩构成,营造浓重的大笔湿墨与瑰丽朦胧色彩的结合。他以笔墨为筋骨,以色彩显态韵。

  《仙梦》之作,无论横卷还是竖幅,都由若干水墨山峦构成空间中的主体,山峦间的良田美池和花树廊桥与人物鸟兽则处于大面积的不同色调中。他运用墨与色的强烈对比,以积色、渍色、撞色和晕染的方法,营造整体上或橙黄、或淡紫、或青绿、或嫩绿、或粉红的统调。在同一色调中,又以补色对比,冷暖对比和纯度对比,强化视觉感受,发挥色与光的作用,造成《仙梦》环境的夕阳、清晨、月夜、晚霞的不同之美。

  20世纪以来光与色的感知成了前古所无的普遍经验山水画对西画光元素的引进,增加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長现了心灵之光的映射。丰富了山水l画意境美的表现。韩昊对此注行了专门研究,研究黄宾虹的夜光研究李可染的逆光,还研究田黎明的光斑,他自己不但发挥了用色,也重视了光的表现,往往通过对黑与白的对比、色彩间的对比与过渡,在色墨的巧妙结合中,表现一定的光感,在云树花光中,营造光影的氛围,追求光影浮动,神光离合。如果说他的色是主观浪漫的色。那么他的光是一种既虚灵神秘又绚烂静谧的心灵之光。

  艺术家站在美术史的高度上,就不会陷于时代的局限,立足手当下的时代精神与视觉经验,就会有自觉的取舍标准,韩昊作为“8o后”画家不为写实所困,却重视了写实中的现代视觉经验;不为古代程式所束,却拿来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提炼方式;不为西方现代所惑,却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对精神性的张扬和对艺术形式的拓展。他如此年轻就已有了自己的艺术精神体貌,目前又在进一步研习中国书法篆刻中进取。相信他通过书法篆刻,会进一步理解民族空间艺术中的时间性,中国抽象表现中生命意识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意识,他的艺术肯定还会有新的飞跃。

  韩昊,1982年生于哈尔滨。2001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在贾又福工作室学习山水画专业),200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师承贾又福教授。2005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读姚鸣京教授山水画研究生),2008年毕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师承姚鸣京教授。200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读卢禹舜教授美术学博士生),2011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师承卢禹舜教授。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201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多年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国外展览,多次获奖。其中全国十一届美览,全国十二届美览,全国第四届、第五届青年中国画作品展,均入选。多次在国家级出版社及刋物岀版发表画集、专著、论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