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日韩学者南京交流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

   (杨颜慈)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120位考古学者围绕“古代都城考古”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分享最新成果。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冬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长河中,很多城市都做过统一或割据政权的都城。都城是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是物质和精神文明最高成就的见证。都城遗址规模宏大,考古学者薪火相传对它们做着发现、发掘、考证和研究工作。

  “近年来,从文明早期的良渚、石峁,到汉唐之间的长安城、洛阳城,再到封建帝国中晚期的辽上京、元上都、明都南京,都有重要新发现和研究进展,使得我们对古代中国都城脉络的认识更加清晰。”王冬青说。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从上世纪20年代殷墟考古发掘开始,一批在古代文献上记载不详乃至失载的古代古城日渐“重现世间”。本次研讨会,正是希望通过都城考古,从另一个视角勾勒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脉络。

  贺云翱说,“学术界认为,东亚文明与欧洲文明有显著区别。东亚的历史发展往往是都城主导型,或者说政治主导型。因此,都城考古对于了解朝代更迭、文明发展极具价值。”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徐良高介绍了丰镐的考古方法变迁。

  据其介绍,经过80余年的工作,丰镐考古经历了从文献指导下的“证经补史”到以古代文化遗存为本位的发掘研究,从重视分期断代和具体遗存,过渡到以聚落布局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为目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一演变过程反映出中国大遗址考古方式的历史变迁。”

  此外,南京市考古研究所项目领队陈大海介绍了南京西街考古的最新发现。据其介绍,通过该地块出土的上万件文物标本,以“古今叠压”的方式反映了南京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为寻找南京地区“神秘”城池——越城遗址提供了重要证据。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并由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等单位承办。历时三天的会议期间,将召开共六场学术研讨会,还将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南京西街考古工地、南京城墙(中华门段)、南京石头城考古工地和六朝博物馆等。(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