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阿鸽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省美术馆名誉馆长
《凉山火把节印象——姐妹》70x137cm
《凉山火把节印象——姐妹》一画中,画家将彝族女子的形象进行提炼,以抽象化的形式呈现于画面当中。画面构图规矩工整,画家以左侧面或右侧面的视角分别描绘彝族女子的不同立面,竖幅的形式将妙龄女子修长挺拔的身姿展现的淋漓尽致。
画家提炼简化了人物形象的轮廓,以明快轻盈的线条来重构人物,跳动的线条粗细不一且富有韵律,线条构成的块面多为几何形状,这明显是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立体派的风格,表现语言具有装饰性。笔墨的使用或湿润或枯笔,或浓或淡,笔法灵活却有法度,主要以水墨为主色调,湿润轻盈的水墨能展现出女子的婉约恬静。画家仅仅用几抹淡粉色点缀于女子的脸庞上,在水墨的灰色调衬托之下可爱灵动,也是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画家以写意的风格、抽象简练的线条和分割的色块元素来重构人物,女子形象保留一定的形似,同时富有神韵,简单的色彩和线条展示出女子的秀美形象。
蔡超
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钟馗神威图》68x136cm
《钟馗神威图》一作,钟馗形象富有民间造型艺术特色,宽大的衣袖、开敞的领口、不羁的胡须样式、怒发冲冠的形象和色彩鲜艳的腰带都极具戏剧特色。画家笔下的钟馗神采飞扬,不是常见的钟馗夜巡题材,也不是钟馗嫁妹的题材,而是钟馗少有的哲思形象,给观者展现出钟馗文人的一面,这更能体现出画家个人深厚的文学涵养和艺术哲思。
钟馗的威猛形象,身后的古朴松枝,二者浑然成趣。画家在每处细节的处理上均严谨,用顿挫有力的线条勾勒轮廓细节,造型严谨,钟馗神态与画面的古松背景和谐统一。画家把重点落在了对钟馗神态举止的描绘之上,钟馗的面部神情是深思,而举止则是呈现出文人思考的姿态,或许是画家文人情怀的缩影。
画家将钟馗置身于松枝树木背景当中,有一种古意的清雅灵动的美感。
张松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山高水长》69x136cm
《山高水长》中,画家以质朴的笔触描绘了雄伟壮丽的浩瀚山峰,勾勒出山光无尽处,流水潺潺皆有声的场景。
画面中画家对山水景物的安排错落有致,近山远水相互呼应,构图为山水变换的组合图式,使得画面内容饱满丰富。画家以顿挫有力的笔触来描绘山石的形体,那些繁多细碎的不规则线条纵横交错地构成了山石磨砺尖锐的质感,画面的山石显得似乱非乱,似散非散。画家再辅以轻薄的藤黄、赭色、石青之色,打破了由散乱短促的线条带来的生硬单薄,丰满了山峦古苍挺拔的形象。
画面的中间,有两位名士眺望着无尽的山川,在人物与远景的山峰之间,画家提笔点点落墨,以此表示在远处飞行的雁群,这一笔给画面带来了不经意的动感和生机,使画面动静相生。人物与大雁这一细节的描绘可以看出画家自身的文人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恣意。
周荣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秋色呼伦湖》68x68cm
画面中的牧人昂首挺胸,端坐在马上,双手牢牢地把住缰绳,他微微地回头,好像在吹着口哨号令画外的马群,也好像是在与其他同伴大声交流。牧人身下的花毛马身躯粗壮,毛色复杂,健美雄浑。远景的那匹深色马,头大额宽,披毛浓密,双眼炯炯有神的注视着画外,与观者产生有趣的互动。近景处有一束芦苇,仿佛在随风飘扬,动静之间悠然成趣。马带着牧人已经踏入河中,河水深沉,河面的波浪正因马匹的搅动而一圈圈荡漾开来。
画家笔下的《秋色呼伦湖》营造了一个悠然大气的氛围,原始而粗犷,秀丽且洁净,刻画出呼伦湖上牧民的放牧场景。长短线相接,马匹圆滑有力的曲线与牧人身上刚劲有力的直线形成对比,笔墨情感浓烈、章法结构自然天成。用笔率性游移,在笔墨与点线之间饱含情思,具有一种别样的美学意味和价值。
马书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原常务副馆长
《菡萏凌波,亮节芙蓉》61x88cm
《菡萏凌波,亮节芙蓉》一画中画家结合水墨的特性和西方印象派的手法描绘出氤氲的荷花图。画面采用侧俯视的角度进行创作,因此画面中的荷花与荷叶是以正侧面表现出来。画中采用“S”型构图,荷花荷叶顺“S”线条而排布,两边留白,画面显得疏密有度,内容饱满。
画家擅长运用水墨的表现形式,着力发挥水墨材料自身特性,在干湿、浓淡中自如变换,利用水的特性晕染出“形散神不散”的荷花及其枝叶。色彩融合到水墨当中,随着水墨特性被晕开,使得色彩与色彩之间有一种朦胧感,色彩与水墨的运用在此画中主要强调出整体综合性美感,以水的特性打散了事物的形式感,但突出了事物的韵味,从而形成了有着本真的意境。
此幅作品笔墨酣畅,意象凿凿,画风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但却不匠气,有着画家自身的笔墨风格。
中国工笔画学会艺术顾问
《春风微拂木兰香》68x68cm
此画中画家用细致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贵族女子的工笔画卷。仕女服饰上的白雏菊纹样与背景的白玉兰都含有纯洁、真挚、高雅的寓意,象征着仕女的性情与如玉兰般淡雅高洁的品格。
画面构图简练,参考了古代仕女图的构图方式。仕女手持书籍呈侧面跽坐之势,背景中白玉兰的枝丫从画面一侧伸展出来,与仕女形象浑然一体。画家以工笔手法描绘人物、服饰、花枝等事物。仕女形象的勾勒是工笔线条与敷色的结合,白玉兰的描绘则是水墨为主。画家多用中锋笔触,力度均匀,线描流畅婉转,让衣裙整体显得轻盈飘逸。同时使用淡墨勾勒枝干、晕染背景,让画面多一分湿润与古拙之感。人物与玉兰的敷色清润,有现代的装饰性审美。
整幅画作融情感、意境、神韵为一体,勾画规矩雅致,工整中透露出潇洒,人物形象简约却不失感染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