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历届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看福建漆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兼谈福建漆画家的创作实践

  摘 要: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代表了我国现代漆画的最高水平和时代特点,福建漆画底蕴深厚,特色突出,是全国美展获奖总数最多、级别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画派之一。基于福建漆画家的创作实践,通过梳理分析历届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认为漆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创作理念从保守走向开放、创作题材从狭窄走向广阔多元、创作风格从仿效走向个性创造、创作媒材从固守走向兼容、创作技艺从“沿袭古法”走向“无法而法”、创作群体从工艺师走向艺术家等方面。

  关键词:全国美展;漆画艺术;漆工艺;漆画家;传承;创新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我国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综合性美术展览,代表着我国美术作品的最高水平。1964年,漆画作品以“其他”类别首次参加全国美展,到1984年,漆画才以独立画种身份正式登上全国美展的舞台。福建作为中国现代漆画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福建漆画以大漆研磨为语言特色,传承漆艺之精华,是中国漆画的典型代表,亦是最独具审美情致的漆画地方画派[1]。在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方面,福建漆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获奖总数最多、级别最高的省份,特别是在第七、九、十届全国美展上,陈立德、苏国伟、汤志义等三人各斩获一枚金牌,充分展现了福建漆画的独特魅力。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漆画艺术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变化,福建漆画家为漆画的创新与转型进行了哪些探索,漆画艺术又如何在新时期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传统媒介面临如何进行当代性转换,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福建漆画家的创作实践,通过梳理分析历届全国美展漆画获奖作品,从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风格、创作媒材、创作技艺及创作群体等六个方面来审视漆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创作理念:从保守走向开放

  中国现代漆画,作为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绘画相结合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和解体重构的发展过程。现代漆画诞生之初,仍从属于传统漆艺装饰范畴,还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脱离器物而独立存在的纯画种艺术形态。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磨漆画在北京展览,越南漆画一开始发展就由画家直接介入漆画创作,对我国漆画创作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一批有志之士开始探求具有独立身份的漆画样式,1964年福建王和举和白秋祥创作的《盐场》、梁汝初和陈秋芳创作的《海上放幻灯》等漆画作品首次亮相于全国美展,这批富有开创性的漆画作品依稀可见由漆器髹饰向绘画转变的影子,王和举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师从中国现代漆画先驱福建诏安人沈福文先生。1984年漆画成为独立画种后,漆画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漆器髹饰样式的束缚,大胆吸收、借鉴其它画种的长处,出现了漆画和装饰画、版画、中国画、油画、镶嵌画等画种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态势[2]。如福建的陈立德、陈金华、汤志义等代表作者,凭借着深厚的绘画功底和驾驭能力,在不同的画种中纵横捭阖,让不同画种的艺术特点、技法和材料媒介相互融合渗透,特别是将油画艺术语言融入漆画创作,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美感,其中陈立德的漆画作品《皓月红烛》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陈金华的漆画作品《远音》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汤志义的漆画作品《渔舟飘至》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的金奖。尤其是陈金华,他的漆画作品《盛世祥和》和《大地飞歌》继八届获最高奖之后分别获得第九届及十届全国美展银奖,这成果与他从事别的画种的创作理念分不开。陈立德70年代就开始从事油画创作,并取得不小的成果。汤志义的油画作品也入选过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比起其他大画种,现代漆画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一个文化多元、日新月异、开放包容的社会形态下,漆画艺术作为独立的画种,和其他画种一样也存在着互相融合的现象,不能脱离其他艺术形态而独立存在。如果一味拘泥于过去,“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只会走向边缘化,敢于“破”、“立”,融会贯通才是漆画艺术发展应有的姿态。乔十光先生曾指出:“漆画不是传统的屏风、挂屏陈列在现代的美术馆,而是自觉利用漆的材料和技术,表达现代人的生活和感情。不仅仅是实用性的‘器’到欣赏性的‘画’,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根本变化。[3]”对待漆画艺术,不仅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其他画种学习,包括本土的、外来的、东方的、西方的、古老的、现代的等,更要有突破当代文化解读方式与当代艺术创作概念的勇气,在融合中求舍,在传承中扬弃,构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气派和审美标准的创作理念和模式。

  二、创作题材:从狭窄走向广阔多元

  在现代漆画发展的早期,漆画作品题材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大都局限在少数民族、花卉、建筑和革命题材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福建漆画创作者们在继承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画种的创作方法,大胆融入现代人的情感追求和审美风尚,题材内容广泛而丰富,涵盖人物、风景、花鸟、静物等多方面,兼顾具象、意象与抽象等形态,全方位地表现出漆画作为一门纯艺术的绘画形式应有的状态。福建漆画家深入生活捕捉题材,挖掘“漆趣”,在拓宽漆画表现领域上极具代表性,如人物题材方面,从王和举的《老子出关》、唐明修的《曝日头》、陈立德的《皓月红烛》、陈金华的《远音》《盛世祥和》、吴嘉诠的《回响》、汤志义的《渔舟飘至》,到苏国伟《花季》《艳冬》、郑频的《晨妆》、卫军《花儿开 灯儿亮》等,他们都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利用漆画独特的材料表现语言,紧追特定的时代生活,创作出漆画历史上的经典佳作,使全国漆画人物创作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漆画作品《皓月红烛》,表现的是一位历经沧桑的华侨老人与在故土孤寂守候的结发老妻晚年聚首时的情景,烛光中的两位老人沉缅在往事的追亿中,与静谥祥和相伴的还有窗外的一轮明月,给人以对人生、年轮岁月的感慨和联想。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令人感受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丝欣慰,却又深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凄凉与惆怅,其中深沉的悲喜剧情怀使得作品产生了极为感人的力量。漆画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画种,凭借其材料与技法的多样和灵活,油画、中国画等画种可以表现的题材内容,漆画都能淋漓尽致地加以表达,并突出体现了漆画语言的不可替代性。近些年来,福建汪天亮、唐明修、陈杰、陈金华、沈克农、汤志义、许剑武等漆画家以纯艺术的维度,在抽象性实验性题材上进行了富有开创意义的尝试,更加丰富了漆画题材的内涵,彰显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性的特色,富有成效地尝试漆画创作观念的当代性转换。

  三、创作风格——从仿效走向个性创造

  所谓“风格”是漆画家张扬个性的最好的手段,是艺术成熟的标志。风格的形成与创作者所受的本土文化教育、艺术生活圈、社会发展状况等密切相关。现代漆画作为一个画种还比较年轻,但依附于器物表面髹饰的历史却十分悠久,有近三千年的时间。在发展初期,漆画为摆脱漆器工艺的束缚,曾一度仿效油画、素描及照片,这在漆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于适应人们的审美习惯,推进漆画艺术的大众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但如果漆画家习惯于摹仿就容易迷失自我,也不利于建立漆画艺术自身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漆画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呆板的画面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全方位地体现漆画这门独特画种的丰富表现力。如王和举以文史和装饰绘画功底作漆画,郑益坤以国画工笔白描作漆画,吴川以版画功底作漆画,唐明修以独特观念作画,许剑武长于工笔花鸟,郑频偏爱现代人物画,各具特色。漆画题材内容的革新、材料技法的拓展,也带来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作为中国现代漆画的主要发祥地,福建这片漆画热土孕育了众多带有独特风格的漆画作者,并涌现出诸如装饰风格表现、具象写实、主观变形、意象及抽象表现等几大创作风格,这些创作风格从绘画形式上丰富了漆画的视觉语言,同时引起观众的共鸣。如花鸟、静物题材的写实风格的漆画,有“气死猫”美誉的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获得者郑益坤的代表作《和平鸽》和《金鱼》堪称典范,而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苏国伟的《花季》,这一具有强烈装饰表现风格的漆画作品,取材于惠安女,几个身着华丽服饰的花季少女采用“分割透叠”构图手法创作而成,人物身影和丰富多变的髹饰技法完美融合,把技术美、材质美和形式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独特的创作风格。现代漆画艺术创作不同于以前从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传统漆画,它更加关注精神文化品质,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自由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每一幅优秀的漆画作品也都是时代特点的表征。因此,漆画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它要求创作者不仅要熟悉漆性,掌握漆的内在规律,还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创作基本功,更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把所要表达的精神和内涵完整地传递给观众,在长期实践和不断尝试中达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四、创作媒材:从固守走向兼容

  材料是现代漆画的重要媒介,标志着漆画特有的文化身份。漆画的无限“可能性”正是基于它广泛的材料性而产生的,材料的改革和创新必然促进和带动现代漆画的发展,如漆画创作者们习惯用蛋壳、螺钿等镶嵌材料来表现江南水乡的墙面、石桥或是北方的雪景等,增强漆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漆画姓漆”,现代漆画的发展离不开天然大漆这一基础媒材。但使用大漆并不意味着只能用大漆,更不是只有单纯用大漆做的画才叫漆画。材料科学发展进步到今天,如果还是抱定只能使用某种材料,为漆艺创作用的材料纯正与否争论不休,那么漆艺术只能回到久远的沈绍安时代、李芝卿时代[5]。大漆有着其天然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乔十光先生曾比喻作“戴着脚镣跳舞,一方面是要屈从漆的脚镣,一方面又要征服漆的脚镣。[6]”对漆的脚镣的征服,在于其兼容并蓄的品质,这也是大漆之所以为“大”的原因。当前,各个画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架上绘画的主流地位正被装置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所影响并削弱。这种材料界限的模糊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即形成了多极空间的可能,各种材料之间相互混搭重组,进而形成新的视觉感受。漆画创作者们正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突破材料之间的局限,在新型材料、综合材料中探寻与漆结合,这些艺术媒材上的探索赋予每个漆画创作者新的美感体验。如在近年的全国漆画展上福建籍年轻的一批创作者将漆与麻、布、金属板等有机组合,不经过打磨,不追求画面最终的平、光、亮,而追求粗细结合,给人一种粗犷的、朴实的、现代的感觉,使得现代漆画面目一新,极具视觉冲击力。

  五、创作技法:从“沿袭古法”走向“无法而法”

  漆和漆工艺是漆画的语言元素,是漆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本质部分。现代漆画传承于传统髹漆工艺,历史久远,技法技巧丰富多样。乔十光先生在《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一书中,就重点介绍了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堆塑、雕漆等八种漆艺髹饰技法[7]。传统的漆工艺技术对于现代漆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要拿传统的技法来表现现代的漆画显然是不够的。如早期的漆画大都沿袭了李芝卿的经典技法体系,俗称“百样板”,但作为漆器的表现语言,李氏技法并不适合表现体积、空间等绘画概念,在移植到平面漆画后并没有获得很好的表现效果。任何技法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随着理念不同、表现对象不同、画家的情感不同而变化,它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韩国、日本对大漆的研究和技术创新经验已经阐明,对漆和漆工艺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研究和探索远没有达到极限[8]。蔡克振先生也认为:“画家应该对传统的底漆、描绘、雕填、贴箔、喷罩、研磨等工艺过程作仔细研究,并不断加以改造,使传统技法获得新生。[9]”“漆画有法,画无定法。”技法的创新是围绕着最终画面表现效果而展开的,是为提升漆画的艺术品质而服务的,要获得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需要创新出与其相适应的技法。在这方面,福建的陈文灿、陈立德、陈金华、吴嘉诠、陈立德、汤志义、沈克农、许剑武、佘国华、胡新地、姚凯、杨国舫、郑智精、吴春宝、饶碧凤等等均有很强的技法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放弃某些习惯的思维定势和创作经验,在技法技巧上进入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状态,在艺术创作中自觉地把无意识的工艺语言转换成有意义的艺术语言,并将漆工艺的内涵引导到一个与传统工艺意识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实现理想表现的美感重构。

  六、创作群体:从工艺师走向艺术家

  中国现代漆画虽衍于传统漆艺,但并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一代代漆画人参与耕耘的结果,漆画创作群体自身的转型发展对漆画完成“脱胎”之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一辈的漆画家大都是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他们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漆艺技术精湛娴熟,早期作品中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漆器工艺、年画、版画及民间传统艺术味道,特别是漆画中的装饰画形式处理,迎合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成为创作风格的主流。如郑力为,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又在福州脱胎漆器厂工作多年,有很好的漆艺功底,后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作品善于发挥漆的特长,富有装饰性,其代表作《拉网》、《下海》分别获得第六、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郑修钤,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赴四川美院进修,早年师从李芝卿、沈福文先生,曾前往长沙马王堆修复和复制出土战国漆器,成功掌握了“针刻”技术,其作品《布达拉宫》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老一辈漆画家对漆画艺术创作的探索,奠定了漆画从器到画转变的现实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漆画艺术创作传承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学校课堂教学取代了传统师徒式的经验传授模式,孕育了现代漆画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一代漆画家大都科班出身,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又熟悉和掌握髹漆技艺,在绘画技巧、创作风格、题材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推动现代漆画从工艺美术阵营到艺术阵营的完美“蜕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厦门的吴嘉诠,写实风格的人物画拓展了漆画表现写实人物的可能性,作品《回响》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欢乐颂》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汪天亮的作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具象又走到抽象,再到观念装置,表现了永不停步的探索精神,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唐明修创作技巧娴熟,善于革新,作品《曝日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10]当前,以汤志义、苏国伟、许剑武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漆画家正在崛起,他们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深受西方绘画思潮影响,既固守民族传统的根,又追求当代审美情趣;既注重表达生活与自然,又袒露自我主观情感。他们把漆画当作一门艺术而不再是工艺,作品极具表现力和创造力,展现了当代漆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特有姿态,昭示了漆画艺术新的发展征程。

  “漆画是画在漆先,艺在技前。”根植于漆艺土壤的现代漆画在发展的初期曾走过一小段带着工艺美术审美意味的时期,但是漆画是一门与油画、国画、水粉等同的绘画门类,是纯艺术,在保持漆特有的材质和技法美感之外,它必须更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表达。今日,有越来越多的美术院校科班毕业的师生进入漆画创作领域,这是漆画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内因,因为漆媒材有许多其他绘画媒材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越来越多其他画种的优秀画家参与进来;另外,中国的国力强盛势必需要一个真正与之匹配的强盛文化,在中国文化自身的语境下去创造自己的现当代艺术,而不是一味地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评判标准,大漆因其承载了绵延数千年东方文明的精华,保持了东方文化具有的自信和特有的魅力,因此现代漆画在画种上可以成为代表现代中国的绘画门类之一,现代漆画融入了当代艺术的观念和当下人的审美情趣,自然而然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参考文献:

  [1] 张燕.福建漆画和漆画家[J].装饰,1997,(01):23.

  [2] 张善庆.当代中国漆画发展与创新的探讨[J].装饰,2005,(07):82.

  [3][6] 金辉.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A].话漆画(乔十光东西南北话漆画学术论文集)[C].福州:福建省美术馆,2007:172.

  [4] 陈灿峰.福建漆画面临尴尬与机遇[J].艺术市场,2011,(08):85.

  [5] 汤志义.从材料角度看漆艺的继承与创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08.

  [7] 乔十光.漆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 [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8] 朱凡.中国现代漆画走向成熟[A].话漆画(乔十光东西南北话漆画学术论文集)[C].福州:福建省美术馆,2007:49.

  [9] 蔡克振.兼收并蓄 有容乃大——漆画的回顾与展望[A].漆画•漆画——蔡克振自选文集[C].香港:香港文汇出版社,2010:38.

  [10] 乔十光.福建漆画——中国漆画发展的龙头[J].全国漆画艺术研讨会论文集,艺术•生活,2001,(05)增刊:19.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作者:汤志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