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度物象 取其真——访2018恭王府中青年艺术季参展艺术家胡继宁

  “筑梦初心 致行千里——恭王府中青年艺术季”作为2018年恭王府博物馆展览活动部新增重点项目,以“观照的理想”为主题,邀请12位中青年艺术家举办系列个展、工作坊、艺术沙龙等活动,我作为执行策展人有幸认识了胡先生。

  胡继宁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油画大家、美术教育家靳之林先生,是靳老先生的得意门生。他本人对于油画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绘画语言,他的绘画创作也更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及“油画民族化”的学术方向。

  提到油画不可忽略的就是西方油画艺术所带来的影响,西方传统绘画的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和对客观真实的模拟。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把描绘具体的情节与样貌,当作自己的任务。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出现改变了这些,画家开始更加突出个体内在情感及内在精神的表达,认为艺术不仅是客观的再现而更应是心灵的表现。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发展,东方的绘画也随着瓷器的出口进入欧洲,莫奈在给别人的信中曾经写到“我终于画了一张中国画”。可见东方文化和艺术形式当时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从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是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巅峰。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和兴起,对模拟现实的写实风格构成一定的危机。在16世纪的荷兰,高质量的镜片与反射镜已经到处都在使用,望远镜的兴起,使得科学爱好者们都在实验一种方法来投射影像。有人猜测十六世纪荷兰著名传世画家维米尔,在画室写生的时候就利用投射影像,也就是小孔成像技术进行复制描绘,来辅助绘画。

  西方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大师对胡继宁的影响是深远的。德拉克罗瓦、米勒、梵高、库尔贝等大师作品人性朴实的光辉力量,以及巴比松画派艺术家作品中所表现的法国乡村田园风格,对其绘画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共鸣。这些大师作品对于绘画主题的描绘是充满激情和富有创造力的,恣意朴厚的笔触、恢弘的气度和感人的情绪,在画中不会刻意去进行精雕细琢,但会构筑理性坚固的画面结构。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是贯穿西方文化和造型艺术的一个主线。

  随着野兽画派进入到现代艺术中,绘画作品中开始呈现出一种平面性,形成比较简约的风格,在视觉上注重运用色彩的对比与碰撞,形成具有强烈感与力量感的风格。也许是因为胡先生本科攻读设计专业,因此对于平面性色块对比和注重形式语言的现代艺术具有良好的认知和吸收。

  如果问胡继宁为什么选择油画媒介这一创作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那是因为油画创作方式中笔触的恣意涂抹、色彩的碰撞交融,能够使人的肢体语言与情绪进行直接沟通,具有一种本质的天然性。这种畅快的表达,契合着胡继宁对于绘画艺术追求这份痴心,这份对绘画义无反顾的热情和迷恋才让他始终在绘画艰难之路的坚守笃行。

  胡继宁本科毕业只身来到上海谋生,虽身处大都市,他却对以往家乡的记忆、童年的回忆、生活的习惯久久不能忘怀,所以乡村、田园在他绘画初期便是描绘的母题。在上海工作与求学期间,胡继宁完成了很多田园、乡村、土地为主题的绘画创作。这些创作也许更多还在探索阶段,具有热情也确实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似乎还缺乏对于绘画内容与形式的深度思考,不管是从技法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还难以切入正题,很多时候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像是漂浮在表面的一层薄纱,他一直在寻找那种真正打动人内心的力量。

  南方灵秀华滋,北方苍茫朴厚。数次行访北地之后,北方地域特性所呈现博大、苍茫、深厚的美学感染力和生命力,深深地打动、感染着胡继宁。中国北方地区的广袤大地也成为胡继宁先生开拓新思路田野写生的期盼之地。由此,带着对于新鲜事物的未知与探索欲望,他选择继续北上求学,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践类油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去探索和找寻绘画的全新方向。

  能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这个全国最高艺术殿堂学习,是每一个艺术青年的梦想。在央美读博的几年时间里,他师从导师、油画大家靳之林先生,进行本原文化和当代油画理论研究与学习。靳之林先生是我国著名油画大家、美术教育家,也是开创本原文化理论体系研究的奠基人和著名学者。在靳先生的指导下,胡继宁进行全国大范围的文化考察和田野调查,以及各地博物馆考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老百姓的活态遗存。读博三年所到之处有十九个省市,深入考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秦安大地湾文化等远古文化遗址,以及从陕北黄河原生态文化、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甘肃天水伏羲文化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远古遗俗和群体生活当中,汲取和感受到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强大瑰丽的文化宝藏和文化基因。

  最初胡继宁并不能完全体会到老先生的深意。通过这样大范围的实证考察、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对中西方文化、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征会形成更加独立、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体会。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感受和体会,却对胡继宁的艺术创作起到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成为其艺术成长过程中弥足珍贵的个人财富。

  靳之林先生曾担任中央美院董希文工作室的助教,靳先生在教学当中一直竭力弘扬和传承董希文所倡导的中国气派的“油画民族化”教学思想。董先生的学术思想所体现出一个发展方向,即是纯正的西方油画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完全可以营造和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诗性、气韵与意境,来表现和赞美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中国文化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光”,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气”。对应到艺术表现体系即是“写实”与“写意”之别。“写实”是西方造型艺术的线索,西方绘画艺术的各类流派也多为其孕生而成。所谓“写意”,总能一下联系到文人画,其实中国艺术各个类别无不是“观物取象”的写意。在绘画里,写意也不尽然都是疾风骤雨、激情四溢的挥毫泼墨,在中国传统绘画理念里,工笔也是写意。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特征,是诗意的、自然的,有天地阴阳、与自然宇宙平等共生的大情怀在其中,它的极致就是天人合一、圆通无碍的观物取象。中国传统绘画会划分科目和专业,比如花鸟、山水等;油画大多以风格划分,包含具象表现、抽象写实等。荆浩在《笔法记》中所言:“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胡继宁的作品,将中国写意的“见笔”与油画的“笔触”作了有效的融合与转化,其所追求的绘画表现样式是写实的,也是写意的。中国油画的创作更多的是从文化精神层面去挖掘,表现技艺上面去探索,中国油画艺术在传入之初就不是以模仿现实的形态为目的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东方精神和现代艺术语汇的表达。

  胡继宁对风景油画情有独钟,表现田野、土地的景物居多,而描绘人物、动物的作品相对较少。如果是乡村题材,选择性其实有很多,比如乡村人物等,也能够表达对于乡愁的情怀,但最后还是选择风景作为主要创作内容,是因为他本人是从农村走出来,对土地亲切的感觉是非常难以割舍的情怀。画人物虽然也可以体现乡村的特色,但通过画土地、田园更能够反映出生命力的本质。通过对土地的描绘,反映一年四季不同时间的变化,体现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所有生命有始有终繁衍生息的过程。映射出作者热爱土地、热爱生命的情结,因为热爱,感情会被触动,围绕着这个点来创作,这种感情没有一种必然的定位,只是自然的表达出来。阳光下草垛田野、一望无垠的白菜地、瓜瓞绵绵的瓜棚、金色的麦田、热辣的高粱地,这些最能代表农民与农村生活本质的普通景象成为胡继宁最迷恋的主题。

  胡继宁从博士导师靳之林先生的本原文化理论体系、艺术思想和绘画作品中,汲取和传承着土地博大宽厚品德与生命圆融美学的力量,这种质朴力量能够打动人的内心深处,唤起观者真诚的感受投入其中。

  胡继宁曾前往西南云贵地区进行过写生,曾到达过楚雄彝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考察,切实感受到彝族民俗文化的民族形态,并在这些远古遗俗当中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本原文化精神。通过观察当地民族的祭祀礼仪和生活当中的图腾文化信仰,此地彝族以“虎”为祖,生活中尚黑崇左,具有明显的葫芦崇拜、虎崇拜的图腾信仰。彪悍神秘的跳老虎笙、小豹子笙等远古遗留下来的祭祀仪式,还有以黑为美带有原始神秘感黑色服饰,都具有极强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这些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于现代画家而言,在艺术创作灵感上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这之后他心中一直想要寻找一个方法来表现、呈现出这种本原文化的内在精神。具象、抽象、写实、写意,不必限定的表现形式,无问西东也是为了更自由、更丰富地去体现画面中的内涵。正所谓真实的还原现实,就是距离内在的感觉越遥远,所以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带有印象表现主义的方法画出来,植入中国笔墨与泼辣的用笔方法,这种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西方油画。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绘画创作未来几年内会作为胡先生的创作重点,让我们期待他的突破。这种创作一般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实证考察,住进当地人的家中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当地民俗,才能从内部挖掘出远古文化的精神内核,将这种精神转化到绘画语言里面,才能形成具体的艺术视象。

  欣赏胡先生的作品,发现他有时还会用油画棒进行创作,在用画笔创作油画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呈现色彩的关系与色调的空间,但油画棒并不擅长表现这些,没办法做到颜色之间的调和。所以油画棒更擅长抽象性的表现手法,基本是以纯色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创作出的形态反而比较强烈的反映出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增添了很多神秘感在其中。尤其画中对光的表现性会非常强烈,大面积的黑与局部的亮色形成黑夜与光的鲜明对比,这种对颜色的表达就是来源于胡继宁在西南地区写生考察时所感受到的。他从少数民族服饰中发现以深色为主要底色的传统服饰,在当地人缝制鲜艳色彩的花纹与图腾后,与衣服本身的深沉颜色形成强烈对比,使人对它产生未知的神秘感,通过这些发展为绘画创作,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别样的绘画语言。

  胡继宁画过家乡的土地,也画过云贵高原、冀东平原、陕北地区的风貌,在他看来,不同的土地所产生对生命的共性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域还是呈现着不同的美学和感悟,这都是土地所传导出的生生不息,生命之美。胡继宁曾说自己是“用画笔耕耘的瓜农”,他诚如农人一样执着自己的一方土地,守望着田园风格。他所表现的物象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实在,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心理的指向,抑或一种化为心像的感觉。继宁先生深得南、北地域之滋养,将南方的浓烈、灵秀与北方的深沉、朴厚都汲取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和审美格调。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胡继宁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这么多年从未放弃过,一直在坚持。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从中感受到生命质朴的力量,既是一种真诚的力量,也是一种实在的感受。那是自己内心强大的信仰,那是对本原文化、原始艺术、民间美术和土地生命力的执着与热爱,这所有一切始终推动着、引领着他在这条路上坚定的前行。品读着如此美妙的作品,令人忘记尘世的喧嚣,漫步到至真至纯的世界中。一个人经历过风风雨雨,却仍不失一个艺术家的本真。胡继宁先生的艺术之路还很长,希望他能随心所动,想自己所想,绘出最美的图画,创造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未来。

作者祁浩庭,恭王府博物馆助理馆员,恭王府中青年艺术季胡继宁个展项目执行策展人。

(本文发表于2018恭王府中青年艺术季艺术文献丛书第一辑[G],胡继宁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09.)

作者:祁浩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