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治艺治史度春秋

  我和安治相识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1949年我利用暑假从巴黎去伦敦参观,经友人介绍拜访了张安治先生。他那时正在伦敦讲学、访问兼学习,夫妇两人及5岁的女儿同住在一个普通公寓里。感到他比我阔气,因我只是一个留学生,住的是大学城学生宿舍。后来安治到巴黎参观,我陪他看各个博物馆。起先我讲话是有顾虑的,我喜爱现代派作品,怕他不接受或甚至反感。因从他的作品看,西洋画是写实的,也吸收印象派;中国画较多偏爱传统。但他很客观,兼容并取,虽更重视写实风格,又不排斥大胆的创新,我感到他是开明的,是平易可亲的朋友。

  终于碰上了良缘。1956年起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始同事,接着筹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创业维艰,在风雨同舟的惨淡经营中,朝夕相处,忧喜与共,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治早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学过西洋油画,学过中国传统绘画,又治中国美术史,串门走户,琢磨各家的家底,悟出了艺术规律的共性,并且拳不离手,不断挤时间实践,不仅绘画,并勤于书法。五十年代末,我们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江南写生的联展,我几乎忘记了这次展出活动,因当时我们湮没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画,只是挤出来的副产品。

  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改组为中国音乐学院,我和安治于是结束了近十载的同事,但留下了永难忘怀的情谊。在那苦闷无言的岁月,我偕老伴偶或寻到他小沙果胡同的住处相叙,见那伦敦时5岁的小葳已是演员了,我们老了!不,我们也成长了,安治在中国美术史方面愈钻愈深,写出了许多有分析、有创见的论文。解脱了行政事务工作后,他更安于治史、治画、治书法、治诗。画风日趋简放。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大家的时间更宝贵,挤掉了走访相叙的机会,后来他又去美国讲学了,我们几乎几年见不着面。今天举办他的书画展,展出他在漫长岁月中对艺术探索与钻研的成果,对老年、中年和青年朋友们都是可贵的回顾与借鉴。

  约在1978年左右,大家都心情舒畅,充满希望。安治曾写了一首《沁园春》送给我:

  “负笈天涯,异邦小聚,乡梦迢遥。喜惊雷撼地,绛云耀日,珠峰冰解,迷雾烟消。捷报频传,山花怒放,故国新生意气豪!归来日,乘长风破浪,歌入重霄。

  京华十载同僚,羡寤寐丹青跋涉劳。写江南春色,‘井冈’飞瀑,高原舞雪,‘三峡’奔涛。濯足‘滹沱’,挥锄‘获鹿’,一笑而今两鬓萧!人未老,看江山如画,着意挥毫。”

  今天重读这首词,联想过去和未来,还深有感触,用作此文的结尾,藉为老友的贡献祝贺!

  吴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本文原刊

  于《人民日报》1987年8月26日。

作者:吴冠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