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极简风十足的元末银素臂钏

2018-09-19 15:57

  银臂钏也称缠臂银,大多成双作对,系古代妇女缠于玉臂之饰美品,成螺旋多圈状环绕于女性的臂膀,一般少则三四圈,多则十几圈,材质多为金与银,首尾两端缠有金或银丝做成的活动抓手,可以使之松紧自如。

  錾刻纹饰的臂钏,称为花钏;若光素无纹饰,称为素钏。缠臂金、缠臂银初始时称为跳脱,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创新于隋唐,盛行在宋元明。盛行期间大多已将之唤作缠臂金、缠臂银,亦谓金臂钏、银臂钏。

  元末银臂钏

  图中所示是一件元末银臂钏,素面无纹,故也称银素钏。素钏银条宽0.5、厚0.1厘米,有12圈之多,每圈约25厘米,拉直后长度约近3米。这件银素钏自上端抓手起的第一圈,呈窄长柳叶形状,饰有三道粗细不等弦纹,弦纹后錾刻着镇江×局×记字样,明确表明这只银素钏应为元代末期镇江某银号所制。

  考古发现,我国简单的单圈臂钏,自商代就有,一直延续不断,制作材料有金、银、玉等,至今还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女性间流行。

  缠臂金、缠臂银作为女子饰美炫富的标志,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上就有所表现。唐代簪花仕女图上的仕女,就佩戴着美轮美奂的金银制作的跳脱,显得雍容华贵。

  北宋文豪苏东坡在其《寒具》一诗中写道: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春意浓浓,月色溶溶,但见一位佳人独自于万籁俱寂的静夜,在朦朦胧胧的白纱帐中酣睡如醉,美梦不醒。佳人雪白浑圆,藕似的玉臂上,那一只成螺旋状环绕于臂的缠臂金,已然无意间受压于她沉睡的玉体肉身,因而显得有些走形。

  及至明代后期,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限制,倡导女子笑不露齿,衣不露肉,甚至连裸露手腕都会受限,更何况裸露出玉臂?故女人们,尤其是年轻女子的缠臂金或缠臂银,只能被衣裳严实地加以遮盖,逐渐失去其饰美炫富的功能,直至最终彻彻底底地退出历史舞台,消失于人们的视线。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