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介绍:邱劼,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系数字策展方向博士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双硕士,独立策展人,专注于数字策展,当代艺术等研究方向。
此次《中国“画”》系列(35x450cm,9件,水墨、宣纸、立轴,行为介入)作品是艺术家邱涛2020年到2021年创作的新作。该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对于中国文化和西方当代艺术理念的融合的理解与探索。
中国“画”系列(墨面)
水墨、宣纸、立轴,行为介入
35x450cm 9件
2020-2021
中国“画”系列(纸面)
水墨、宣纸、立轴,行为介入
35x450cm 9件
2020-2021
近年来,以西方艺术为基本形式的当代艺术已经趋于全球化和同质化。无止境的对于一切前者定义的推翻的后现代艺术理念似乎并不再那么像“灵丹妙药”。 可以看到的是,邱涛作为中国艺术家,试图将东西方艺术传统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学习或者借鉴西方技术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试图在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背景下探索一些全世界都关心的共同话题。在这个时代下,当代艺术的平庸化期待着中国文化的介入,带来新的文化气息。
在中国画的理念中,立意尤为重要。张彦远曾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也曾提倡:“绘画欣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学会抛开一切利用语言进行的思考,把大脑关掉,只用眼睛看,并用‘心’去‘感觉’你所看到的。充分地体会一幅画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可见对中国绘画的欣赏更多的是对意境,也就是本身绘画的思想层次上的赏析。正如邱涛所说,“我认为中国的绘画观念一直以来都是带有哲学性,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的观点从当下的语境来看,还是具有现代性的,从绘画的角度来解读,如不要过于沉溺于外在的内容、形式、语言、技法等去丰富作品,回到事物的根本,即回到思想的高度上来,正所谓“大道至简”(引自五代《还金述》),又如《庄子》’庖丁解牛,技近乎道‘等”。蕴含中国底蕴的艺术作品,特别是与绘画形式有关的作品,应该看起来完全自然——没有技术或构图的痕迹,应该像自然过程一样自然而朴素。
中国“画”系列
现场行为介入
2021
这幅作品的构图、褶皱和现场创作的仪式感,体现了中国卷轴画中所表达的超越时空的概念。作品以巨大的势头,将观者带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绘画不再是对外部世界的写照,而是一种将观者与艺术的象征联系起来的直观体验。以黑色为主的作品和上升的构图,充满神秘感的褶皱产生了一种气势磅礴的活力和大气感,唤起了对传统文化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壮丽的幻想。邱涛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光影的技术。作品的图像结构是由褶皱之间的疏密驱动的。它在变化和共振的纹理之间演变,创造出极富有视觉冲击的画面。
同时,《中国“画”》系列带领观众超越卷轴绘画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它呈现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动态视角,超越了卷轴。在画卷与灯光的互动中,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正在展开。作品采用“中国画”的外在形态,命名《中国“画”》,引出“画”的行为。邱涛说:“我先在宣纸上一笔一笔刷墨后,另一面拓回宣纸本色,水墨与纸、黑与白、阴与阳等,在现场通过人‘行为’对纸和墨的介入,‘似与不似’也指向‘画’行为本身,揉、捏、折、压等方式让阴阳两面的黑白长卷产生起伏、凹凸等变化,虚实相生、知黑守白、物我相融,这裡所指的‘物’,包含了‘物象’的各种隐喻,以此‘行为’进行探索和反观。”
对物质的探索,归根结底是对历史和中国文化整体的探索和再阐释。艺术家邱涛对混合材质的冒险尝试,无论是水墨绘画还是行为介入,是一种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回应全球世界所产生的外部影响的新方式。相较西方绘画,中国传统绘画非常注重墨色与线条的融合,强调阴阳二元的重要性。作品黑与白两色的版本丰富了作品本身的阴阳二元性质。同时,新材料的探索绝不是脱离零件的象征。相反,可以肯定地说,邱涛将中国古典文化和象征主义积极融入了他的当代艺术冒险中。
当代水墨的探索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方向之一便是“切换媒材”。作品超越原有的材料,通过多种媒介和方式来体现中国传统的精神。邱涛的作品超越了水墨材料本身的形式,结合当代艺术中行为介入和装置的概念,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这进一步反映出的便是当代艺术的现代化的生存、变化和创新状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