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旭东:和时间赛跑的文物保护者

2019-04-10 11:46

紫禁城将迎600岁生日,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就任故宫博物院新一任院长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此外,故宫新任党委书记都海江也于3月上任。

就在单霁翔卸任前一个月,故宫博物院发布紫禁城600年展览计划。数十项展览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延续一整年,故宫捧出《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传世名作,为自己庆生。

2020年是故宫博物院一个重要节点,历时18年的古建大修和8年“平安故宫”建设都将完成,故宫将迎来更加健康的状态。按照计划,这一年的紫禁城600年大庆,单霁翔坚持不举办任何大型的庆典,而是通过开放更多的区域,拿出最好的展览,让观众感受到故宫之美。

“工科院长”王旭东

和时间赛跑的文物保护者

唯一有印象的,是我父亲在1981年曾去敦煌旅游,他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留了影。

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只是土,只是矿物,我只关注到壁画起甲、开裂等问题。

我们的保护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

我们这个时代就要做属于这个时代的事情。敦煌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当代敦煌人的使命是既要保护好敦煌,也要让世界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它。——王旭东

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门人”王旭东,昨晚接到记者电话后,确认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从1991年到2019年,王旭东在敦煌工作了近三十载。201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旭东曾谈起他与敦煌的渊源。

王旭东1967年2月出生在甘肃山丹,那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他从小梦想当一名水利工程师。1990年从兰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王旭东成为张掖地区水电处的一名水利工程员。

1991年,敦煌研究院到兰州大学招地质工程人才,加入莫高窟石窟保护。因老师推荐,王旭东“勉强决定去敦煌看看”。那是他第一次来到莫高窟,此前,他甚至不知道敦煌在哪里。“唯一有印象的,是我父亲在1981年曾去敦煌旅游,他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留了影。”

王旭东说,到敦煌的那个晚上,还没进洞窟,他就被莫高窟的静谧所吸引,他做了一个“一时冲动”的决定:留下来。

在敦煌,王旭东参与的第一个课题是崖体稳定性研究。这个课题与他的专业吻合,很快引起了他的兴趣。但对于敦煌壁画,他并没有太大感觉,“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只是土,只是矿物,我只关注到壁画起甲、开裂等问题。”

王旭东住在莫高窟,每天在洞窟里走动,周围的同事都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慢慢地,他开始把目光投向敦煌壁画本身。“我真正知道了它的珍贵价值。从那以后,对莫高窟所有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我都特别用心。我不再只是把它们当成石头、泥巴了,在我的眼里,它们是有生命的。”王旭东说。

在敦煌,王旭东一待就是28年。2014年,王旭东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成为敦煌的第四任“掌门人”。他的前任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从法国留学回国,1943年来到莫高窟;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国立艺专中国画专业毕业,1946年来到莫高窟;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是一名考古学者,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来到莫高窟,就再没有离开。

在“工科生”王旭东看来,莫高窟的壁画、彩塑是泥巴、草、矿物颜料、动物胶制作出来的,都是非常脆弱的,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的保护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王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近两年故宫等博物馆的文化创意非常火爆,在王旭东看来,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经验可以借鉴。

今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连续两晚开展“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起一时轰动。

今年,敦煌也将面向公众全面推出“夜游莫高窟”。2018年,敦煌研究院就曾专门针对研学游团队推出过夜游莫高窟的体验活动,深受欢迎。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则将面向公众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包括“夜游莫高窟”“夜游莫高窟,诗意边关行”“游姊妹双窟,走玄奘之路”。

“网红院长”单霁翔

让故宫和观众都有尊严

我不是“掌门人”,只是“看门人”。

到北京要做三件事——参观故宫,登故宫城墙,吃故宫烤鸭。

只有人们都喜爱这些文物,文物才有尊严。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故宫口红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着,到公众场合拿出一支中国色的口红,多有尊严啊!——单霁翔

2012年1月,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后,单霁翔接过了故宫帅印。

单霁翔执掌故宫,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实践基础。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吴良镛院士,也是梁思成的再传弟子。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留学期间,便开始从事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研究。而2002年开始的十年国家文物局局长经历,则让他对全国文物保护有了深切的认识。

在那期间,他与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合力,将占用故宫13个院落的外单位一一迁出,其中也有国家文物局自己的下属单位。搬离过程殊为不易,单霁翔需要为这些单位找房子和资金。就在最后一家单位搬走后的第二年,单霁翔赴故宫上任,他曾笑称:“人要多做好事,最后好处会落到自己头上。”

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批量诞生“网红”。从钟表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186万多件藏品影像信息全部上网。一场“上元之夜”夜场文化活动,3500张门票引来3000多万人疯抢。

正如故宫内部人士所言,单霁翔本身则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他的“金句”和“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1000多场演讲走遍全国,成为故宫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