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精英艺术——展讯:“微象亦无形”瞿倩梅新作展(北京)

apEnIHO3aJCu5QkC6OIPC6nVW8EpCc44oSsW5av7.jpg

GnfI7FtFJFyHbdwK5OiF9xOX1lBOnsEYZvAqKgQ8.jpg

XRvV4L3uvj5cSm7hfAl2ry5w3CnNcNd6hZ6gmIeA.jpg

XI0RblAIUCU4qb0OimMqGa8u9BraoysRwiGu01M7.jpg

8W4A1MedmylYg4efpTrgJzPBHZ6rBQl2MEtObodn.jpg

  展览城市:北京

  学术主持:贾方舟

  展览时间:2014-04-26至2014-05-25

  开幕时间:2014年4月26日15:00

  展览地点:亚洲艺术中心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

  参展人员:瞿倩梅

  主办单位:亚洲艺术中心

  读瞿倩梅的作品,首先被她作品中所具有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厚重的高岭土,几百斤重的方钢铁柱,同时佐以大漆、麻绳、普洱茶汤等自然材料,所有这些构成了她画面的主体。瞿倩梅在画面中创造了一种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第三空间,巨大的画面和复杂的肌理,以及丰满的艺术语言,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并赋予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以鲜明的触感。2014年4月26日,亚洲艺术中心隆重推出「微象亦无形―瞿倩梅新作展」,呈现艺术家近年来的最新创作,聆听多种材料共同奏响的一曲雄浑厚重的交响乐章。

  接受多年传统绘画训练的瞿倩梅,带着最初的激情与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踏上了艺术之都——开启巴黎的人生旅程。侨居法兰西的二十多个春秋,她游历欧洲多国,在这里瞿倩梅的视野开阔了,西方文化深厚的给养带给她创作的源泉,塔皮埃斯的作品则将她引领到了材料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借由抽象的无限性和材质的对比美而抵达的自由之地。在西方文化的关照中,瞿倩梅也愈发地认识自我,以及本国的传统文化。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艺术材料专业,开始走向抽象艺术的创作,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一次偶然的西藏之旅,让瞿倩梅获得了艺术的“灵光”,打开了创作的心门。巍峨的山峦,清澈的湖水,辉煌的庙宇,还有飘荡在心中圣洁的哈达,让远离城市喧嚣的艺术家找到了心灵的归途。关于西藏之行,瞿倩梅如是说:“我一直神往西藏的文化、西藏的风情,到了西藏,听不到都市的喧嚷、看不到都市人的浮躁。最让我震撼的是佛教徒发自内心的虔诚,以身体丈量土地,那朗朗诵经声、那份知足……叩响了我的心门。西藏以后,我的心灵找到了皈依。要说到西藏之行对我最大的触动和影响我觉得主要是精神状态,抹去了以前的浮躁,开始走向坦然、淡定。作品,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一个大的转型。”恰恰是这次西藏之行,带给了她无数的灵感。

  在瞿倩梅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她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在材料中,红色的陶土就像高原那一方土壤,我们仿佛被指引着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和反思。断崖裂壁般的肌理表现出瞿倩梅生命的力度,斑斓厚重的色彩演绎出瞿倩梅情感的细腻。在这里,作为媒介的材料本身被凸显出来,成为了“叙述”的主体,而这正是对格林伯格“艺术在于媒介”这一理论的实践。材料本身有时固然具有迷人的性能和表现力,但是瞿倩梅并没有陷在材料的游戏中,而是通过材料与形式的复合营造了东方的哲思意境。综合材料、女性、江南这几个词语似乎很难让我们的目光准确定位在瞿倩梅的身上。单从画面的体量感去揣测艺术家的性别,会误以为是男性,更令人咋舌的是出自一位江南女性之手。事实上,恰恰是这种反差,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艺术家所具有的的爆发力以及蕴含的无限能量,而这又是当今画坛所缺失的一股力量,太多的雷同,太多的流于形式,已经让作为观者的我们视觉疲劳,瞿倩梅的作品犹如一剂汤药,初尝时苦涩,但终究是甘草。

  尽管使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是西方的手法,但是我们却在瞿倩梅的作品中看到了对“道”的追求。无论是堆积的高岭土、还是朽木的装置、大漆的浇筑,以极微之象探寻不可言说之道,这些物质材料通过艺术的构想而升华为艺术性话语,此时,艺术家不是借助媒介塑造形象,而是借助于一定的成像揭示“物性”而达到心物相通的形而上的把握方式。如果说意识是阴,物质是阳,那么空间就是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通过物质媒介激起了观众的“阅读”热情,循着画面上的物质符号,如建筑的框架、车轮辗压的辙印、断壁残垣的碎片,干枯的树干和碎裂的树皮,打开了一条通往艺术家情感的小径,进而完成了“对话”的使命,这就是材料媒介的生命力。从研习大师风格到探索个人道路,从写意性抽象到西藏之行后的厚重新作,瞿倩梅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绘画有两种,一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物质的绘画是通过视觉的神经刺激来感动观者,这是外在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心灵的激荡所产生的内心共鸣。瞿倩梅的抽象艺术创作无疑属于后者。正如学者贾方舟在文章中所言:在近期的一些作品中,瞿倩梅的作品又有更成熟的表现:它们不再像过去那么张扬,那么咄咄逼人。它们变得沉静、内敛,更趋向内心的深厚、蕴藉,更具有一种文人水墨般的恬淡和冥想的内在力量。因此,瞿倩梅在她不断的求索中不仅更接近她的内心,也更接近东方传统的审美趣味和高远的境界。

  伫立于瞿倩梅的作品前,我们感受到的绝不再只是一些综合材料的构成,而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思考。物件原本的功能褪去,并以另一种面貌还原,把“质”变成了“量”,又由“量”变成另一层面的“质”,一切具体而微的物质材料已成为超乎物质之外的抽象概念,这正是瞿倩梅的作品所带给我们的视觉质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