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祝朋常:江山无限 风雅一门

艺者之心,纯粹至真。

祝朋常先生于困境中忠于艺程、倾心创作的赤子之心最是感人。他的画里,藏着艺者对自然的深度敏感和沉于覃思的致知格物。生机璀璨的时代特征和生命的嬗变成为艺术家寄托诚心的内涵,并以独特的审美趣味凝成意味悠长的人生羁绊。

慧心独具的祝朋常先生自小学四年级就始临《芥子园画谱》,虽屡陷生活漩涡,但依仗艺术之滋,勇敢面对着日常之难。如创作于1956年的《煎药炉子》便记录了曾经的窘境与奋然。当时,祝朋常先生卧病在床,画画成为生命的全部意义,日后他曾感叹:“如果不是画画,我可能都不在人世间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a3b6a9e8d1b4bfe985857cbef1c209e4.jpg

祝朋常

诚然。绘画于他,早已不仅是技术的追逐,而是类乎生命信仰般的求索。祝朋常先生不仅深谙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写实趣味,更在色彩表现和构图处理上与印象派表现艺术美学思想异曲同工,其作虽用笔着色不多,却不拘某物之具体刻划,而重整体气蕴,故画面总能呈现独到风神。

这条艺道,应物写生又兴发生趣。某种源于自然的繁茂生命感时时跃动,总能撩起观者关乎自身的想象,扑面袭来的浩然气和根植生命的谛念在画中还原成鲜活气息,应物而超然象外,阐发出极具共情力的人文精神。其画之灵,不仅在皮,更在势:如《柏籽树》《老农》布局严谨,色彩浓烈;《小巷》蓝天绿海,华屋碧阴;《城郊公路》山色得益,浑然一体;《农舍》烟雨满纸,简淡返真;《村头》笔锋老辣,笔力愈劲;《清湖小溪》雾气冥冥,心旷神怡……

除去个人创作,祝朋常先生对地方艺术能量的锻造同样值得推崇。曾任江山市美术协会主席的他不仅热衷于发展江山油画圈,更以身作则,率领自有家族深耕艺术圈,为地方文风的养成奠定良好标准。

此江山十八曲巷祝氏一家人,自先辈祝维良以来,均雅好文艺,琴棋书画、诗文篆刻各擅胜场,在大哥祝朋常先生的领头下,以祝渭洋、祝鹏杭、祝鹏村、祝亚英、祝瑜英等六兄妹为核心,涌现出祝铮鸣、祝平凡、程犁、程沙等一批新生代学院派书画家和雕塑家,家族式艺术团体蔚然大观:二哥祝渭洋《半开半掩的大木门》《广渡村的小妞们》等钢笔画记录着江山胜迹与风土人情,并与弟弟祝鹏杭同为浙江名砚——西砚创始人;祝鹏杭多才多艺,《卸妆》《老雕匠》等工笔巨制浑然天成;小妹祝瑜英能文善画,2008年应征撰写《浮石潭记》,其中“夫妻碑”传为佳话,《外婆家(清湖)印象》诗文俱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fcbed19b269290b3a75d59f8bc2ff91e.jpg

一家子摄于须江之畔 1989年

先辈惠存的生活之理和优秀的艺术基因让后辈终生受益。1998年8月,祝朋常率一家子十六人在衢州市群艺馆展厅举办《一家子》美术作品展,开启绵延至今的“一家子”艺术旅程。他们集全体之心,借文艺载体,承续着对生活的感激和对生命的热爱,以实际行动对“衢州有礼”作出最佳诠释。

此绵长动人的集体艺心,夫复何求?

祝朋常,1935年生,浙江江山人,先后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浙江省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江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副主席。从小受其父影响爱好美术,从而走上艰苦又漫长的自学绘画之路。其数十年如一日,刻苦学习西方油画艺术,尤其醉心于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画风,虽病贫交加,甚至几度濒临绝境,仍求艺不辍。常与三五画友或深夜切磋画艺于陋室,或顶烈日、冒严寒写生于荒郊。代表作品有《柏籽树》《老农》《坡地》《煎药炉子》等,布局严谨,色彩浓烈,擅于运用光影变化。其中,《柏籽树》1991年获浙江省优秀作品奖,应邀捐赠浙江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bcb719e5eb654802605a5ee84f00bfcc.jpg

祝朋常《老农》布面油画 520×456mm 200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b97aaa5473353148890513ecc814b132.jpg

祝朋常《柏籽树》布面油画 900×774mm 1998年重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c413e17e620b0089e4e0040fbd45ee00.jpg

祝朋常《清湖小溪》布面油画 500×600mm 201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c1ddaa5652b443cf2db2f579f73440cf.jpg

祝朋常《煎药炉子》布面油画1956年

Q&A

Q:您是如何走上油画这条道路的?

A:十三四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几位同学也喜欢画画,我们就在课余时间一起临画谱和画香烟牌,就这样开启了绘画生涯。但因为肺结核病发,我在考上高中后咳血,没办法只能休学,到杭州治疗了四年,期间一直为了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犯愁。当时比较艰难,爸爸每个月给我寄15块钱,包括医药费和生活费,两年后换成大姐寄。

有次,我看到街上有画像小店,每张画收两块钱,画的很细腻,看起来跟照片一样逼真。虽然店主怕我偷学,但我已经知道了这条路,就开始画起来。回老家后,我继续练习画人像,后来帮隔壁一位老人画像,他很高兴,拎了一篮番薯作为费用,爸爸看到我能画成这样就比较安心了。

1956年,我在爸爸的箱子里看到许多俄罗斯巡回画派和古典画派的画册,如列宾、约干松、苏里科夫、拉斐尔等,一看就喜欢,从此下定决心学油画,而且要有创作,不能只是临摹。于是,我就一边养病一边学,看了许多书,如赫拉帕科夫斯基的《给初学画者的信》,里面有关于色彩、头像等创作知识,还开了家画像店,保障了基本生活问题。但我不满足,一有空就关上店门去写生,或者在家里画素描,希望提高基本功。

两年后,我的第一幅油画在省里参展,画的是近郊茶场的风景,这也成为我日后申请市美术家协会的第一幅作品。当时我已经在剧团工作了,主要工作是画布景、搞设计,走写实风格,刚好发挥了我的优势,大家都觉得很逼真,到省里演出基本都能得奖。

在剧团工作有个好处,就是外出演出空了可以写生,因此我跑遍了整个浙江省,如义乌、东阳、诸暨等,每个地方都画,为我创作油画提供了好条件。退休后,我也一直在画,和几个画友经常出去写生。

Q:您的绘画风貌有哪些转变?

A:最初,我画画受到苏联巡回画派的影响,比较写实,对画细的东西很感兴趣。改革开放后,西方诸多流派,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传入国内,我跟画友们聊起来,都觉得印象派的色彩漂亮精致,表现力强,但也觉得,传统不能动,尤其是素描基础,形象的问题解决不好是不行的。

“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总是要先有形,再通过技巧把它画出来,才能神形兼备。没有形,不要对象了,自己在家乱画,好像是把艺术丑化了,这种我们不能接受。但艺术也不能仅从“细”或者“不细”的角度评价。怎么处理画面,有艺术家自己的个性爱好和风格,不能受所谓流派的影响。现在我的年纪大了,应该更加放松,在形准的基础上追求传神,能够一笔解决的绝对不画两笔。

我的绘画题材主要是浙西丘陵地带的风光,有地域特色。《春雪》画的就是春暖乍寒时,太阳快落山,雪还没有融,太阳照过来时暖烘烘的,这类冷暖变化在色彩和形上的微妙变化被画了出来;《春汛》也是这样,当时我在衢州演出,空闲时到了一处粗旷荒地,正值春天汛期,空气湿漉漉的,水分很多。我抓住这个感觉,色彩的写生比较成功,主观感受很强,后期又据此创作了一幅油画,参加了西湖美术节,展出效果还蛮好。有次在龙游,我拿了小画箱去画风景,看到一位放牛的农民,他带了一顶草帽,阳光透过来,这一瞬间太美了。我给他拍了几张照片,还到他家坐了一会。我感觉他形象很不错,虽然礼帽是破的,却很好地传达出中国农民艰苦朴素的精神,就记录下来。

Q:您的绘画生涯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

A:我的绘画一直从素描、写生出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画像。虽然绘画方式跟油画不同,但素描关系还是很讲究的。那时到乡下画速写,一到地方,我就把画箱一摆,看到对面有个剃头师傅,三五分钟就画出来。大家一看就说:“哦,画的真像,剃头的阿三。”这么一来,愿意画像的人就很多,一下子就宣传开了。

二是到了剧团,以画风景为主。这样既锻炼了风景画的技巧,也能把舞台专业搞得更好。那个时候我们剧团跑遍浙江,到处都有演出,我到什么地方就画到什么地方,所以浙西这一带的地形地貌顶记录了很多,也比较有感情。这块土地的风景很美,只要能够抓住它的特点并表达出来,观众就会喜欢。我的画不但表现了浙西的地方特色,还记录了浙西的时代特色,不仅可以欣赏,还有历史意义。

2012年后,我搬离江山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处写生,到处画。现在年纪太大,跑出去也不是很安全,写生就有困难了,但是我画了一本的东西,里面有许多很好的题材。我也在写回忆录,一是想把过去的情况记录下来;二是希望把没有完的画用更新、更符合潮流的方法再画出来,所以生活很充实。我的目标就是不停地画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Q:您认为油画应如何实现本土化,展现出中国的文化特色?

A:油画中国化的问题,其实很早就提出来了。但这个画种刚刚传进来时,老百姓根本没有相关概念,我算是接触较早的一批人。当时衢州很少有人画油画,后来在美院接受过油画教育的学生多了,分配到衢州,大家一起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油画群体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在我看来,俄罗斯巡回画派出自学院,有自己的古典风格,但这种风格和印象派对色彩的复杂要求不同。生活中,大家都认为油画一定要有色彩。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